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把开场开成军训了
    就在这时,后台的人员也都到了。

    “小海,前边怎么样了?”

    汪海脸上还带着笑呢:“没事儿,姐。林一在前边顶着呢。”

    “林一?”

    汪慧想了半天才想起那个一直站在张纹顺身后的半大小子。

    “他上过台?能行么他?”

    汪海也知道,林一没上过成就是他此时最大的问题。

    但现在看观众的反应,看姐夫一直笑眯眯丝毫不着急的样子,想着自己这么着急,还都一点点被勾进去了,甚至一分钟都不愿耽误。

    汪海坚定的道:

    “姐,您就放心吧,林一他没问题,观众反应可好了。不过这个段估计也快结束了,赶紧让烧饼他们准备准备,姐夫上去就该他们了。”

    汪慧点点头:

    “林一虽然没上过台,但是一副好嗓子却是有的,从我这要了不少的唱本,唱西河味儿足、嗓子也好,比你姐夫能勾人,都快赶上我年轻的时候了。使几个柳活,开个场没问题。”

    “他没使柳活,更没唱西河大鼓,他说的单口。”

    “单口?”

    汪慧一惊。

    “用单口开场,还是第一次上台,还不用柳活,这……”

    看着汪慧越说越着急,汪海赶紧劝道:

    “姐,您先别着急,林一表现特别好,观众也都挺捧的,您不信去问问姐夫,您现在就放一百个心,先让烧饼金子他们去换衣服。”

    汪慧一遍安排着众人进后台准备,一边朝郭得刚走去。

    就在这时,台上的林一也开始进入尾声。

    “为什么商店、买卖家儿字号都叫“德”字儿,可不适合郭得刚一样缺德,缺啥补啥。”

    观众此时都已经笑麻了。

    “人家是取个顺嘴儿、顾客好记,寓意还好。什么德字儿、祥字儿、福字儿、成字儿、顺字儿,都是一个原因。”

    “比如说,你从哪买东西啊?”

    林一把话筒往下一递。

    一群老票友立刻接道:“大德祥、祥福和。”

    “哪买茶叶啊?”

    话筒再次递出去。

    “正兴德!”

    这些字号,都是马三爷说过的大家耳熟能详,也都是津门本土最出名的老字号。

    在别的地方说或许完全起不到效果。

    但在津门!

    只能说,这些人都是在这些店门口长起来的,那归属感,简直爆棚!

    汪慧也是曲艺出身,更是老津门人,此刻听到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地名,也是情不自禁的就被吸引了。

    但还是本能的问了句郭得刚:

    “林一单口开的场?成了吗?”

    没等郭得刚说话,余谦激动地回道:“太踏马行了这小子,那小味儿,那小气质,简直就是马三爷在世,张先生收了个好徒弟啊!”

    汪慧点点头,郭得刚和余谦去准备演出,她则站到上场门门口。

    林一自然也撇到了汪慧的身影,知道后台人都来了,也加快了速度。

    “在哪吃饭?同福楼,同桌吃饭,大家有福,同福楼!

    哪儿定座?先得月!捷足先登先得月,任何事项你占先。先得月!

    登瀛楼,步步登高,有盈无亏。这个饭馆儿的字号它取出来,这是迎合客人的心理。您几位好什么,您喜欢什么,你到哪儿吃,饭馆儿等着你,字号取好了,你非去不可!”

    一个小铺垫后。

    “好喝酒,刚一商量就喝。”

    “这位说了:怎么样,喝点儿吧?

    那位也应和:来吧,喝点儿。

    好喝酒,这顿饭,哪儿吃?”

    “杏花村!”

    “太白楼”

    观众再次异口同声,此时观众像是玩嗨了一样,全都跟着林一的节奏在走。

    全场一千多人,全都被林一调整到了一个频道上。一个个化身答题机器,就等着林一提问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太白斗酒诗百篇、醉草贺兰书。都是好名字。”

    “不好喝酒,净好玩儿古玩玉器,琴棋书画,去哪?”林一再次发问。

    “洞庭春!”

    林一点点头:“清净幽雅,洞庭之春。好名字!”

    “这几位在一块儿吃饭,谁也不请客,谁也不扰人,不管吃多少钱,大伙儿添。哪儿吃?哪个饭馆儿?

    这次观众更是渐入佳境,千余人的声音在同一时间组成三个字:“便宜坊!”

    整齐极了!

    “又便(PIAN)宜,又便(BIAN)宜,便宜坊。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同桌儿吃饭,大伙儿添钱。好名字、好去处!”

    “单就一位,上饭馆儿,哪儿吃?

    “小食堂!”

    “一人一桌,一菜一汤,小吃一顿,小食堂。不错!”

    “请大客,摆几十桌。哪儿吃?”

    “鸿宾楼!”

    “鸿宾大宴,坐几十桌。确实不错。”

    林一越问越快:“结婚会友了,哪儿吃呀?”

    “悦宾楼!”

    他快观众也快,一人和一千多人仿佛铆上了劲一般。

    “过年,请亲友吃饭,哪儿吃?”

    “艳春楼!”

    “艳阳春天。庆贺春节。艳春楼!”

    “不请客,全家大小,家里不做饭,下管子。”

    还不等林一说完“哪儿吃”这仨字,观众便齐声答道:“全聚德!”

    “大伙儿做买卖,立台同,哪儿吃?”

    “聚合成。”

    林一学着马三笠的语气,着急的样子:“打起来了!几位打起来了!了事,哪儿吃?”

    “和平餐厅!”

    “老头儿生日。老爷子的寿辰!”

    “万寿厅。”

    “小孩儿满月”

    “大福临!”

    看着台上气定神闲的修长身影,看着台下千余观众人同时扯着嗓子整齐划一,就像军训喊口号似的回答,汪慧张大了嘴。

    马三爷的相声还能这么说?

    一个老掉牙的段子还能这么说?

    随着汪慧发现了自己的误区:别说是马三爷的相声,别说是老掉牙的段子,别说是刚上台的毛头小子。相声从古至今发展到现在能人辈出,也没有一个人能把相声这么说,能把一个简单的开场整成演唱会,甚至整成军训的啊。

    想到林一还是第一次登台。

    汪慧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天赋,得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