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6章,要改高高
    顺便说应县木塔。

    本名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增修完毕。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当然,太上皇建的是钟楼。

    不需要单纯去比高。

    大家都很伟大,稳稳走自己的路。

    或许我们可以扯,以后限定京城的建筑,不得高于十层。

    应县民间流传,玉帝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

    释迦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许多专家学者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古人聪明的地方很多。

    再看大雁丶塔。

    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徐茉茶暗戳戳,又想搞高一点了。

    一层还没建好,加三尺,二层不变,三层加五尺,四层加四尺,五层加五尺,宝顶加四尺。

    这样就到了一百八十三尺、六十一米,很好。

    或者台基加三尺,一层加六尺,毕竟一千平方的空间,高度不够不行。

    回音也是很大的问题。

    共振。钟一旦响起来,这问题徐茉茶考虑过了。

    而且,一口钟怕是不够响,徐茉茶提议的九口振会是不小的问题。

    同时,声音向外辐射,而避开宁寿宫,别吵了太上皇。

    再说共振。

    据说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后经调查,造成这次惨剧的罪魁祸首,正是共振!

    因为大队士兵齐步走时,产生的一种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限度直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裂了。

    类似的事件还不少,有鉴于此,后来许多国的军乂队都有这么一条规定大队人马过桥时,要改齐走为便步走。

    对于桥梁来说,那些看似无物的风儿也能对之造成威胁。

    全长860米的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共振而塌毁,尽管当时的风速还不到设计风速限值的1/3,可是因为这座大桥的实际的抗共振强度没有过关,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

    徐茉茶也提出不少问题,让他们去研究吧。

    古人咋说呢,朝代都没能延续。

    有时候这事幸存,只是一种巧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不说天灾了。

    希望自己造的楼能寿命长些。

    一群女人,琢磨哪儿造花园。

    姚甘氏不愿了。

    张晓红也没精力维持第二个。

    上岭村是开放的不行。

    太远了自然不行。有时候就酱紫。

    李香云唉“我来建一个吧。”

    大家看她。

    李香云“不奇怪啊,我让人来管,我若是过来,自己住方便。”

    行,你壕,土豪请问缺腿部挂件吗?能吃能卖萌那种。

    李香云、徐小姐才是真壕“估计以后京城过来方便,也就三两天。”

    其实现在赶一赶也就四天,很近了。

    徐茉茶心想,你就在海边建别墅。

    李香云是厉害的“要不了很大地方,有个十亩十五亩,也不接待很多人。对了,陆小姐不是闲着。”

    陆璇,我不闲。

    立即去把人请来。

    陆璇来了。

    李香云和她这么一说“饶桐县你也熟了,寻常有管事。你愿养鸟继续,养些花花草草,大家还有的玩。再说京城那套路你也熟。”

    陆璇想想,点了头。

    是怕她一个女人没事?别的女人若是来多嘴,不用理。

    正常人,脑子没坑,就不会再多事了。

    要多事的,她咋都能多。

    女人也是有很多需求、生意能做。

    美容啊、啥啥的。不是相互赚,而是想到一些东西。

    算春雨会的,陆璇也就加入了。

    有点事做,其实她一直在做。

    那么是选地方了,就选在新城。

    已经有亏本不干了。

    再凑一凑,有个十二亩。够了。不搞那么大的。

    徐茉茶又是首倡,所以痛快给五千两银子。

    李香云手头有,也出五千两。

    唐小姐羞涩“我三千两。”

    大家都知道,这是真正的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