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指示牌
    那看热闹的,不知道山上干啥。

    山坡,闹出挺大动静。

    反正挖茅坑,又不费啥,一次挖大点呗。

    烧水洗手的,也搭个棚子,搬来两口大缸。

    不能一盆水洗十个人,估计水都洗黑了。对有些人来说,还不如不洗,看着还干净。

    手纸,厚厚的十摞,虽然粗糙,村里人就极好了。

    很快传遍徐家村、扈家桥。

    明儿去徐家吃酒,要收拾干净,要不然莉莉打人。在于吃和洗之间纠结。

    老娘拍板,洗!就当提前为过年洗,洗了好过年。

    晌午,风一吹就热了,春快来了。

    这诡异的,家家户户都洗着,姑娘本来想看公子,赶紧回来翻箱倒柜,不洗干净凑上去都丢脸。姑娘洗了小伙能不收拾?

    有的小伙忙着,叫家里老娘媳妇给准备,忙完回来洗。

    丫鬟从村里回来,说给小姐听。

    徐茉茶呵,忙着。

    大概要准备一百桌,一部分是不做、应急,一部分是做着,实际做六十桌,也是恐怖的。

    东边,厨房向南,竹圃被征用,反正没几棵,小心别弄坏了。

    西边,厨房也启用,向南,也是准备了更多更衣的。

    贵人更衣更讲究,不仅是洗手的问题,可能真需要换衣服。

    明天不确定谁会来凑热闹。有备无患。

    回前面。

    客房,已经住着贵客,一般人是贵不了这几位了。

    书房,得整理整理,有些客人、或许会来找扈伯载。

    天井的花,能搬就往各处搬。不好放就挪后边去。

    天井收拾干净,搭个棚,明儿必然要在这儿摆。

    扈通过来“我能帮啥,只管开口。”

    徐茉茶忙团团转了,压根不客气“这有个事。明儿来的、有些估计第一次到徐家,甚至会在徐家村转。所以,做一些标牌。”

    前堂,忙着各种。

    徐茉茶过来,要一块板子,一张纸铺上面,就是指示牌。

    比如更衣是哪儿,侧门在哪儿,堂屋在哪儿。

    人多了,那是丫鬟小厮的领,不还是经常有走错的?

    这有指示,再加人指,效果应该不错。

    沈颢、陈子房、都看愣了。

    徐茉茶单独画,不能多,要不看乱了记不住,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左拐右拐,本来就形象。

    徐茉茶画完,大家都看懂了,毕竟不是一般村民。

    沈颢赞叹“妙!”

    陈子房点头“没错。四处乱转的事儿多了,尤其急的时候。”

    人有三急,那真急的,而有些方言又不通。

    你问明白人,一看你情况估摸是急了;乡下偏有些不清楚的,只能钻小树林。

    徐茉茶说“别地儿我们管不着,但附近,有三岔路口啥的,可以立个牌,有哪个夭寿的将牌乱挪,发现一个打死一个。”

    沈颢给逗大乐。别管打死一个苍蝇老鼠。

    这法子也不错。三岔路口可不少。若担心人乱挪,再问问也有数。

    扈通很快弄明白。

    其实不难,要做的、村里人也能看懂。

    比如明儿一来,看到醒目的牌子,牢牢记着去洗手。

    徐茉茶恶狠狠的“在一些容易乱拉的地方、画上打板子的。在容易走错的地方,叫人看着些。”

    徐家大院就在徐家村外,过桥就能看着,拐过来就是。

    钱永堂笑“本来会走的,看了标牌反而不会了。”

    扈通点头“习惯了就好。好比去城里,有时候不敢问人,自己看不是很好?”

    钱永堂明白了。

    好比徐家在城里有宅子了,你去城里做客,羞涩,不像徐家大院熟啊,那眼花缭乱的、标牌简直是救命恩人。

    一群人夸,莉莉就是聪明。

    这其实费不了多少。

    你现在看着还好,关键是到时人多,一闹,头就晕。

    钱永贞带着妹妹回来了,似乎不是太开森。

    钱媛眨眼睛,莉莉又做什么了?

    钱娟拉着莉莉,去歇会儿、喝杯茶。

    莉莉能干谁还不知道?等会儿她们就帮忙了,明儿肯定都有差事的。

    若是来一些小姐、姑娘,还不得钱媛、钱娟帮着招呼?

    徐茉茶屋里。

    钱霭英、钱老太太也被拉来,分赃了。

    银子照亮了豆苗的脸。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换这么多银子。

    钱媛一叹“才给了六百六十两。”

    徐茉茶“知足。这六十两先给娘。”

    没问题。

    钱霭英收银子。我担心银子用完了,我女儿赚的更快。

    徐茉茶拿走、二百三十两。

    钱媛拿走、一百七十两。

    徐茉茶拿得动,钱媛拿的可费力了。

    钱娟拿了八十两。正好。

    徐茉茶来主持,给钱永贞分十五两,豆苗三十五两,豆芽二两,豆藿三两,豆萁、豆蔻都是十两。给宝珠十两,老太太十两,剩下归钱霭英。

    老太太乐“又给我分这么多。”

    钱娟抱着银子跳!给奶奶五两,我还剩一百多两!

    钱媛给奶奶十两,我现在有二百多两银子了,城里能买个宅子或铺子。

    豆苗手里快五十两“我都不知道怎么花。”

    钱霭英又孝顺老娘。

    老太太使劲推“我够了。过年家里要花银子,还给我做那些衣服。”

    钱霭英还是叫老娘收了,没有侄女给了当姑的却不给。

    徐茉茶,我就不给外婆了“大家都收好。”

    老太太被迫收好,高兴“这个都是运气,以后,该干啥还干啥。”

    钱媛、钱娟点头。

    徐茉茶说“赚的银子是花的,有能力再赚。所以,明年去京城啊,过个瘾就够了。”

    钱媛、钱娟点头。

    去京城,是为了回来赚更多。

    徐茉茶又说“这到过年,就放松了,豆苗不忙,要不要请张大夫看看?”

    豆苗忙应“我自己花银子。”

    其他人乐。有银子就是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为何攒着?就为这底气。

    或许来的容易,或许小姐说的有理,花了再赚。

    丫鬟倒水给小姐。

    徐茉茶叫豆蔻将银子收好,城里修院子,还得不少银子。

    等等,给金花赏二两。

    不用,算了老太太也给金花一两,交代“想给家里就给一点。”

    金花虽然小,还真是被耽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