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1章 这火车真乃国之利器也
    看在朱厚照辛苦了一年的份儿上,弘治默认了朱厚照躲懒的行为。

    没拉着朱厚照参与各种赐宴和祭典。

    只在年三十的时候把朱厚照拉出来祭拜先祖。

    年初一的时候朱厚照破天荒地在公众面前露了一回面。

    今天是火车的通车仪式。

    为了给火车造势,前期《大明晚年报》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

    铁轨早就已经在西山和京城中间铺好了。

    百姓们对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既心疼又好奇。

    冷知识,铁轨比火车的出现要早上几十年。

    1767年,英国的金属大跌价,有家铁工厂的老板看到堆积如山的生铁,既卖不出去赚不了钱,又占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浇铸成长长的铁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准备在铁价上涨的时候再卖出去。

    可是,人们发现车辆走在铺着铁条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稳。

    这样,铁轨先于火车诞生了。

    由于改进了冶炼技术,以及大量新铁矿的发现,大明的钢铁的质量和用量虽然上升了不少,但是铁价却在缓慢下跌。

    因为朱厚照的出现,火车的研发基本上没走什么弯路。

    没出现历史上火车和马车的比赛。

    不过这天在西山和京城的站点以及铁轨两旁还是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京城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逛过万象园的,而且这几年见到了一项又一项的新发明,对于报纸上报道的不用牲畜拉自己就能跑的火车,虽然难以理解但是不至于当作妖魔鬼怪看待。

    朱厚照带着弘治和百官在京城的站台等候火车的到来。

    百官们很纳闷,大年初一的正旦朝会缩短了一些时间,莫名其妙地被带到火车站参加什么火车通车仪式。

    在轰隆隆的声音中,一辆钢铁巨兽冒着白烟驶入了站台。

    之前还在议论纷纷的官员们都被惊得瞪大了双眼。

    弘治显得淡定了许多,之前去太子府的时候朱厚照带着弘治已经去西山见过火车了。

    但是上次火车没动,只是停在西山的站台里。

    这次动起来的火车可比停在站台里有气势多了。

    弘治看着奔驰的火车也有些心跳加速。

    实在是太壮观了!

    火车停下的时候车轮和铁轨摩擦出一阵刺耳的声音。

    众人更是惊叹,这火车是有多大的力量啊!

    王守仁从车头兴奋地跳了下来。

    一向从容淡定的王守仁显得十分激动。

    “太子殿下,我们成功了!”

    王守仁十分的庆幸自己参加了一场文会,在那场文会上还是秀才的自己结识了太子殿下。

    自己喜欢格物却一直不得其法,还好有太子殿下带自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王华也在观礼的行列,看着自己儿子夸张的行为直皱眉,想要上去踹两脚。

    但是内心也为儿子高兴,格物给大明带来的改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自己的儿子果然在格物这条路上走通了。

    火车总共有八节车厢,七节车厢是装货用的。

    车厢打开之后里面装的是满满的煤。

    这是为了展现火车的运力特意安排的。

    接着弘治和百官参观了整列火车,朱厚照和王守仁向大家解释火车基本运行原理和实用价值。

    百官听说火车只需要数人就可以驾驶,而且运力如此之大,又不需要牲畜,无不感叹火车的精妙与神奇。

    火车车厢有一节是载客用的,介绍完火车,朱厚照带着弘治和大臣们乘上了火车。

    他们成为了第一批火车的乘客。

    随后火车发动,王守仁拉响汽笛,火车从京城返回西山。

    火车运行平稳,速度极快,只十多分钟就到了西山车站。

    大臣们纷纷向弘治表示祝贺。

    这火车真乃国之利器也。

    任谁都能看出火车的便利之处。

    如果火车能通向大明的各个角落,那么对于大明的好处就太多了。

    这个时候交通不发达,调运货物基本上都要依靠畜力。

    尤其是运粮,从粮食的产区运送到缺粮的地区,运十车粮食路上就得吃掉个三四车。

    动用的人力畜力也是极大的成本。

    火车好啊,只是烧煤,不像牲畜那么难伺候,还省下了那么多人力。

    更有大臣把火车比作祥瑞和国运扯上了关系。

    宋朝五行属木,蒙古灭宋,金克木;

    元朝五行属金,明灭元朝,火克金;

    这火车自然也是五行属火,跟大明的五行相合。

    大明必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弘治也是心情大好,有火车这种国之利器,大明必然会开创下一个盛世。

    大臣们纷纷议论火车的出现会带来哪些影响。

    得益于火车强大的运力,那么和运输有关的国策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是大明的盐引制度。

    盐引制度的诞生就是因为朝廷运输能力不足,和民间产生的合作。

    朝廷运输能力充沛,自然也就可以逐步废除盐引制度了。

    这让晋商系的官员听了很难受,晋商是盐引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火车这项发明对晋商很不友好。

    但是晋商系的官员也不敢当场表示不满,以前江浙系的官员势力比晋商系的要大多了,不还是倒台了么。

    不过火车出现带来的影响要跟家族上报,让家族早做准备。

    寻思着如何抵制火车这种东西。

    火车是好东西,但是好东西不一定会受所有人欢迎。

    火车出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加强朝廷的统治。

    这以后各地再有灾荒,那就可以快速调配物资救灾了。

    没有灾荒那么相应的叛乱也就会减少了。

    就算有叛乱,朝廷也可以通过火车快速调兵,把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而且因为火车能解放大批的畜力,类似霸州的养马户自然就没有了养马的压力,像是今年河北因为马政引发的叛乱,自然不会再发生。

    由于交通带来的便利,朝廷也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不过大臣们也都能猜到火车的成本必然不低。

    光地上铺的铁轨就价值不菲,想要把铁轨铺设全国,财力物力耗费甚巨,难度必然会非常之大。

    朱厚照的智囊团拟写了一份有关铁路的发展方案《大明铁路发展规划》。

    借着这个机会在车厢里让顾鼎臣给众人宣讲起来。

    首先就是全国铁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条主干道的修建。

    这可能需要耗费大约十年的时间。

    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想法。

    这年头没有各种机械设备,这么浩大的工程,光靠人力畜力想要完成实在是太难了。

    然后哪条线路优先修建,如何调配力量,这种需要动用全国力量的大工程开展起来必须要做好规划。

    总之这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后世遍布全国的铁路网,那也是历经百年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完成的。

    在弘治二十一年的第一天,朝廷百官憧憬着铁路给大明带来的美好未来。

    不光是铁路,开海禁的好处已经展现出来。

    今年土豆和玉米将会在全国推广,大明百姓即将告别吃饭难的时代。

    大明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记录火车通车的历史时刻,朱厚照特意安排弘治和百官在火车头前合影留念。

    一是这个时刻值得被铭记。

    二是为了相机以后能更好地推广。

    皇帝和朝中重臣带头照相,以后自然不会有相机勾魂这样的谣言。

    拍完照片后,突然收到一份边关急报,打扰了众人的雅兴。

    小王子率重兵在大年三十突袭大同。

    大同守军唯恐不敌,请求朝廷派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