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38我,朱权,要开海禁,谁人反对,谁人赞成
    “啊,陛下你……!”

    文官们都傻眼了。

    这时候你踢皮球,陛下你是真要掀桌子啊!

    这是逼我们不跟你们老朱家玩儿了啊!

    六部九卿老大人们,眼神复杂,满脸纠结!

    总不能让他们真的全都告老还乡吧?

    朱权则听了老朱的表态,轻声哼了下。

    【算你老朱识相!】

    【不然,劳资绝对敢弄死你信不信?】

    【知道一推四五六,还挺好!】

    【】再有下回,想软蛋,悔改的机会都不给你!

    朱权表示【劳资要你老朱看家,就是相中了你的铁腕手段!】

    【这尼玛要是个软蛋,劳资找朱允炆这种废物当皇帝不好吗?】

    【为啥找你老朱啊?】

    【还不是相中了你的铁腕、劳模、杀星等属性!】

    权儿啊,以前你吐槽朕的这些标签,这会儿咋成好的了?

    老朱表示朱权你小子,前后双标啊!

    不过,朱元璋明白,这会儿不是跟朱权唠闲嗑的时候。

    这时候就是帮他搞定文武百官的时候。

    看着目瞪口呆的六部九卿老大人们,以及想上前却心有余悸不敢乱动的科道言官们。

    老朱微微一笑,背着手走到了朱权侧后方。

    “权儿啊,朕帮你跟这些老大人说几句,你看可好?”

    【你……?啥情况,老朱想明白了?想帮劳资搞定这些文武百官了?】

    朱权扭头上下打量老朱,拖着下巴眼神闪烁。

    【不是劳资信不过你,是你老朱刚才的表现,很没说服力啊!】

    朱元璋也不理朱权,自顾自上前,站到了朱权与文武百官之间。

    “诸位爱卿,说实话,权儿刚才的那些,朕听了也觉得一时间难以接受。”

    老朱的开场白,让六部九卿老大人们,眼前一亮。

    感觉还有回旋的余地!

    可还不等这些六部九卿老大人们哭号求饶,老朱接下来的话,就让他们像是一只只被掐住脖子的肌,目瞪狗呆!

    “不过吧,朕仔细想了想,权儿的理论到方法,其实都没啥问题!”

    这……

    六部九卿老大人们,此刻无比牙酸。

    本以为来了个救星,实际上,却是个内奸!

    皇上你帮太子说话,直截了当点好不?

    这先抑后扬的,绕啥弯子啊?

    我们这些老头子,年纪大了,心脏吃不消啊!

    六部九卿的老大人们明白,老朱这是也赞成朱权的方略了。

    只不过,朱权可以说年轻,不讲道理。

    你老朱,总得给俺们点道理说到说到吧!

    所以,六部九卿的老大人们,带头跪下“还请陛下明示!”

    【嗯,这就是逼老朱做出解释了!】

    朱权乐呵,他跳上摇篮,坐在摇篮边上,手中拿着红裙美婢送过来的山楂球。

    【老朱行不行啊?】

    【劳资刚才说的那些,还没具体展开。】

    【老朱虽然政治觉悟高,级别无人可敌!】

    【可,就凭着劳资刚才的只言片语,他能解释到点子上不?】

    【别弄不好,又被这群六部九卿的老大人,绕沟里啊!】

    小看朕是不是权儿?

    朕今天就让你看看。

    吊打文武百官,朕很多年前就做到了!

    如今虽老,照样能提的动刀!

    老朱冷笑着看向六部九卿老大人们。

    因为你们,权儿甚至对朕的能力与威信都产生了怀疑。

    朕要不拿你们开刀,权儿甚至会不信任朕的能力!

    行的吧,来吧宝贝们,朕让你们知道知道马王爷头上有三只眼!

    朱元璋打定主意后,背着手上前,穿行在文武百官中间。

    “别的不说,权儿的理论,不挺符合你们的儒家价值观嘛?”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第一个,老朱就挑文官们的软肋打。

    这番话一出,六部九卿的老大人们,牙更酸了。

    不过。

    和面对朱权时不一样,他们觉得,老朱没那么能诡辩。

    一个靠杀人积累起绝对统治力的皇帝,在这些擅长嘴炮的文官眼中,就是一支待宰的羔羊!

    “陛下,圣人原话确实是这样,只不过嘛……?”

    一位六部九卿老大人站出来皮笑肉不笑。

    【瞧他那倨傲的表情,显然是学霸看学渣时的表情。】

    【好垃圾啊!】

    【这你都不懂,劳资给你解释!】

    朱权表示【老朱,别听他们逼逼,不然你肯定掉沟里!】

    听见权儿的这些心声,老朱脑中警铃大作。

    对这些文官,到底啥德行,老朱也无比熟悉。

    偷换概念,曲解圣人言辞……

    这些都是常用手段。

    不是看到他们喜欢耍无赖的嘴脸,老朱会气到把孟子、姜子牙的圣象从圣庙里赶出来嘛?

    都是被这群不讲武德的文官给气的啊!

    朱元璋已经想好,只要你们话里有漏洞,朕也学权儿,抵脸输出!

    “陛下,圣人所谓的‘民为重’,说的是老百姓对君主的衷心,也即是民心,这个自然是重要的!”

    站出来说话这位老大人,脸上挂着含蓄的笑容,开口第一句,听上去没任何毛病。

    老朱也暗暗点头。

    这说的,和权儿刚才说的,并不冲突。

    “而第二锯,‘君为轻’,其实并不是说君主就不重要!”

    【这就开始拍马屁了,老朱你要挺住,不要被他们给带沟里啊!】

    朱权紧张坏了,比他自己跟这些人对线的时候,还让他担心。

    【毕竟,劳资背后有系统,还有明朝红五年后几百年的历史沉淀。】

    【你老朱,就靠一个人,能碾几颗钉?】

    【哎,准备准备,老朱不行了,劳资立马顶上!】

    【绝对不能让这群文官占了上风!】

    【那样,是会影响劳资的战略的!】

    【征服四海,提前开眼看看世界,这才是皇道正途啊!】

    朱元璋回头看一眼摇篮上的朱权。

    不知道为什么,听见这臭小子说,随时准备顶上。

    老朱心里暖暖的。

    放心吧权儿,朕尽量替你多打几个回合!

    如果朕真的不行了,再退下去让你上。

    咱们父子俩双剑合璧,保证这些文官们,一个个老老实实扑街。

    老朱在这被朱权心声感动的时候,那位六部九卿老大人,已经再次开口。

    “这第二句的‘君为轻’,更多的,说的是陛下要谦虚,要忍让,身为君父,不能处处与臣民们计较!”

    “而这第三句嘛?”

    六部九卿这位老大人拉了个长音,看着老朱一脸卧槽,你在逗我的小表情。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人仿若味觉般,继续输出。

    “最后那句,社稷次之,其实并不是说国家大事不重要!”

    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说话的时候,还看了摇篮边缘坐着晃荡腿的朱权一眼。

    仿佛在说此子不似仁君之相!

    朱权没搭理他,朱元璋也没打断他。

    这对父子都明白一个道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才是胜利者!

    开始就得意的,绝大多数时间会扑街!

    这位站出来开口,准备曲解圣人言辞的六部九卿老大人,显然没有他们父子俩那觉悟。

    只听他笑呵呵拱手说“这最后一句,社稷次之,其实说的是一个取舍之道!”

    “当君主与臣民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是君主只知道坚持己见,不顾百姓安危、臣属所虑所想。”

    “还是君主能善言纳谏,从善如流,懂得听取不同意见!”

    “而圣人,给了我们个标准,也即是社稷不重要,君主不重要,百姓与臣民的意见,才最重要!”

    【我草了个大操!这也能说得通?】

    朱权差点没蹦起来,【老爷子,您这说的,语句都不通顺好吧?】

    【老朱应该听得出来吧?】

    【可别这都能忽悠你老朱啊?】

    【那劳资会感觉,你老朱屁用没有的啊!】

    【下次再有仙丹,劳资就不给你老朱了啊!】

    朱权的心声,让老朱面容一整。

    如果说,之前,老朱已经准备好了反驳的话语。

    搪塞、弹压文武官员,他还是有一套的。

    可听见朱权的心声,老朱明白,单纯的打退敌人还不够!

    要让权儿看到他父皇的英勇无畏!

    嗯,抵脸输出是吧?

    老朱目光闪烁,背着手,绕着站出来发言的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来回走了好几圈。

    【不行了吧老朱?不行你下来啊,换劳资上!】

    朱权急的抓耳挠腮。

    【瞧那几个白头发老货高兴的啊,这老朱突然给你们来个反击,不一个个地还得被大吃一惊!】

    【不过,老朱你到底行不行啊?】

    把你的疑问语气,给朕换成肯定语气。

    朕,千古一帝朱元璋,还有不行的时候?

    开玩笑!

    朱元璋觉得,不能在等了。

    脑子里,如今这个思路,应该勉强够用!

    “嗯,爱卿啊!”

    老朱呵呵笑着走上前,额头抵在刚才发言说话那个六部九卿老大人额头中央。

    两人的眼几乎近在咫尺,吓得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脸色苍白,身体抖如筛糠!

    “不用紧张,朕其实就想看看你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老朱后撤半步,抬手摸了摸面前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的额头。

    六部九卿老大人有点懵逼咱们不是在辩论嘛?这咋还关心上我的健康问题了?

    “你脑子没烧坏,为什么会觉得朕会信你的鬼话啊!”

    老朱摸着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的后脑勺,满脸关爱智障的小表情。

    【哈哈哈,老朱,还真有你的!】

    朱权在脑子里,笑的直打滚!

    【这侮辱人的时候,你老朱还真有一套!】

    【只是啊老朱,你不能总这么人生攻击啊!】

    【这群嘴炮强者,也不会答应啊!】

    朱权的心声,话音方落。

    就又有六部九卿老大人站了出来。

    “陛下,还请明示!”

    这人比刚才那位聪明点,没有自作聪明地想要错误解读圣人言辞。

    他只是让老朱对刚才的话做出相应解释。

    “嗯,想朕直接说是吧?”

    老朱松开了怀里智障的后脑勺,而后看向新站出来的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

    “他刚才那样解释圣人言辞,朕觉得就是在胡说八道!”

    “可是,陛下……”

    新站出来的这位六部九卿老大人,还试图争辩。

    老朱一摆手“先不说这个,现在最重要的,是你们对权儿的想法,想看看朕的态度,是也不是?”

    【这招可以啊老朱,避重就轻,把战场拉回到自己擅长的地方。】

    【瞧你这意思,劳资应该可以躺平睡好,不用出场了啊!】

    【嗯,稳一手,再往后看看。】

    【别老朱高开低走,那就尴尬了!】

    老朱回头看一眼朱权,心说瞧好吧乖,朕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收回目光,看向迟疑犹豫的六部九卿老大人。

    “嗯,如果你们不在意朕的态度,那朕就不多说了,还是让权儿和你们对话吧!”

    老朱假装要走,六部九卿老大人,赶忙上前来拉住他。

    “请陛下明示!”

    【翻来覆去就这一句,你们说的烦不烦啊?】

    朱权翻个白眼,他觉得,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大人,真的很无聊。

    【你哪怕说让老朱表明态度呢,啥啥不比这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强!】

    【哎,怪不得被老朱压迫一辈子,这一届的官员,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啊!】

    【早知道你们是这样的软脚虾,劳资跟你们客气啥,还送你们土豆吃!】

    朱权直摇头的时候,老朱已经开口输出了。

    “朕之前表示过,权儿说的,相当深刻有建树!”

    老朱先定个调子,一挥手阻止六部九卿老大人想要站出来发言,他直接回应了他们心中的质疑。

    “其实吧,朕知道你们想问什么,想要否定什么。”

    “无外乎,民不聊生,以农为重,或者是北方的蒙元等。。。”

    “朕也不跟你们说太多虚的,只一句话朕和权儿,如果能解决你们心中的所有不安与疑惑,权儿要做的那些,你们还会反对嘛?”

    老朱目光灼灼看向六部九卿老大人们“朕就想问一句,你们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还是想要建设更好的而反对他!”

    老朱的这番话,让六部九卿老大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咋回复。

    按说吧,他们的确是想为了反对而反对。

    毕竟,他们儒家学说里,对大海,太不了解了。

    万一开启那什么大航海时代,他们儒家这一套不能用了,那现在享有话语权的他们,到时候岂不就是边边角角的人物了?

    所以,就算是为了儒家学说不被边缘化,他们也想反对开海禁。

    更不想朱权开办造船厂,更不想他开启大航海时代!

    但这样的话,肯定不能说出口,没办法摆到台面上。

    老朱都跟你讲理了,那你想反对,肯定是要举例子说明的。

    “陛下,您刚才说的,解决我们所有不安,这应该至少需要先包括燕王朱棣奉旨造反,以及皇长孙朱允炆与凉国公蓝玉造反两件事吧?”

    吏部尚书站了出来,他一开口,聊的都是最棘手的问题。

    朱元璋皱眉,回头看一眼朱权。

    【看劳资干啥?这俩麻烦事,不是你老朱自己哭着喊着,非要你自己解决的嘛?】

    【现在看劳资。。。】

    【咋的,劳资站出来,帮你解决!】

    【特么的你老朱不觉得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啊?】

    朱权的心声,提醒了老朱。

    没错,之前自己再三强调过,燕王朱棣奉旨造反,以及皇长孙朱允炆和凉国公蓝玉造反,这俩麻烦事,都咱老朱自己解决。

    不仅如此,咱老朱还得帮朱权收了朱棣身边的马三宝的心。

    哎,自己给自己找的活儿,再苦再累也得干啊!

    老朱探口气,再看向站出来询问他的吏部尚书。

    “不错,这两件事肯定是要解决的!”

    “那好,敢问陛下,既然这两件事都需要解决,那北方的蒙元,以及南方的焦志国,以及咱们东面的棒子国和隔海相望的倭国,这些邻居可都不是太友善,征服四海前,是不是需要把这些近邻先……”

    不得不说,能当上吏部尚书的人,这脑子就是快!

    老朱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这是想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将开海禁前需要解决的事情一一举例说明。

    “你是说,只要朕和权儿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开海禁,以及大力发展造船厂,和远洋贸易的事情,你们就不反对了?”

    朱元璋试探着问。

    他想摸清楚对方的路数,再做回答。

    “不止如此啊陛下!”

    吏部尚书呵呵笑着拱拱手“这些只是兵部、礼部的事情,其实还有工部和户部的问题。”

    “老百姓尚未吃饱,更没吃好,这时候咱们要开拓海外,会不会有点曲高和寡啊陛下?”

    “再加上,我华夏九州地大物博,如今尚未能将老祖宗遗留给咱们的资源用好。”

    “突然抢回来更多地盘,一旦消化不好,反而会拖垮中央的啊陛下!”

    吏部尚书说话,已经很客气了。

    他没有直接反驳朱权那具体政策。

    就拿扩充科举,国子监改革这两件有联动效果的事情说。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再将人才分配到具体岗位上……

    这周期最短,也得个一年半载吧?

    再加上新人和老人的冲突,以及改革过程中,旧朝廷对新制度的一个本能抵触。

    没有个五年八年,改革别想奏效。

    如果说这些的话,朱权半点面皮不会有,所以吏部尚书选择闭嘴,只提一些大原则上的问题。

    他有理由相信老朱不是个糊涂蛋,朱权任性,老朱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