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章 高明啊校长
    “嘟嘟,今天遇上什么好事了?怎么想着跟你妈妈下厨了?”

    宋镇宁走到厨房,有些讶异地问着女儿。

    以往可是很少见女儿会进厨房的。

    其实并不只是宋青君这样,而是这一代年轻人的通病。

    即便现在家庭里面的厨具更加便捷了,年轻人也基本都不会去学习做菜。

    所以宋镇宁难怪会觉得女儿的行为有些反常。

    “嘻嘻,不告诉你。”

    宋青君吐着小舌头,向爸爸做了个鬼脸。

    宋镇宁忽然感觉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女儿以前什么都跟自己说,现在却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他一猜,便知道肯定跟女儿喜欢的那个男生有关系。

    “别聊了,把门带上,免得油烟跑出去。”

    林瑜驱赶着丈夫。

    她当然也猜到女儿为何突然想起要学厨艺。

    不过,那个男生也还算是不错。

    倒也没必要太过反对。

    就让女儿自己去处理个人情感问题。

    何况从目前来看,女儿的学习似乎也没受到影响,也往着好的方向提升自己。

    不失为一件好事。

    林瑜选择相信女儿的眼光。

    “不行,等抽空见见那个男生才行,不当面了解他的为人,还真没办法放心把女儿交给他。”

    宋镇宁在客厅来回走着,他在心中盘算要如何测试那个男生的为人品德。

    绝对不能让人渣接近女儿!

    宋镇宁当然知道自家女儿颜值有多高,对男生有着多大的吸引力。

    万一那个男生是贪图女儿美色、或是图谋宋家财富的小人,他宁可做一回恶人,也要把女儿和那个男生强行分开。

    “喂,老周,明天下午的会议我就不去了,你主持好就行了。”

    宋镇宁把公事推到一边,打算明天下午就去一中见见跟女儿谈恋爱的那个男生。

    ..........

    “易神!”

    “易神!”

    随着上次易启带领整届高三出去郊游的事情被传开。

    原本只在7班内部流传的称呼。

    竟然传到了班级之外。

    甚至一些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也开始如此称呼易启。

    如今易启可谓是一中最具名气的学生了。

    走着路上都不断有学生朝着他打招呼。

    易启对于这个局面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他可没想着出名,却依旧被众人关注着。

    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说起来,易启还在奇怪:学校怎么到现在都没有给他上回带头开溜的事情,下达处分。

    而那个复读班的卷发男早已经卷铺盖走人,被赶出了校外。

    而他不知道的是。

    校导那边正在商量这件事。

    “校长,关于上次高三7班和高三5班那几个违反学校纪律,擅自跑出校外,并且引起整个高三年级效仿的男生,我们是不是要对其进行处分?”

    一个副校长提出问题。

    上回的事害得一中被上面点名批评。

    要不是林局帮着说了话,加上没有出大乱子,恐怕他们这些校导就得写报告了。

    “我认为既然没有出事,就这样算了吧。都快高考了,背个处分容易影响这些学生的前途。”

    教务处主任郑海光觉得不如放易启他们一马。

    “话虽如此,要是不作处罚,其它学生跟着犯错误怎么办?”

    那个副校长继续发问,他有些奇怪这郑主任什么时候对学生这么关心了。

    “咳,上回林局的女儿也和那个叫易启的男生站在一起,如果查出来她也是主谋之一,那该如何处理?”

    郑海光提醒着。

    这件事最好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况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

    “林局的女儿?那不是宋首富的女儿?”

    副校长一惊。

    难怪林局出来帮一中说话。

    原来她女儿也参与其中。

    而且她的丈夫——那位宋首富也是个能量极大的人物。

    可以说是整个乐城的明星级企业家。

    张校长瞥了一眼沉默的副校长,你小子的觉悟还差得远呢。

    “这件事就此打住吧,让学生们积极备战高考。”

    张校长一锤定音。

    其余校导也默默点头。

    “郑主任,你到时跟7班的张老师转告那个易启。”

    “这件事学校不追究了,如果下个月高考没考好的话,不如复读一年,学校免除他所有的学杂费。”

    郑海光愣了愣,他还不明白张校长的意思,怎么还要劝学生复读的?

    “你就这样去做。”

    “毕竟考入华大的机会也不止这回高考嘛!”

    张校长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

    “喔!高明啊校长!”

    郑海光恍然大悟。

    要是那个易启复读一年,就能去参加下一次全国奥数比赛。

    如果在比赛中拿到奖,就能获得华大的特招资格。

    一中也能多出一个华大的学生。

    不仅如此,还能借此事卖易启一个人情。

    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