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2章 果然,还是老板牛逼!
    辽西。

    “此处耕地粮产几何?”

    看着大量新垦的的耕地,李世民顺嘴问了一句。

    这些新垦的田地呈圆形状态,中心位置有囤粮仓库和房舍。

    大量的圆形耕地连成一片,时不时的还能看见青储饲料堆积成塔状的景象,以及各种牛羊牲口的棚舍。

    李世民站在高地上,一身明黄袍服,头戴紫玉幞头,脚踩牛皮马靴,腰间挂着宝刀,别的说,逼格这方面,拿捏的死死的。

    旁边站在一起的老杜就显得有些low了。

    不过跟皇帝站在一起,不low也得假装自己很low,不然,你还想盖过伟大光明正确的皇帝陛下?

    老杜又不傻,自然不会干这种没眼力见的事。

    只见老杜淡定而又不失礼貌的回道,“回陛下,亩产二石,幽州钢铁厂的粮食就是此地供应的。”

    “居然能有二石?”李世民略感意外。

    “能的,苟正在这里屯了不少肥地粉。”

    所谓的肥地粉就是鸟粪矿,可以用来制作氮磷肥料的东西。

    李牧靠着船队从一些岛屿上收刮来的,每次都是几百万斤几百万斤运来的,所以,绝对足够保证辽西一带的新垦耕田的产量。

    李世民听完后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这辽西经营,也快十年了吧?”

    “回陛下,苟正贞观五年开始着手布局河北,算起来已经有八年了。”

    “嗯。”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回想起当初对李牧搞钢铁厂的事还不太看好,只当他是玩票罢了。

    想不到如今竟是有这般景象,委实是意想不到啊。

    “对了,朕记得牧儿曾经提过沧州刺史薛大鼎的功绩,如今薛大鼎在何处任职?”

    “陛下,薛重臣如今在工部。”

    “哦,朕想起来了,工部侍郎?”

    “是。”

    “可有随驾?”

    “有的。”

    “那传召吧。”

    “是。”

    老杜答应一声后便转身交代一个内侍前去传薛大鼎过来。

    很快,薛大鼎便赶了过来。

    故地重游的薛大鼎对河北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自然是因为自己当年在这里累死累活干了很多年,心中满满的都是回忆。

    陌生则是因为河北现在发展的太快了,一段时间没回来,一时之间竟是有几分陌生感了。

    甩了甩脑海之中的诸多念头,薛大鼎加快步伐来到李世民身边。

    “臣,薛大鼎,叩见陛下,陛下圣安。”

    “免礼。”

    “谢陛下。”

    “听说你沧州治理的不错,而且对这辽西辽东一带也是熟悉,朕刚好有事问你。”

    “陛下请问,臣定如实回答。”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举起手臂,指了指东南方向的山脉。

    “那里是哪里?”

    “回陛下,那里是汉时安市旧址。”

    “哦,朕记得彼处西北方向乃是高句丽旧时长城,绵延至建安、都里?”

    “回陛下,正是,西南方向还有我军屯田之所,并建有建安折冲府,当初正是李泾阳与臣一起督造的。”

    虽说是老薛和李牧督造的,但事实上当初就是以他的名义,然后外包给李牧的衡大工程队搞的。

    完工后老薛连验收都没有去看一眼,更别说去参观指导什么的,毕竟当初他在沧州忙的脚不沾地,哪有功夫管这茬。

    但今天皇帝问了,正好可以拿出来装装逼,反正当时也是用他名义造的,不装白不装。

    不过老薛倒也算讲义气,装逼的时候不忘拉上好基友李牧一起。

    李世民对他这个逼还算满意,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问道。

    “你旧年为沧州刺史,当是熟悉此地民情,朕想问一下,这渤辽一带,诸胡人口几何?”

    “约五百万人口。”

    “竟有五百万之巨?”

    “五百万之数大多都是契丹、奚人、室韦、高句丽、百济、新罗之流,其中契丹、奚人、室韦多为聚居,高句丽、百济、新罗则是散布甚广,更有边远之地,百几十人为一部,互相不通言语。”

    李世民听完后一脸沉思的表情,琢磨了好一会后,突然开口说道。

    “朕有意筑城平壤,不知薛卿以为如何?”

    薛大鼎微微愣了一下,筑城平壤?几个意思?

    老薛突然有点摸不清李世民的套路了。

    不过作为一个当了大半辈子公务员的老油条,老薛还是深谙为官之道的,那就是千万不要跟领导扯皮,跟领导混,只要记住这几句话就可以了。

    那就是,“没问题领导”,“好的领导”,“是的领导”。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接。

    所以,薛大鼎十分干脆的就回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微微一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指着薛大鼎笑眯眯的说道,“那此事就交予薛卿操办。”

    “臣领旨。”

    薛大鼎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但不代表老杜反应不过来。

    只见老杜心中暗道:筑城壤城?莫不是要新置安东都护府?

    虽说老杜在李老板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就多少有些猜测,但事到临头,李老板突然来这么一发,还是让人有些猝不及防的。

    毕竟置都护府可以,但有必要放在平壤吗?

    平壤多是高句丽人,想要在那里设置都护府,难度系数有点大啊。

    别的不说,就说怎么解决当地土著的情绪问题?

    猛龙过江看起来是显得很牛逼,可是也没必要为了装逼就刻意提高游戏难度啊。

    咋滴?有自虐倾向啊?

    就在老杜琢磨其中利害关系的时候,李世民又继续说道。

    “除筑城平壤之外,朕观这渤辽一带道路崎岖,朕欲修一渤辽驰道,以连东西。”

    李世民这话说的轻飘飘的,但落在杜如晦和薛大鼎耳中,却不亚于耳中惊雷。

    特别是老杜,一颗不怎么坚强的老年心脏,差点就要停止跳动了。

    特么李老板这是任性到想在大海边上修一条公路绕一圈的节奏啊!

    这事要是搁贞观前三年,老杜估计现场就得喷李世民一脸口水了。

    简直是,败家玩意儿!

    旁边的薛大鼎也差点道心崩溃了,此时此刻,老薛很想问李老板一句话。

    “老板,您还记得小杨总是怎么死的吗?”

    虽然老薛很想这么问,但到底还是没那个胆子,这不,旁边的杜总监不也一脸便秘的表情不敢说话吗?

    连杜总监都老老实实装孙子,自己又算哪颗葱?

    但过了一会,李世民补充了一句。

    “薛卿方才不是说诸胡有五百万之众么?”

    薛大鼎一脸懵逼,李老板这是什么意思?

    只见李世民一脸淡定的继续说道。

    “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口,用之以修路,如何?”

    薛大鼎:“......”

    杜如晦:“......”

    果然还是老板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