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核心逻辑(求鲜花、评价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林淼顿了顿,继续说道:“美股市场产生回撤调整更多的是因为两种原因,一个是巨量债务暴雷进而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紧缩问题,另一个则是估值过高泡沫迅速膨胀化而带来的确定性不足信心不足问题。”

    “正好有一个极其典型的案例,你们可以进行参考。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正是两种回撤原因发展到极致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米国人陷入了无限的狂欢中,本该呈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被米国过度繁荣虚假化的股票市场掩盖,本应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股票市场却被过度投机,产生了巨量的估值泡沫,无法真正反映社会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

    “虚假繁荣的股市造就了谁都是股神的假象,无数资金脱离社会生产,竞相涌入股票市场,不断助推股市估值泡沫的膨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对贫困度不断扩大,社会的购买能力远低于生产能力。”

    “人们的存量资金普遍进入了股票市场,日常生活消费所需资金只能由信贷来支持,但他们的信贷与股票投资密切挂钩,在股市暴涨的阶段不会有大问题,甚至银行还会很乐意放贷。”

    “但当米国的实体经济没办法承载扩大到极致的估值泡沫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问题,一夜之间,整个经济社会的框架都会轰然倒塌。”

    “1929年10月24日,米国的实体经济终于无法支撑股市产生的庞大泡沫,从哥谭开始,米国股市开始了泡沫破碎后的报复性急跌,创下了超过10%的历史性跌幅,一直处在上涨过程中,从未承受过如此灾难的股民们人都被干得精神恍惚了。”

    “杠杆被平仓、不计成本地割肉等等,无数资金踩踏式竞相出逃,往常铸就的所谓的坚不可破的各种支撑接连被击穿,股票市场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有力支撑,陷入了不断下跌下跌再下跌的恶性死循环。”

    “原本还存在幻想的投资者们终于放弃了幻想,彻底对美股市场死心,意图出逃,但场外的资金已经被这股汹涌的气势所吓倒,没有人有勇气,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实力进场接盘,一时之间,美股市场陷入了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

    “没有交易,没有流通,美股市场的流动性彻底被抽死,数天后,美股市场彻底绷不住了,完全崩溃,各大股票的股价进入了拐头向下,跌跌不休的通道,投资者手里的股票的价值疯狂下降,甚至在民间,股票的价值不如废纸的论调甚嚣尘上。”

    “随后,这场米国股票市场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扩大,进而传导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引发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性大危机。”

    林淼从金融领域的角度解读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让贝宁和菲斯两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并不奇怪,对于这种世界性的丑闻,当年的米国政府不可能主动公布其中涉及到的消息,以联邦法律的规定,当年的胡佛和罗斯富两位总统一定会将相关的资讯设定为最长强制披露时间的最高机密。

    现在才1971年,远没有到强制披露的时间。按照联邦法律的规定,最高机密文件强制披露的时间为50年,也就是说,至少得到1983年,现在的人们才能彻底得知当年经济大危机的时候,米国政府到底干了什么,这场席卷全球的毁灭性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林淼对当年那场大危机的认知建立在后世人们对当年资料的反复研究之上,给菲斯两人带来了莫大的震撼,至于真实性?

    这辈子都在跟金融打交道,幼年时期还赶上了危机末尾的两人自然轻易就能判断出,林淼的言论真实且正确的可能性极高,要不是太过震撼人心,他们都敢打包票,这就是当年的真相。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危机,当时的米国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林淼有抛出了又一个问题。

    “BOSS,我记得当年胡佛先生亲自出面力挺股市,还发表了一份文告,声称米国的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贝宁响起了这件事。

    “我还记得,当年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的理查德·韦尼先生还亲自购入股票,希望能力挽狂澜,这些都是当年写在我们教科书上面的内容。”菲斯补充了这一点,这两个举措当年都被他们的大学教科书重点提及。

    “不仅如此,当年哥谭的数家主要银行还共同拿出了八千万,组成所谓的“救市基金”,意图刺激美股市场的情绪,吸引更多的韭菜进场维持美股市场的上涨。但结果呢?”林淼提问。

    “没有任何作用,根本止不住股市的下跌速度。”菲斯回答。

    “没错,当时的股票市场太过疯狂,系统性风险一旦爆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翻盘机会,不仅金融层面,当时米国的整个社会都陷入了大夏将倾的局面,别说是八千万了,就是是八个亿进入股票市场也只能是独木难支。”

    “短短一个月,当年最主要的两个大盘指数,道琼斯指数和纽约时报指数就超过了60%。就跌幅而言,这种回调堪称恐怖,你们有想过为什么吗?”

    菲斯若有所思,“BOSS,听完您的分析,我觉得有一种可能,是不是因为米国当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了太多的利益,这些外来利益的消化促成了米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假象?”

    “没错。”林淼赞许地点点头。

    “正式这些外来利益,掩盖了潜藏在米国社会表面下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也被遮掩了,但这是周期性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不变,它们就不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