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一章 刘伯温归乡记-续
    都城外,一行人走在官道上。

    刘伯温不是没想着走其他路,但他没有选择。

    在这个没有导航的时代,一不留神就会走进荒郊野外。

    只有沿着官道和大路,才不至于迷路。

    现在路走对了,但身后跟着人也多了。

    刘琏望了望身后,小声地问道,“父亲,身后的这是什么人。”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秘密部队,锦衣卫。

    此前我只是听说,并没有真正见识过。

    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是插翅难飞了。”

    叹了一口气,刘伯温继续走着。

    天色渐渐黑了。

    一行人继续赶着路。

    见前方有瀑布,刘琏就想着走上前打水。

    不过没走几步,就被身后的人拦住了。

    “刘公子,这些事情由咱们来做就好。

    山里不安全,之后你吩咐一声,咱来就好。”

    身后的锦衣卫头头,面无表情地说道。

    刘琏顿时有点丧气。

    “知道了。”

    这个时候,他哪能不知道,自己被看住了。

    别说跑了,稍微离开几步都不行,被盯着。

    又走了一段,刘琏没好气地说道。

    “父亲,他们这是将咱当啥人了,囚犯吗!”

    刘伯温沉声道。

    “琏儿,刚才你要是再多往前一步,你的命就没了。”

    刘琏不禁有点哀叹。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末日?”

    “唉,琏儿,这四个家伙,都是奉旨来取我的性命。

    这次啊,是父亲连累了你。”

    “不,父亲,我不怕死。

    若是我们父子俩能死在一起,也是一桩幸事!”

    两人继续走着,心中也做好了准备。

    走了一个时辰。

    眼前忽然看到了一座山。

    刘琏兴奋道,“父亲,是青田山!”

    “好呐,天涯处处埋忠骨,若是死在名山之巅。

    也算是了了心愿!”

    一行人连夜登上了青田山巅。

    望着远处冉冉升起的太阳,刘伯温心中百味陈杂。

    “真壮观呐,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良久之后,锦衣卫头头过来,缓缓地说道。

    “刘大人,该走了。”

    闻言后父子俩,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刘伯温站立身子,背着手说道。

    “是啊,时候到了,时候到了。

    你们下手吧!”

    锦衣卫望着视死如归的父子俩,继续说道。

    “请大人下山,在下接到的命令是送您回乡。”

    刘伯温父子俩猛地回头,带着狐疑,又带着庆幸。

    皇帝真的放自己走了?

    ……

    文华殿内。

    看着送回来的情报,朱元璋是笑了又笑。

    这么多年了,总算是能看到刘伯温吃瘪了。

    根据朱标的吩咐,锦衣卫将一路上两人的动作言语都仔细记录下来。

    送回来后,朱元璋是看得津津有味。

    看了一遍又一遍。

    尤其是站在青田上,刘伯温闭上眼睛那一段。

    “标儿,你这个法子可太有意思了。

    咱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刘伯温如此失态的样子!

    不过,他们也到这青田镇了,想他们主动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才哪到哪呢,这一路上还只是开始。

    先让他们回家,高兴一晚上。”

    朱标早已将计策写好送到了当地,只需要锦衣卫一一执行。

    ……

    青田镇。

    刘伯温比平日多睡了两个时辰。

    从竹屋走出的那一刻,只感觉浑身轻松。

    “这真是神仙过得日子啊,没有诸事叨扰。

    逍遥啊!”

    一旁的仆人六儿,边扫地边说道。

    “以后啊,老爷你可以天天这样了。”

    “是啊,以后可以日日如此。”

    刘伯温笑着躺在太师椅上,想起了什么。

    “对了,琏儿,下午咱去镇上买点棉被。

    这屋里的被子枕头,放置太久都朽了。”

    “好嘞。”

    从屋里出来的刘琏,应了一声。

    心情也很不错。

    “当当!”

    敲门声响起。

    仿佛敲在刘伯温的心中。

    他的脸色一变,自己刚来青田不到一晚上,是谁呢?

    “琏儿,去开门。”

    刘琏打开门,赫然是昨日的四个锦衣卫。

    手上还拿着棉被、枕头等铺盖。

    “禀刘大人,这陛下怕您初来故乡。

    日用之物恐怕一时难以配备,特命内务府从都城送来些被褥衣服。”

    “草民,多谢皇恩。”

    刘伯温收下了。

    细细一看,皆是质量上乘的皇宫用品。

    这一送,让父子二人心中点感恩。

    ……

    第二日,刘伯温刚刚睡起。

    走到院子里,就听到敲门声响起。

    “当当。”

    刘伯温眉头一皱,“琏儿,开门。”

    怀着不安,刘琏打开门。

    果然还是昨日那些人。

    “秉刘大人,陛下关心您,担心这里久未开灶不方便。

    特命我送来一些吃食。”

    “草民,多谢皇恩。”

    刘伯温又收下了。

    正所谓事不过三,而朱标恰恰是个喜欢打破常规的人。

    ……

    第三天,刘伯温早起后望着大门。

    隐隐看着,还有点担忧。

    “父亲,要开门吗?”

    刘琏在一旁看着,心中也是如此。

    “当当。”

    打开门。

    “刘大人,请问刘大人今天是不是进山祭祖。

    陛下知道刘大人要进山,特此赐下香油蜡烛,各类贡品。

    外面还有猪羊牛等牲畜,可祭祖宰杀。”

    刘伯温终于有点慌了。

    这进山祭祖,只不过是自己和儿子闲言几句。

    对方又怎么知道的?

    这第三波恩赐,只让父子俩有点忐忑。

    ……

    第四天,锦衣卫送来了端午节礼物。

    粽子六品,肥鹅一只,花色点心四盒。

    晚上,父子俩越加地忐忑。

    ……

    第五天,门口当场做起了烧饼和鸭血粉丝汤。

    正是都城最好吃的那两家。

    晚上,父子俩只剩下惶恐。

    ……

    第六天,刘伯温一行人收拾好了行装。

    门外,果然没人。

    刘伯温叹道。

    “这一日一赏,实在是难以承受。

    这青田是待不下去了,咱们当时就不该回来。

    就应该待在陛下眼皮子底下,能看见的地方!”

    青田镇外,锦衣卫果然等候着。

    一路护送刘伯温三人,向着都城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