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九章 老人的现状
    育雏室里的小鸡崽长大了一些,江子羽进去给它们喂水喂食,把室内的温度调低了几度。

    小鸡刚出生时,室内的温度在34c左右,一两天后可以逐步调低。

    现在小鸡出生刚好一个星期,只要28c就够了。

    顺便看了下墙壁上挂着的湿度计,调整了一下室内的湿度。

    江子羽打开养殖系统的监测功能,查看小鸡崽的健康状况。

    他在山上养的鸡有一万只了,按理说,这些小鸡崽是不在养殖系统的监测范围的。

    但江子羽发现只要小鸡崽待在山上,他就能看到它们的健康状态。

    等它们离开这座山,他就无法对它们用养殖系统的监测功能了。

    在山上能用,这倒方便了很多,养起脱温苗来省事不少。

    扫了一遍,看到小鸡没有问题,江子羽关上育雏室的门,走了出来。

    天气不冷不热,阳光柔和,穿一套薄的长袖长裤刚刚好。

    这样的天气让人感觉舒适清爽,江子羽很喜欢,希望它保持得久一点。

    他在树林里转了转,林下的牧草长得不太好,稀稀疏疏的,叶尾有些黄。

    虽然山上的树木大多还是绿色的,看起来没有秋末冬初的氛围,但毕竟节气摆在那,牧草生长速度慢了很多。

    夏天牧草的生长速度快,江子羽天天割一些牧草,粉碎给鸡和鹅吃,割完一茬,很快长出一茬。

    最近一个月,割完的牧草没长出多少。

    即使换着地方割,收割的频率还是降了下来,有时候三四天割一次,有时候一个星期才收割一次。

    之前收割了晒干的一大堆牧草,也粉碎给它们吃完了。

    江子羽拿着镰刀晃了一圈,没有对牧草下手,让它们再长长吧。

    上午有空闲时间,江子羽给阳台上的花浇了水,准备到隔壁山上挖冬笋去。

    说走就走,他拿了个袋子,扛了把锄头出门。

    现在还不到十二月份,冬天还没到,但村里人开挖冬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冬笋一般在立秋前后就发育成笋芽了,霜降后可以开挖,能一直挖到立春。

    村里有人挖了冬笋去卖,必须趁早,十月下旬刚有冬笋上市,一斤能卖五六块钱。

    接下来冬笋的价格每一天都会下跌,到了十一月份冬笋大量上市,冬笋基本不值钱了,一斤只能卖几毛钱。

    江子羽来到竹林,看到地上有明显挖过冬笋的痕迹,土块的翻动很密集。

    过了挖冬笋的热潮,竹林里依旧有不少人拿着锄头东锄一下西锄一下。

    好挖的、明显的冬笋都被挖完了,找不到一块没挖过的竹林。

    江子羽往竹林深处走了一阵,看到吴大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抽烟,旁边零零散散放着十来个笋子。

    “小羽,你也来挖笋啊,顺着这里挖,还有不少笋子哩。”吴大爷抬头说道。

    “好咧。”江子羽应道,看了一下周围的竹子,先找到能够长出竹笋的竹子。

    一般生长2年到6年左右的壮年期竹子才能够生长出大量的竹笋,辨认出这些竹子要靠经验。

    找到符合年份的竹子后,还要看看是不是母竹。

    有一种说法是竹子没有公母之分。

    散生竹靠它的竹鞭来长笋,竹子两三年生的时候最会长笋子。

    而竹子老了以后,竹鞭就长远了,靠在竹子边上的没有芽,即使挖去种,也长不出新竹子。

    “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故种竹当种雌。自根以上至梢一节发者为雌。”

    另一种说法,竹秆节较密,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双枝的是母竹。

    竹秆节较稀,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单生一枝的是公竹。

    公竹不会出笋或很少出笋,母竹能够生长出大量的竹笋。

    他们山上挖冬笋都是按着这个特征来找的。

    江子羽锁定位置后开挖,两锄头下去便找到了笋子。

    挖出来后,顺着找到的竹鞭往下挖,把它的一大家子都挖了出来。

    “不错啊,找到了竹鞭。”吴大爷背着手,走到江子羽身后说道。

    吴大爷转身把自己挖的笋子装进袋子里“我这也是找到竹鞭后挖到的,一挖一堆。”

    “没想到还能这么快找到笋子没被挖掉的完整竹鞭,一上来看到哪里都有挖过的痕迹,以为笋子不好找了。”

    江子羽一边挖一边跟吴大爷闲聊。

    吴大爷捡完笋子,拿着锄头观察附近的地面,竹笋在地下生长的时候会不断膨大,地面会出现放射状的裂痕。

    吴大爷挖冬笋的经验丰富,一找一个准。

    江子羽有时候找不准笋子的具体位置,他还会教上两句。

    “吴大爷,你挖这么多笋子,是打算晒笋干吗?”

    江子羽看他挖了一蛇皮袋笋子都没有停下来,还在继续,吴大爷一个人在家,吃不了多少。

    “是啊,晒成笋干,在家闲着无聊,每天上来挖一点,我从十月下旬开始挖的,已经晒了不少笋干了。”

    吴大爷挖了一阵,放下锄头坐下来休息,说道“晒成笋干等孩子们回来吃,我孙女特别爱吃,煮了笋干能多吃半碗饭。”

    提起孙女,吴大爷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他那孙女嘴特别甜,很讨人喜欢,有大半年没见到了,在视频里看着长高了不少。

    “你孙女明年该上幼儿园了吧,在外面上还是回来上?”江子羽随口问道。

    吴大爷的儿子在外面没有买房,到时小孩上小学时上不了公立学校,上好点的私立学校要交赞助费,挺贵的。

    有很多外面没房的,都把小孩放家里上小学。

    反正小学都要回来读,很多家长觉得幼儿园更无所谓,干脆都在家里读了。

    “在外面上,我儿子、儿媳让我过去接送。”

    吴大爷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他之前去住过一段时间,住的又挤又不舒服。

    之前他儿媳为了两个小孩,只在附近领了手工活回家里做,赚点饭菜钱。

    可一家开销大,眼见着小的也要上幼儿园了,她决定重新找工作。

    幼儿园每天四点半就放学了,她要上班的话,没办法接送。

    吴大爷虽然不想离开村里,去陌生的大城市生活,可孙女需要他,他只得过去。

    江子羽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是很多老人的现状,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

    上了年纪后,还要背井离乡,到城里帮忙带孙子孙女。

    平时幼儿园、小学一放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基本都是老人。

    毕竟绝大多数要上班的年轻人,根本不可能在四五点时有空去接孩子。

    “不过能每天看到孙女,还是挺开心的,她就是一个小开心果。”吴大爷很快乐观地说道。

    吴大爷很有兴致地给江子羽讲起他可爱的孙女。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