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九章 过年
    <sript><sript>

    虽说因为大战的事,到处都十分忙乱,没人有心思过年。

    但三十这日,阿婆还是与孟景瑞那边的庄婶,商量好了。

    带了几个姑娘和孩子,一大早就开始忙起了年夜饭。

    猎场那头送了不少肉食过来。

    待晚上大家都上了桌,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惊蛰却没了大快朵颐的心思。

    想到头一次在村里过年的时候,饭菜虽不丰盛,但家人,族人热热闹闹的聚在一处。

    说不尽的欢声笑语,就是吃糠咽菜,大家也是高兴的。

    现在呢,大鱼大肉端上了桌,想要与之团聚的人却散落在了各处。

    惊蛰不想坏了大家的兴致,再如何说,这也是顿辞旧迎新的团圆饭。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自己不能舍弃的家人。

    小酌几杯,说了些吉祥话,惊蛰便离了席。

    码头上,还有留下巡防看守的人。

    惊蛰穿了厚衣裳,提着给他们准备的食盒,出了院子。

    阿杏举着一只鸡腿追了出来。

    “惊蛰,你等等,我与你一道去。”

    惊蛰回头看她,“我自己去就成了,刚好散散酒气。

    外头冷,你快回屋里吧。”

    阿杏将鸡腿叼在嘴里,回头拿了件披风,三两步便追上了惊蛰。

    “我知道你想家了,大过年的你高兴点吗。

    放心吧,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要不了几日小姑和芸姨他们就能回来了。”

    惊蛰拎着食盒往前走,“我知道,就是想起来往年在村里过年。

    随吃的不丰盛,但大家都在一处,热热闹闹的多好呀。

    今年族里怕是也办不成婚礼了,族学里的好多哥哥都在外面。

    塞上的叔伯,也没有回来的,老屋怕是都没人帮着修了。”

    阿杏三两口吃了鸡腿,拿出帕子擦了手和嘴。

    接过惊蛰手里的食盒,“你操的哪门子闲心,先把咱自己顾好再说吧。

    族里今年可不缺吃喝,指不定比咱们吃的还好呢。

    过完年可就要开始准备春种了。

    你不是说要卖种子吗,准备的如何了?”

    阿杏岔开了话题,惊蛰便顺着她的话开始考虑其他的事。

    “孩子们挑了不少粮种出来,应该能卖个好价。

    年后你去白石城,跟赵员外商量着办吧。

    我觉得春上的粮食价格和粮种价格,应该比去年高许多。

    若是这王上不出政策,不给补贴,一般的农人怕是不好淘换。”

    阿杏闻言知意,“你的意思咱们不零散着卖了?

    走赵员外的路子,全卖给大岚去?”

    惊蛰点了点头,“你觉得如何。”

    阿杏想了片刻,“是不错,就怕到时候,这些种子,到不了农人手里。”

    “这是为何,不是说,新王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了吗。

    大战结束,大岚定然是要休养生息的。

    到时候为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与亏空。

    大力发展农牧业和贸易,才是恢复元气最快的办法。

    若是想要咱们陆家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便是个机会。

    到时候渔村的集散地,就能派上大用处了。”

    阿杏一脸崇拜的看着惊蛰。

    “惊蛰,你脑袋瓜是怎么长得。

    不怪你平日总是闷不吭声的想事情。

    连这些国里的事情,你都想的这么清楚。

    你若是个男的,能上朝堂做大官了。”

    惊蛰笑了笑,“你也不笨啊,我一说,你不就全明白了。

    这是大趋势,除非再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大事件。

    否则我说的那些,定然会一步步的发生的。

    但凡这新王有点良心,记着咱们陆家村对大岚的付出与贡献。

    别大战结束就翻脸不认人,你就等着数钱吧。”

    阿杏亲热的挽住惊蛰的手臂。

    “那可说不好,谁知道族里怎么决定的。

    不过那些也不是咱们能操的上心的,全看族老们怎么想了。

    你也别将事情想的那么远,一步步的慢慢来吧。

    等过完了年,我去白石城,就打听卖种子的事。”

    惊蛰不太知道大岚内陆的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

    各地主要的农耕作物是什么,全凭这几年弄回来的粮食和特产猜个大概。

    她是真的很想等太平了,到各处去走走看看。

    就是不知道这条列在愿望清单上的事件,何时才能提上日程。

    “阿杏啊,我那处有一张列好的种子清单。

    你走的时候记得跟我要。

    带去白石城让赵员外帮着打听打听,帮我淘换些回来。

    用不着很多,我要试着种种,培育一些好品种出来。”

    阿杏点头应下,将这件事记在心里。

    拉着惊蛰快走两步。

    “走快些,冷死了。”

    两人加快了步伐,将饭菜送到了码头边的仓房里。

    值守的青年忙站起身来相迎,接过阿杏递上的食盒。

    打开来饭菜还是热乎的。

    “这么冷的天,让小冬瓜他们跑一趟就是了。

    主子怎么亲自过来了。”

    惊蛰和阿杏帮忙摆了饭,“今日不是三十吗,辛苦你们大冷天的在码头上看守。

    也不能回去吃顿热乎的团圆饭。

    别客气了,坐下吃吧,这会天冷,一会饭菜该凉了。”

    怕两人拘束,惊蛰便拉着阿杏出了那间小仓房。

    “我带你去看看挑出来的种子,大部分已经运到渔村去了。

    到时候你直接从渔村拉了走就是。

    你心里有个数,等去了白石城,也好跟赵员外商量价钱。”

    阿杏跟着惊蛰在仓房里转了两圈。

    “你说这些种子只是一小半?只这些就够陆家村种五六年的了。

    你确定要全卖了,不留一些咱们自己用的?”

    惊蛰抓了把种子观瞧,“我确定啊。

    咱自己用的我留的有,村里阿瑶也备了今年够用的种子。”

    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与了解,惊蛰发现。

    这个时空的农耕,对种子的培育与挑选不是特别重视。

    每年收了地里的作物,留出够吃的粮食,剩下的就当做种子留用。

    没有优种优育的理念。

    更不会像她这般,精挑细选,再加以处理。

    这样的种子种下去,不但能提高出苗率,还能提高产量。

    村里的伙伴们,在她的引导下,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理念。

    若想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个方法,就要使些手段了。

    耕种她手里卖出去的粮种,就是第一步。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