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章 贾张氏喜欢什么类型的?
    何大清问道:“多少?”

    这人道:“一百一。”

    还真是不便宜。

    并不是说拿着自行车票,就能兑换一辆自行车。

    是在拿着自行车票的基础上,再用钱买。

    没有自行车票,没有工业券,连拿钱买的资格都没有。

    正规途径怎么得到自行车票?

    比如说一大爷易中海,三大爷闫埠贵,过几年在工作中评了先进,就会发一张票。

    通过讲价,最终,以90元的价格,拿下了一张自行车票。

    何大清又去其他商贩那,问了问白面的价格。

    在供销社买白面,一毛五一斤,但需要粮本,限量供应。

    不够吃怎么办?就得去鸽子市看看了。

    这里肯定比供销社贵多了,三毛五一斤。

    何大清买了十斤。

    然后,迅速的离开了鸽子市。

    时间还早,回到家吃了个早饭,让儿子替自己请假,何大清溜达着去了供销社。

    拿出自行车票,又另外出了一百五十八块,买到了一辆自行车。

    凤凰牌!

    在这个年代,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走在路上,那是无比的拉风。

    比几十年后开辆奔驰宝马,都要拉风多了。

    想一想作为高收入群体的八级钳工易中海,此时都没有自行车。

    就知道这玩意多稀罕了。

    买了车,还得拿着收据,在单位开介绍信,去自行车管理部门,办理《自行车执照》。

    然后,车把、大梁都会被砸上钢印,并领取一张自行车号牌,固定在车上。

    就可以正常上路了。

    何大清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前往红旗公社。

    一路上,这辆自行车给何大清吸引来无数的目光。

    但何大清心里却没有任何的得意,只剩下无奈。

    这玩意骑着累啊。

    二十多公里,何大清老胳膊老腿的,得骑三个多小时。

    快到了向阳村,把面粉从空间提取出来,绑在车后座,然后继续骑着车来到了赵耀祖家。

    敲门。

    来开门的并不是赵耀祖,而是一个长相很精神的小老头,五十多岁的样子。

    何大清道:“老哥,赵耀祖在家吗?”

    小老头笑道:“耀祖去他老丈人家了,一会儿就回来。”

    “您是……”

    “城里的何先生?”

    小老头猜出了何大清的身份。

    而且还挺会说话,尊称何大清为何先生。

    可怜何大清做了大半辈子厨师,都没有人这么称呼过。

    何大清道:“您是?”

    小老头道:“鄙人是赵耀祖的父亲,赵千帆。”

    还鄙人呢?

    说话文绉绉的,一股装逼劲。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装呢?

    不过,何大清心里却对这赵千帆挺有兴趣。

    本来就琢磨着,通过赵耀祖给找一老头,安排安排贾张氏。

    这不就有了吗?

    这赵千帆,挺合适。

    模样文质彬彬的,穿着虽然朴素,但干干净净,板板正正的,头发也梳的整齐。

    乍一看,真看不出这是农民。

    还以为是城里的教书先生呢。

    而且上一次就知道了,赵耀祖的母亲,已经故去好多年了。

    这老头,单身!

    也不知道贾张氏,喜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小老头。

    何大清把自行车上的十斤白面卸下来,赵千帆更热情了,招待着何大清进屋坐。

    “小凤,赶紧给客人倒水。”

    里屋跑出来一小丫头,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见了生人很害羞,脸红红的。

    给何大清倒了水,转过身就跑回了里屋。

    这是赵耀祖的大女儿。

    可惜,家里实在太穷,茶叶是没有的,只能倒杯水招待客人。

    坐着和赵千帆聊天,倒是挺有意思。

    这赵千帆在村里人看来,就是一好吃懒做的玩意儿,不喜欢干活,就喜欢吹牛批。

    没人爱搭理他。

    但其实也有优点,阅历足,善于言辞,十分健谈。

    退回三十五年,人家是妥妥的富二代,什么世面没见过?

    听他话里那意思,当时帝都城里那些个好馆子,什么泰丰楼,丰泽园,全聚德,砂锅居……

    人家都是常客。

    何大清也是投其所好的捧着哏,然后赵千帆简直要把何大清当成了人生的知己,毫不设防的跟何大清聊起了八大胡同里的姑娘。

    也难怪赵千帆聊得兴奋。

    平日里村里其他老头,谁愿意听你说这个啊?

    赵千帆在村里老头这个圈子里,是很孤独的。

    一个小时后,赵耀祖回来了。

    一看何大清在,急忙快走几步,“何老哥来了!”

    何大清笑道:“嗯,来给你送面粉。”

    赵耀祖激动的和何大清握手,热泪盈眶,“谢谢,谢谢。”

    何大清奇怪的道:“怎么还客气起来了?”

    “说好了十斤猪肉加十斤面粉,换你的乌鸡,一诺千金,还能食言不成?”

    赵耀祖感慨道:“像老哥这样说话算话的好人,还真是不多。”

    这赵家父子,简直是把何大清当成了座上宾。

    若不是家里实在没条件,恨不得大鱼大肉好好招待一番。

    为什么?

    因为赵耀祖刚才去了老丈人家,回来的路上,差点没忍住落下了伤心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