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该议下一项了,该由谁去平叛。
刘大夏举荐右都御史马中锡主导平叛。
朱厚照再次出声说道:“我觉得马都御史不太合适。”
刘大夏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
这是针对吧!
这就是针对我吧!
我平叛的提议你找茬。
现在我选的主导平叛的人选你还找茬。
大家都看到了啊,太子分明就是赤裸裸的针对我!
刘大夏强压着火气说道:“那太子殿下觉得何人去平叛合适?”
朱厚照理所当然的说道:“王守仁啊,王守仁平定米鲁之乱的功绩有目共睹,他去最合适。”
众人听到太子殿下又把王守仁推荐出来,心说太子殿下吃相太难看了吧。
什么功劳都要安排给自己手下的人,这有点太不地道了。
刘大夏哼了一声说道:“王守仁擅抚蛮夷,这次的叛乱和上次不可相提并论。”
朱厚照不乐意了,刘大夏说王守仁擅抚蛮夷,这是在指桑骂槐王守仁在贵州搞改土归流时娶了好几位土司女儿的事情。
王守仁娶土司的女儿是为了快速促成改土归流,是为大明做了牺牲好不好。
是你拿来嚼舌根用的?
朱厚照想要反驳刘大夏几句,但是又不想跟刘大夏在王守仁娶了几个土司女儿的事情上纠缠,这对王守仁的名声不好。
朱厚照只是淡淡的说道:“本宫觉得马中锡不合适不是针对谁......”
刘大夏打断了朱厚照的话说道:“马中锡为人老成持重,曾在兵部任职,深谙兵事,马中锡哪里不合适?”
朱厚照知道马中锡肯定没能平叛成功,要不然何至于叛乱扩大。
朱厚照还是不知道怎么解释,想了个理由说道:“刘大人你换个人吧,马都御史都六十岁高龄了,别让马都御史操劳过甚了。”
刘大夏一听朱厚照的话更火了,马都御史六十了你说他年纪大,别让他操劳过甚了。
那我都七十了,我是不是应该把兵部尚书的位置让出来,致使回老家啊。
刘大夏觉得朱厚照在讽刺自己年纪大,该退休了。
明代对官员的退休是有年龄规定的,中央文官七十岁退休,地方文官六十五岁退休。
刘大夏今年七十有一,按制确实该退休了,这是朱元璋开国时候定下的规矩。
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刘大夏虽然七十一了,但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精力旺盛。
在兵部尚书的任上任劳任怨,工作做的还是很出色的。
而且现在朝廷里确实没人能代替刘大夏出任兵部尚书。
刘大夏干得挺好的,真没必要换人。
刘大夏怒气冲冲的对弘治说道:“臣以兵部尚书之位保举马中锡,若马都御史平叛不利,臣愿致使回乡,并承担相同的责任。”
大臣们惊讶的看向刘大夏,这是在立军令状啊。
刘大夏跟马中锡关系有这么好么?
拿自己的兵部尚书职位给马中锡作保。
有人反应过来了,刘大夏是被太子的话给刺激到了。
太子说话也太损了点,讽刺刘大夏年龄大,这给刘大夏气得不轻啊。
弘治也皱眉看向朱厚照。
搞什么啊?
好端端的你拿年龄的事儿刺激刘大夏干什么。
朱厚照也反应过来了。
我不是故意拿话阴阳刘大夏啊。
这老东西反应这么过激干什么。
商议正经事儿呢,你拿兵部尚书的官位跟我置气,这是正经臣子该干的事儿么?
弘治也不能让刘大夏下不来台,想想马中锡确实挺适合前去平叛的,让他去也没什么问题。
“就依刘爱卿所说,让马中锡主导平叛事宜,刘爱卿不要动不动火气就那么大,刚才说的什么致使同责的话,大可不必。”
弘治拍板了,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
朱厚照听得直皱眉。
又是这样,这个刘大夏年龄这么大还这么任性,确实是昏聩了,也该退休了。
不能因为你个人耍脾气,耽误了国家大事啊。
正事儿议完了,接下来追究这次引发叛乱的原因。
苑马寺卿冯琦希是跑不了的,下面还会牵连一大批的人。
冯琦希被打入大牢,让锦衣卫调查相关事宜。
还得看这次叛乱引发的骚乱后果大不大,平叛是否及时。
反正朱厚照觉得冯琦希是凶多吉少。
等大臣们都走了,弘治对朱厚照说道:“朕知道你和刘大夏有嫌隙,但是不能影响到朝廷大事啊。”
在弘治的眼中,太子和刘大夏积怨已久。
远的应该是从刘大夏砸了太子的玻璃小工坊开始算起。
最近的应该是朱厚照不同意飞球营划归兵部。
现在飞球营还挂靠在东厂名下呢。
朱厚照觉得自己好冤枉啊。
自己是唯一知道这次叛乱大概走向的人。
是刘大夏在耍脾气,用自身的官位要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好不好。
朱厚照说道:“刘大夏用官位要挟众人的事情不提,儿臣担心这次叛乱会引发大乱子,目前的平叛力量和主导平叛的马中锡儿臣都觉得不妥。”
刚才弘治都当着大臣们的面拍板了,自己也没法反对,只好等大臣们都走了才把自己的担忧说给弘治听。
弘治也不知道朱厚照为什么如此笃定这次平叛会出大乱子。
但是太子应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大明江山是自己的,早晚是太子的。
以自己对太子的了解,太子不是那种和大臣置气就不顾大局的人。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儿臣请求把飞球营也调去,让京营和河南的官兵待命,随时支援,要不然儿臣总觉得不放心。”
朱厚照的态度让弘治也有点慌,莫非这次叛乱真的像太子说的那样会影响很大?
弘治痛快的答应了太子的请求。
希望太子的担心是多此一举吧。
【作者有话说】
改文好痛苦,比写新章节还难。
但是对整体剧情没什么影响。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