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章 给北元余孽送粮食?【求鲜花】
    皇宫内,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朱元璋身着金色龙袍坐于大殿正上方。

    今日,

    是大考的日子。

    所谓大考,

    考的是皇孙们的学问。

    皇孙们身为皇家子嗣,乃是一国的传承。

    所以,大考相比较科举而言,其隆重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氏正在给朱允炆整理着衣服。

    “允纹,先生让你背的,你都背过了吗?”

    朱允炆点了点头,“儿臣都背过了,母妃,您放心,儿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吕氏笑着点了点头。

    站起身,对着方孝孺行了一礼,“先生,拜托了。”

    方孝孺自信一笑,“太子妃请放心,本官的学问虽不能问鼎大明,但区区一个无人教导的皇孙,本官还是有自信胜之的。”

    听到方孝孺得话,吕氏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几分。

    “传皇孙入殿!”

    一道声音传来,要开始了!

    吕氏摸了摸朱允炆的头,“去吧,允纹,娘相信你。”

    方孝孺带着朱允炆走了。

    吕氏看着朱允炆的背影,嘴角漏出一丝微笑。

    朱允熥,这下,你完了。

    ......

    先生们带着皇孙入场了。

    每人领着自己教导的皇孙。

    大臣们望去。

    嗯?

    怎么少了一人?

    少朱允熥!

    文臣这边差点笑出声来,大考之日,朱允熥竟然没有来!

    这是自己作死啊!

    吕本站在人群当中,更是心中激动难耐。

    要知道,大明朝虽然姓朱。

    但是文臣最重的就是礼节,大考之日不来,那就是对皇上的蔑视。

    不尊礼法,不尊朝廷!

    便是大不敬。

    武将那边也是炸开了锅。

    这朱允熥怎么没有来?

    支持朱允炆的大都是文臣世家。

    而朱允熥背后站着的,便是这些武将们了。

    蓝玉焦急的走到李善长身后,

    还没有说话,

    李善长便小声说道,“静观其变。”

    蓝玉一愣,顺着李善长的目光看去。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什么表情都没有。

    蓝玉心里疑惑,

    百官们都看出来少了朱允熥,上位不可能看不出来。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上位知道朱允熥不会来!

    这样蓝玉就更震惊了,如此说来,这就是朱元璋默许的!

    但是,大考这么重要的日子,

    先不说朱允熥一会来不来,就算是迟到,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咱这个外甥在上位的心里到底有多重要啊!

    才能让他在这大考之日都不及时到场。

    而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睛扫视着下方的众皇子,

    这臭小子,还真没来,也太不给咱面子了,

    不过,想起朱允熥的话,

    朱元璋的脸色又暗淡下去几分。

    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清楚,粮食不足是一个千古难题。

    总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吧?

    “时辰到,大考开始,请皇上出题。”

    刘伯温站在朱元璋身边,大声说道。

    朱元璋定了定心神,站起身,微笑的看着皇孙们。

    “今日大考,咱一不出文,二不出武,咱要用国家大事,来考一下你们。”

    “大家都知道,徐达在北方打了大胜仗!”

    “将那北元余孽赶回了老家!”

    “若是趁此机会追杀进他的老巢,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但是,咱有一块心病啊,这北元余孽迟迟不灭,军队的粮草也快要用尽。”

    “这粮草问题,该如何解决?就以此为题,考一下你们。”

    听完题目,方孝孺和吕本知道,这下稳了。

    方孝孺使了使眼色,朱允炆心领神会,走上前去。

    “皇爷爷,孙儿作答。”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

    朱允炆向前走了两步,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

    回想起这两日中先生让自己的背的文章。

    “皇爷爷,孙儿以为,不管粮草足不足,都不应出兵继续攻打北元。”

    朱元璋一愣,淮西将领们也是一愣。

    这朱允炆,说啥呢?

    朱元璋更是疑惑,咱问你怎么筹集粮草,你却跟咱说不能打?

    朱允炆看朱元璋有些不解,便继续解释道,

    “皇爷爷,我大明为大国,北元余孽不过片瓦之地。”

    “此时北元已经大败。”

    “不必对其赶尽杀绝,若是此时放弃回家,并且赠送粮食给他。”

    “必能使他感受到我大明的恩典与胸怀,从而归顺大明。”

    静,死一般的寂静。

    别说武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这些文臣都疑惑的看着朱允炆。

    这孩子,傻了吧?

    但是此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允炆皇孙的提议,此乃真正的孔孟之道,又能彰显出我大明的气魄,又能招抚北元余孽,此乃上上之策!”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大臣走了出来。

    朱元璋凝眉看去,发现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世家出身!

    一时之间,

    朱元璋竟无言相对,或者说是在憋着心头的怒火。

    李善长见状,正要上前说话,

    外面却传来一道声音,

    “皇孙朱允熥,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