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八章 拆迁启动(三)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6508/527546508/527546545/20201027103304/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等等。”刘广生故意等卢甘的一只脚迈出二堂门槛,才不疾不徐地出声叫住他。

    “今儿是破土仪式的大日子,眼瞅着时间快到了,咱们也不必耽误,早早去仪式现场。若破土仪式之前定不下契约的拆迁户,就不必拆了,将契约一律作废退还。你需详细告知唐家,契约签订时承诺的水电气三道,旧房不会免费配置,集中供暖等一系列福利也盖不参与。”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哦,对了,往后旧房家庭的子孙就近入学、家中成员优先安排工作等政策,一律排在新房住户之后,且不享受其他减免。”

    “是,大人。小的一定会将所有政策传达的明白透彻。”卢甘收到命令,小跑着离开。

    刘广生点点头,又冲围观百姓说道:“诸位,衙门对渝州城所有百姓一视同仁,若哪家还有和唐家一样觉得拆迁补偿不公的,此刻还能提出来,我们将立即受理。待巳时一刻到,可就再无转圜余地了。若那时再生事端者,按妨碍官府公务论罪。”

    刘广生将话说死,态度决绝,无人再敢生出非分之想,也没谁像唐立端一样不识好歹。

    刘广生扫视众人一圈,语重心长道:“诸位扪心自问,拆迁改造这项政策,究竟是不是朝廷对百姓们的一番心意和呵护。大家都是明白人,刘某相信你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可不是吗?

    谁敢昧着良心否认。

    渝州城内的房屋经过数次灾害洗礼,破的破败的败,还能完好住人的恐怕都是些大户人家。若是大家手里有银子,恐怕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房屋翻新。

    如今朝廷主动提出拆旧屋建新宅,以旧房实际面积换新房同等面积,甚至还有各种补贴。这是百姓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前几天刚刚逃难至此的惠吉城百姓,得知渝州城对本地百姓有这等福利,哪个不嫉妒地红了眼。一些从渝州城逃难出去的百姓,又有谁不后悔当初的草率。

    渝州城百姓更是扬眉吐气,走路都抬头挺胸,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作为渝州城百姓的优越感。

    原来广陵郡内最无希望的一座城,如今变成了香饽饽。

    大家担心灭国皇帝逃难至此,会使得渝州城更加生灵涂炭,而似乎所有的猜测都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其实已经有不少百姓意识到,这些仿佛从得知昏君要来渝州城,他们堵城门那天开始有了变化。

    奄奄一息的渝州城从那日活了过来。

    敞开肚皮吃的万人宴、奇怪的招聘会,以及各种工作给出的优厚福利,再到今日的拆迁新建……

    《渝州城复勘谕民书》中提到,新房落成之后,将会逐步统一供给水电气。什么是电和气老百姓不太明白,可光集中供水就不得了。能省去多少麻烦?

    《谕民书》还提到未来渝州城的孩子们,无论男女都能有读书的机会。从三岁到十四岁的娃都将实行免费教育,仅凭这一点就让百姓们心动不已。

    任何人都懂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别说灾年,就是普通年间,读书需要花费的银子有几个老百姓能负担的起?

    渝州城百姓们何用扪心自问,这笔账连算盘都不用,就能清楚他们有没有得到实惠。

    毕竟拆迁补偿的那些具体财物是明面上的死帐,而往后获得的隐形福利才是大头。

    唐立端眼瞅着卢甘拿着契约走了,整个人彻底傻掉,他连拦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他以为官府急着搞破土仪式,一定会为了仪式圆满而对他退让。毕竟刘广生面上总览渝州城各项事务,可稍微有点思考能力的人,岂能不知他背后另有靠山。若此时办的不利落,所有官员都免不了受到责罚。

    而且,背后的靠山恐怕并非善家。

    因为若善家有这底蕴,善侯爷恐怕早就落实行动。

    若不是善侯爷,又会是谁呢?

    怕不是被他们堵在城门外的李姓皇帝。

    想到这,明白事理的百姓都有些过意不去。

    本来堵城门就是以下犯上的事,没想到都城来的皇帝不但没有降罪于他们,还给了他们这么多优待政策。

    无论那位皇帝是不是形势所逼,百姓们只认他们真正看到得到的实惠。

    “刘,刘知府,我,我也没说不同意呀。”

    唐立端后悔了,没想到他芝麻没捡着,连西瓜也丢了。

    他也知道拆迁住新房是朝廷极大的恩典,他怎么就猪油蒙了心非要来这一遭?

    “二叔爷,此事您还是和唐家各房好好商议,以免再生事端。巳时一刻快到,本官要去仪式现场,免得误了吉时。”

    刘广生带着一众官员昂首阔步离开衙门,围观百姓也都兴高采烈跟着看热闹去了。

    “好期待呀,希望新房子快些建好。”

    “可不是吗?我恨不得明天就能住上新房。我都没见过电是什么?”

    “官爷们昨儿不是解释过,电能用来点灯吗?”

    “真有这么神奇?只怕大人们自己都没见过。你们说不用火就能亮的灯,长啥样?”

    “以后不就知道了。”

    “我更在意的是集中供暖。”

    “是呀,冬天屋子里若能暖暖和和,我家老娘和娃就能熬过去了。”

    ……

    唐立端脸色煞白的,看着一个个满是喜悦的邻里街坊,脑中一片空白。他们嘴中所说的,明明他也能享受到,可现在一切都没了。

    与此同时,已经接到解约通知的唐家家主唐明志,正被一家老小闹得苦不堪言。

    “大哥,我就说了不让二叔爷去吧,这下可好了!咱们一家人的新房子全都泡了汤。”说话的是唐家三房当家唐明义。

    “就是呀老爷,房子还好说。咱们唐家孩子的读书机会眼瞅着不就完了吗?”唐明志的夫人王氏也急得直抹泪。

    她的三个孙子和小孙女,全都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

    官府公文说的无论男孩女孩都能享受免费教育,她孙女别提多开心了,成日念叨着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去学堂呢。

    “哭哭哭,就知道哭,烦死了。”唐明志重重叹了口气,这回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老爷,要不咱们去求求刘知府。知府大人有大量,爱民如子,定不会和我们计较的。”王氏道。

    唐明志想了想的确如此,就这样认命可不行,那他岂不成了唐家的千古罪人。

    “快,快将咱们家存的那几坛酒还有果子都拿出来,我要去典礼上献贡品。”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