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百五十七章 贾天祥赈灾下衮州(十一)
    黛玉看着贾瑞奇道:“我能帮二哥哥做什么?”

    贾瑞嘿嘿一笑指了指桌上的文房四宝:“帮我写几封书信。”

    “写信?”黛玉的笼烟眉挑了挑:“是给宝姐姐写还是给云丫头写?你自己写不好么?”

    贾瑞笑了笑过砚台来开始砚墨:

    “给皇上汇报一下情况顺便要点东西,再给扬州的那个梁奎写一封信。”

    给妹子们的信当然是要他亲手写了。

    将两封信写好了封好,贾瑞道:“走吧,咱们出去逛逛弄点东西吃。”

    “那……等我换身衣服。”黛玉道。

    和贾瑞逛街绝对是难得的欢乐时光。

    贾瑞笑道:“换什么衣服,就这一身不挺好看的?也不用扮男装了。放心,有王向他们跟着呢。”

    紫鹃也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冒了出来。

    来到街上,却发现县城里许多铺面都门户紧闭。

    尤其是饭庄和小吃摊子,竟然没有几家开着的。

    贾瑞不禁大为扫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烧饼摊子,看着比宝玉的脸还大的烧饼黛玉不禁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这烧饼倒也实诚,一个怕是够一桌子人吃了。”

    贾瑞上前问道:“这烧饼多少钱一个?”

    卖烧饼的老头说道:“五十钱一个。”

    贾瑞听了一蹙眉:“五十钱,这么贵?”

    老头看着贾瑞冷笑道:“贵么?过些天只怕还要涨价呢。”

    贾瑞一想便知道是和这次蝗灾有关系,便摸出一块碎银子,约么有三四钱递给老头道:“你看看能买几个烧饼?”

    老头见了银子忙换了一副笑脸,接在手里掂了掂分量说道:给公子八个!不过烤好的可没有这么多了,得现烤。”

    “没事,只管慢慢烤就是了,新烤出来的不是更酥脆爽口么。”贾瑞笑着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示意黛玉也坐。

    紫鹃忙掏出帕子垫在了贾瑞身旁的凳子上,黛玉方坐了。

    老头笑道:“公子说得没错,正是新出炉的才好吃。”

    贾瑞问道:“老伯,你这烧饼卖得这么贵,一天能卖几个?我看你这烧饼成本也不过几个大钱,薄利多销不好么?”

    老头一面揉面团往炉子里贴烧饼一面说道:

    “我的烧饼卖得贵?只怕过些天有钱还买不到呢!

    这位公子听口音是外乡人吧,就不知道衮州遭了蝗灾了?

    您想想,粮食都让蝗虫吃净了,往后还不得涨价吗?

    我不过是涨得早一些罢嘞,你看别人家不都已经关了门了吗?都是等着涨价后再卖呢。”

    黛玉听了这话不由得一蹙眉:这不是等着发国难财吗?

    贾瑞却给了她一个眼神,又笑着说道:

    “我自然知道遭了蝗灾了。不过朝廷不是已经下来人赈济了吗?

    就是昨天,我亲眼瞧见的,码头上堆着小山一般的粮食呢。

    老伯,只怕你这想趁着国难发点财的想法要泡汤了。

    你要是听我的,还是赶紧降回原来的价格卖的好。”

    “赈济?”

    老头将手里头的活儿停了停看着贾瑞笑道:

    “小公子,你才多大年纪,知道多少事情?还是少操些心罢嘞!”

    听到老头倚老卖老的话贾瑞便又笑问道:“听您这口气,您是个见多识广的了?”

    老头道:“见多识广谈不上,不过多活了一把年纪,见得比你多些罢嘞。

    不说别的,这蝗灾我都赶上过四回了!

    哪一回朝廷不赈灾放粮?哪一回不是饿死多少人?”

    贾瑞拿起一个烧饼掰了一块递给黛玉,自己也掰了一块塞进嘴里含糊着说道:

    “这是怎么说?怎么放粮了还饿死人呢?是放的不够?”

    老头往两边看了一回才冷笑道:“够?放多少够那些贪官们贪墨的呢?

    一斗米朝廷发下来,朝廷指派的钦差大臣们先扒一层皮,知府大老爷再扒一层,县太爷又是一层,而后发到镇子上的大户家里开粥棚。

    小伙子,你想想一斗米能有几粒是真落到穷人肚子里了?”

    “是吗……年年如此?”贾瑞蹙眉道。

    正说着,却从东边来了一个老者带着一个小女孩。

    老者满头白发,身子有些岣嵝,小女孩约么六七岁,脸上花里胡哨的看不清样貌。

    唯独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贾瑞手里的大烧饼,红红的小舌头舔着有些干裂的嘴唇。

    黛玉一把抢过贾瑞啃了几口的烧饼递给女孩说道:“吃吧!”

    那老者忙给黛玉作揖:“谢谢大小姐!还不给大小姐磕头!”

    小女孩这才跪在地上给黛玉磕头。

    黛玉忙说道:“不用磕头,不过半个烧饼,快拿着。”

    小女孩这才接了,转过身去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看样子像是几天没吃过东西了一般。

    烧饼酥脆掉渣,女孩用小手笨拙的接着,不肯浪费一点。

    贾瑞又拿起一个烧饼递给老者说道:“你也吃。”

    老者又作揖称谢,接了却不舍得吃。

    贾瑞便问道:“逃难过来的?这是你孙女?”

    老乞丐道:“回公子话,是逃难的。这孩子不是我亲孙女,竟然是我路上捡的。”

    “捡的?你们是从哪儿逃过来的?详细说说。”

    “是。”

    得了个大烧饼的老者当贾瑞是个好心的大户人家公子便说道:

    “老汉和这闺女都是曲阜李庄村人,村子里遭了灾,就逃出来了。

    本想着虽大流跟着往北逃荒,谁想着老汉腿脚不灵便,跟不上大波。

    这小妮子的爹娘都得了病,在半路上就死了。

    我见妮儿可怜,就带着她一起走了。

    想着我们爷孙两个只怕也跟不上前头的队伍了,便往东走到了济宁。

    听说这边灾情不重,兴许能有条活路。”

    贾瑞又问道:“曲阜……你们为何不等着朝廷赈灾?

    你这一把年纪了还跟着逃荒,这一路上是玩的?”

    “赈灾?赈灾和我们有什么干系?”

    老汉苦笑一声:

    “朝廷给的粮食不还是都到了孔家的粮仓里?

    哪一回不是这样?在家里也是死,出来了或许还能有条生路呢?

    我一个糟老头子倒也罢了,只可惜了这妮子……

    这位小公子,看您定然是富贵人家的哥儿,又好心,索性您就发发慈悲收了她去吧!

    也免得跟着我饿死在外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