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章 边境巡查使
    “很好!既然是巡防,朕就不给你派什么左右大将了。

    朕给你五千京中戍卫随行,还有一封朕的亲笔信,你沿途顺便持朕手信去查看一下河中府、晋州、延州三地厢军的军纪情况!”

    赵祯说完,就当着叶臣的面写起了所谓信件来。

    赵祯从头到尾都没点明让叶臣征讨元昊,但叶臣完全明白赵祯的意思。

    首先赵祯说不给他派遣左右两位副将,是怕反而派了京中的将领会成为叶臣指挥的掣肘。

    其次赵祯只给叶臣五千禁军,并不是赵祯不舍得多给叶臣一些兵力,而是调动太多禁军的话就不像是去巡防,明显就是去出征的了!

    最后所谓的查看当地厢军情况,则是赵祯默许了叶臣征用那三州的厢军。

    否则只是查看一些厢军的军纪而已,哪里用得着皇帝特意写一封亲笔信!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祯一直未点明此次行动是征讨元昊,其实是给他自己留了一记后手。

    此次行动叶臣若是得胜而归,那么一切都好说,可若是叶臣败了,那么可不关他赵祯什么事。

    没错,要是叶臣败了,赵祯就会让叶臣独自背锅!

    当然,赵祯的这些安排叶臣明白,可他却不能说出来。

    没一会,赵祯就写完了他的‘亲笔信’,最后还特意在落款处盖了他的私印。

    赵祯一边把信递向叶臣,一边对叶臣说道:

    “朕明日会在兵部封你边境巡查使,专责边境巡防之事!

    也给你明天一日的时间安顿好家里,后日卯时去禁军营点兵随行,辰时出发!”

    “臣领旨,告退!”

    叶臣收好密信,对赵祯打了个招呼便转身出了宫。

    而在宫门口正要上车时,他遇上了匆忙进宫来的晏殊、韩琦、苏舜钦、蔡襄等十几名大臣。

    想来他们应该也是获知了西境之事,正赶着去中书省或者枢密院开会商议的吧!

    虽说叶臣已经在朝堂上混了十几日,可叶臣和他们之间并不熟悉,甚至于还不认识。

    所以叶臣也没有去和那些大臣打什么招呼,吩咐了驾车小厮一声,便径自回他的盛园去了。

    ······

    第二天。

    叶臣还是单身,家里并没有什么好安顿的,只是知会了董明玉一声,让她在他不在的时间照看好盛园,这就算安顿好了。

    不过由于还不知道归期,董生财那边倒是需要叶臣去打点一番。

    毕竟目前来说,除去朝廷俸禄,印刷作坊的收入也是叶臣一项可观的进项。

    而且随着董生财慢慢把销路扩张到周边几个州府去,光这半个月以来,印刷作坊就给叶臣带来了五百两银子的收益。

    这可比一品大员的官俸都高了啊,一品大员每月才三百两官俸,叶臣岂有不重视之理!

    所以和董明玉打完招呼,叶臣便去了印刷作坊。

    看到叶臣的到来,董生财有些意外,因为这个时辰应该是叶臣在上朝的时间。

    不过董生财脸上更多的还是欢喜之色。

    “将军,您来啦!”

    “老董,这几天生意如何?”

    董生财以为叶臣是来询问印刷作坊账目的,连忙正色道:

    “托将军的福,有新白蛇传打开了知名度,现在连载的剑仙传销量也很受追捧。

    再加上将军所授的活字印刷术,给我们省去了不少以前用于雕版的时间,‘京城轶事报’的产量几乎提高了一倍。

    现在一块模板每天已能稳定印刷五千份了,具体销售数额···”

    叶臣扬手打断了董生财的汇报,摇头道:

    “停!老董,我今天可不是来听你汇报这些的。

    我来是想告诉你,我明日会离京一段时间,归期暂时未定,所以离开之前我再给你留个新故事,以备印刷作坊的不时之需!”

    “将军您要离京?莫不是···”

    “不该问的别问,问了我也不能告诉你,不过老董你也不需要担心,我只是被派去正常办差而已,差事办完就会回来了!”

    “是老董我糊涂了,将军,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乱多嘴了!”

    “嗯,我时间有限,你快去找执笔过来吧!”

    “好,好,我这就去叫他!”老董连忙点了点头,转身寻人去了。

    整整一日,叶臣都在印刷作坊待着,给董生财留了一个能承接剑仙传的蜀山剑侠传。

    直到天黑,叶臣才按照剧本讲完整个故事,临了叶臣还特意叮嘱了董生财要悠着点连载,不然搞不好就会断稿的。

    得到董生财的保证,叶臣这才离开了印刷作坊。

    或许是耗了不少脑力的关系,一回到盛园,叶臣就倒头大睡了。

    一夜无话。

    第三日。

    刚到卯时(凌晨5点),叶臣就被门外女使的一阵轻呼声叫了起来。

    “将军!将军!到时辰了,您该出发去军营了!”

    叶臣被呼声唤醒,当即起身在女使的伺候下,叶臣洗漱过后,便穿了那身铠甲,骑着马往禁军营赶去。

    卯时三刻,叶臣到得了禁军营。

    似乎是枢密院打过了招呼,当叶臣到达禁军营的时候,已经有两个身着铠甲的将士在军营门口等着叶臣了。

    叶臣刚勒停坐骑,那两人便齐刷刷来到了他的跟前行起礼来。

    “末将,马军营军指挥使陈亮!”

    “末将,步军营军指挥使刘勇!”

    “见过叶将军!”

    (PS:宋朝兵制,3人为一个小队,9人为一个中队,5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算上押官、队头、副队头、左右傔旗五个人,刚好50人,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连,队长就是‘队头’,相当于连长。

    大队以上称‘都’,一个‘都’是2个大队的兵力,最高指挥官称为‘都头’。

    ‘都’以上称营,一个营是5个‘都’,不过马军营【骑兵营】有时候会有空缺,最高指挥官称为‘营指挥使’。

    营以上称军,一个军是5个营,总掌兵力是2500人,最高指挥官被称为‘军指挥使’。

    军以上称厢,一个‘厢’是10个军,总掌兵力25000人,最高指挥官被称为‘厢指挥使’。

    ‘厢’以上还有一种特殊军队的编制,例如被称作‘某某军’之类的,最高指挥官被称为‘某某军都指挥使’!

    再上面就是‘三衙’,禁军就隶属于这个部门之中,最高指挥官分别称为殿帅(殿前都指挥使),马帅(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步帅(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合称三衙三帅!

    三衙三帅无法调度兵马,三衙上面还有枢密院,枢密院负责传达皇帝的调度,最后掌权的实际还是皇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