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杨家的应对
    翌日。

    董卓腰间挎着剑。

    大马金刀的走进了德阳殿。

    一把将刘辩按在了天子宝座上。

    根本不给满朝大臣说话的机会。

    直接大喝道:“山呼!”

    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终只能无奈的跪拜在地。

    像往常一样山呼海啸的参拜着: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法子。

    人家刘辩毕竟是嫡出的皇长子。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

    由他继承大汉天子都是合情合理的。

    谁也无法质疑什么。

    看着满朝文武跪拜在地。

    董卓的嘴角渐渐上扬起了满意的弧度。

    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他按剑昂首站在大汉天子之前。

    放佛满朝文武就是向他跪拜一样。

    简直是人生的巅峰啊!

    下意识的。

    董卓忘我的摆着手说道:“诸卿平身吧!”

    跪在地上的满朝文武心头一震。

    董卓这是要代行天子事了吗?

    这话他也敢说?

    站在台阶下的李儒意识到了不妥。

    连忙向董卓暗中使了好几个眼色。

    董卓这才从自己虚构的精神世界中清醒过来。

    后退了两步来到刘辩的身边。

    微微弯腰行礼:“陛下说呢?”

    刘辩哪里敢争论什么?

    连忙顺着董卓的话锋说道:“正是,正是,诸卿平身吧。”

    文武大臣们这才从地上爬起来。

    还没等他们站稳当呢。

    董卓又开口了:“陛下初登大宝,有诏书要下,诸位接诏吧。”

    接诏是要下跪的啊!

    他们刚刚费劲巴力的站起来。

    又要跪?

    董卓这是故意玩他们呢?

    可是心里不满归不满。

    谁敢站着接诏?

    一大群人“呼啦”又跪了下去。

    满心不情愿的山呼:“臣等接诏!”

    也不用刘辩亲口宣读。

    董卓从怀里抽出一道诏书来。

    大声念到:“今朕新登大宝,为显皇家天恩,特大赦天下!另加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前将军董卓救驾有功,晋位司空、加封郿侯!”

    身为三公之一的张温就这样被废了。

    司空的职位就这样荒唐的落到了董卓的手中。

    搞笑的是。

    坐在龙椅上的刘辩分明看到。

    董卓手里拿的就是一张白纸!

    上面一个字都特么没写!

    出身草莽的董卓认识几个大字?

    他刚才说的话都是李儒昨晚就教给他的。

    只可惜。

    胆战心惊的刘辩不敢说话啊!

    只能任凭董卓空口白牙的一顿胡诌!

    李儒如此安排也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张温虽然有司空之名。

    但是他并不在朝中。

    而是在不久前恢复州牧制的时候。

    被刘宏派去了驻守长安。

    三公中其他两位一个是弘农杨家的杨。

    一个是汝南袁家的袁逢。

    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族。

    董卓不好拿他们下手开刀。

    自然就要针对家族势力不如杨、袁两家的张温了。

    反正他也不在朝中。

    只有接诏的份。

    想理论理论也来不了嘛。

    而且长安是西凉连接帝都的交通咽喉。

    从西凉来到帝都走最近的路就必须经过长安。

    董卓极尽手段的打压张温。

    是想逼迫他离开长安。

    最次也要剥夺他权力、减少他手中的兵权。

    这样一来从西凉调兵到帝都。

    不就方便多了吗?

    帝都毕竟不是董卓的主场。

    只有三万西凉军在身边。

    他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如果能把二十万西凉大军调过来十万人。

    谁还能把他怎么样?

    他将会比曾经“站着的天子”张让的地位更加稳固。

    只要他愿意。

    甚至可以随时把天子宝座上的刘辩扒拉下来。

    自己一屁股坐上去!

    谁敢放个多余的屁试试?

    咱家的西凉大军可不是摆设!

    至于董卓给自己的封地郿县。

    更是西凉与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

    董卓把自己封做了郿侯。

    完全可以明目张胆调动兵马进入郿县。

    直逼长安啊!

    这份威慑。

    足以逼迫的满朝文武俯首称臣!

    满朝文武没几个傻子。

    大家很快就想明白了董卓的用意。

    他是要把刚刚登基的大汉天子当做傀儡。

    把持朝政啊!

    想是想明白了。

    可还真就没人敢出言反对。

    要知道如今皇宫大内的禁卫军全都被换成了西凉军。

    谁要是在大殿上触怒董卓。

    外面冒充禁卫军的西凉悍将怕是就要冲进来。

    把他拖出去乱刀砍死了!

    一片沉默之中。

    杨彪忽然迈出一步。

    开口说道:“老臣有奏!陛下、司空,老臣日渐年迈,经历大不如前,唯恐有负江山社稷,因此特向陛下请辞,望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袁逢兄弟俩立刻交换了一个眼神。

    暗中骂道:杨彪这只老狐狸!他倒是懂的急流勇退!

    眼下朝堂形势已经很明朗了。

    基本上就是董卓说了算的。

    但他还并未完全掌握朝堂。

    毕竟何进虽然死了。

    可他手下还有那么多的兵马没有妥当安置呢。

    杨彪在这时候提出告老还乡。

    绝对是明哲保身之举啊。

    要是等董卓吞下了何进留下的兵马。

    真正完全掌握朝堂大权的时候。

    还有杨彪说话的份吗?

    命都要被董卓捏在手里了!

    今后的朝堂上。

    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腥风血雨。

    杨彪及时隐退。

    绝对是保存实力的最佳选择。

    袁家俩兄弟本来也想告老还乡的。

    可现在被杨彪抢了先。

    他俩要是在提出请辞的话。

    恐怕就要引起董卓的怒火了。

    怎么滴?

    你们是对咱家有意见啊?

    咱家刚刚主持大局。

    你们一个一个的就像辞官不干了?

    所以能提出请辞的名额只有一个。

    被杨彪给捷足先登了。

    要说杨彪的演技也是很在线的。

    刚刚提出请辞的他。

    装模作样的咳嗽了好几声。

    好一副老态龙钟、不堪重负的模样!

    董卓被他的伪装骗了过去。

    不在意的摆手说道:“既然如此,太尉就回乡好好安养身体吧。”

    杨彪告老还乡。

    三公的职位就又空出来一个。

    董卓正愁着不知道给部下的李儒等人安排什么职务呢。

    太尉的官职就刚刚好!

    当日散朝后。

    杨彪快回到家中。

    哪里还有半点朝堂上风烛残年的模样?

    喝令家仆关紧府门。

    杨彪连声催促道:“快!打点行囊,咱们抓紧时间离开帝都!”

    管家不解的问道:“老爷,咱们这是要去哪里?回弘农老家吗?”

    杨彪微微摇了摇头。

    看向并州的方向。

    低沉的道:“不!咱们去并州!”

    弘农杨家的退路并不止一条。

    在并州。

    杨锋已经开辟出了一番新天地!

    足够弘农杨家容身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