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天下之师(8)
    纪长泽被两个一边走一边叭叭叭告状的孩子拉出来的时候,  赵美娘已经吓跑了。

    就算没看见人,听着俩孩子的形容他也猜得出来刚才是谁。

    他笑笑,依旧是笑容温和“你们说的那人可能是你们师娘的堂妹,  她一向是如此,  不必管,接着擦弓箭吧。”

    师娘的堂妹?

    两个机灵的孩子对视一眼。

    他们在京城时可是不少好友,  虽说是男子,但也爱八卦,有时候聚集在一起不免就说说谁家又出了什么新鲜事,  权贵人家后宅少有安宁的,不是那个庶子要和嫡子争锋,就是家里的家主宠妻灭妾。

    反正真的想听的话,  听个三天三夜都听不完。

    张元文和张元武没少听热闹,也知道了不少事。

    比如说亲戚之间不一定都是其乐融融,  也有争锋相对的,  再比如说自家姐妹都会互相竞争仇视,更别提堂姐堂妹。

    俩人想明白了,立刻在赵美娘头上按了一个“恶毒女配”的戳。

    怨不得他们瞧着她看过来的眼神就不对,  师娘是她堂姐,  那么老师就该是她堂姐夫了,她却半点不知礼,  竟然直呼老师大名。

    两人嘀嘀咕咕,  商量好了下次这人要是还敢再来他们跟前,他们定然要好好吓唬吓唬她。

    赵美娘之后倒是又努力的来了几次,都是试图解释自己只是单纯想说纪长泽坏话,  绝对没有骂他们俩的意思。

    然而并不是说只要她努力了就能成功的。

    张元文和张元武如今已经将纪长泽真正当做了老师,自家老师,  怎么能允许一个外人叽叽歪歪。

    他们倒是没做的太过分,就只是挖了一条蚯蚓,在赵美娘又开始到了他们跟前,把他们当做三岁小儿一般对待,明里暗里说着他们老师坏话的时候,将这条长的肥硕无比的大蚯蚓扔到了她身上。

    “啊!!!!”

    赵美娘虽然是乡下人,可小时候家里就靠着扒拉走了赵月娘家财产小小的发了家,她在家里又受宠,基本上是不下地的,看见蚯蚓也不会觉得没什么,吓得一个劲的叫。

    这叫声实在是太过凄惨,很快吸引了周围人的视线。

    大家伙本来就十分关注这两位小贵人,发现声音是这边传来的后赶忙的走了过来,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他们往我身上扔这个!!”

    赵美娘眼眶泛红,见到有人来了,下意识的摆出自己最让人怜惜的姿态,指望着像是以前那样,让人们都站在自己这边。

    要是张元文张元武还是初来村子里的时候,她就算是不这么干,别人肯定也会相信是这两个淘气的大少爷做的,毕竟小孩子吗?谁还没有个淘气的时候,就算是他们小的时候也喜欢这样去作弄小姑娘。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赵美娘小白花,经历了纪长泽的魔鬼教育后,张元文张元武比她还要白上一层楼。

    两人立刻站了起来,神情不卑不亢“我们没有欺负她。”

    “对,我和哥哥方才正在背书,她突然跑过来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说什么老师不是个好人,让我们不要相信他,还说让我们去告诉爷爷老师欺负我们,还说师娘坏话。”

    张元武声音清脆,都没给赵美娘反应过来的时间,小嘴叭叭叭就说出了一连串话“我和哥哥气不过,不想听她说话这才让她走,谁知道她突然这么大声的叫,吓得我手里头的书差点都没拿稳。”

    他声音清脆稚嫩,却十分稳得住,有条不紊的说完了,面上也没显出怒意来,看的众人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了一句不愧是当官的孙子。

    这两位小贵人除了第一天来他们村时还有些倨傲,之后就一直是彬彬有礼的模样(被纪长泽强硬改的),平时也没见他们像是村里的孩子们一样四处野,而是有事没事就看书(纪长泽布置的功课太多压根没时间玩)。

    斯斯文文干干净净的,背后有张大人这个爷爷对着他们这些普通村民也依旧十分有礼。

    这样的孩子,谁能不喜欢。

    说他们是故意欺负赵美娘,还真的没人相信。

    接着又感叹赵美娘还真是死不放弃啊。

    当初她就偷赵月娘家的东西,没想到现在纪长泽和赵月娘都成亲了,她居然还这么不死心的要去抹黑这两口子。

    她名声本来就差,现在让这两个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戳穿她哄骗纪先生学生的事,以后还怎么嫁得出去。

    眼瞧着众人视线都落在了自己身上,赵美娘一脸不敢置信的看向了张元武,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九岁大的孩子就能说谎说得面不改色。

    从小吊打,靠着精湛演技一路吊打同龄人的她一时竟有些蒙圈了。

    “不是,你们小小年纪怎么还说谎,方才分明是你们在我身上扔这恶心的虫子。”

    张元武白嫩的脸蛋上露出了一丝郁闷,直接伸出手递到了大家眼前“你说我们拿着蚯蚓丢你,可蚯蚓是在土里的,你看看我手上,干干净净,半点尘土都没有。”

    张元文也赞同的点点头,同样伸出了自己的一双手。

    兄弟俩的手全都是白白净净一尘不染,实在是不像刚刚拿了蚯蚓的样子,这下子,彻底没人相信赵美娘了。

    赵美娘差点没气的吐血。

    真相就在眼前,可她却硬是斗不过两个小孩子,这么多人站在这,却没一个人相信她。

    还有人劝她“美娘,如今纪先生学堂这么多人,你说你,好歹他也是你堂姐夫,你跟他过不去做什么,纪先生心地好,人也好说话,你若是放下架子,好好的赔礼道歉,说不准纪先生就不再追究了,你们日后也还能好好的当亲戚处着。”

    有纪长泽这么个姐夫,只要关系不是太冷淡,赵美娘想要嫁出去可就太容易了。

    只可惜对方一片好意,赵美娘却听着气的只喘粗气。

    凭什么让她赔礼道歉!!

    那明明是纪长泽栽赃陷害,还有这两个小孩,亏她一开始还以为他们和自己一样,都看透了纪长泽的本质,没想到他们居然和纪长泽是一路货色。

    她努力的呼吸着,想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行,她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这两个死孩子不客气。

    不然得罪了张大人,她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天知道赵美娘是多么努力才让自己脸上挤出一抹笑来“是,可能是我看错了吧,两位小贵人别见怪。”

    “不见怪不见怪,只要你以后少来找我们说我们老师坏话就好了。”

    赵美娘;“……”

    她听着耳边村人的窃窃私议和投注在她身上的视线,神情越发尴尬僵硬,干巴巴的应了一声。

    眼见着她“知道错了”,两个小贵人也不像是要不放手的样子,其他人这才慢慢散开各自做自己的事去。

    于是,这片地方又只剩下了三人。

    赵美娘正努力的深呼吸,就见着张元文慢腾腾的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帕,上面正沾染着蚯蚓身上的泥土,见她瞪大了眼睛看过来,这么大点孩子,笑的倒是挺得意“还好带了手帕,不然手可就要脏了。”

    赵美娘“……”

    她眼睁睁看着两个小小年纪就狠狠坑了她一把的孩子乐颠颠的手拉着手,带着他们的书小跑着离去。

    只剩下她一个人站在这太阳底下。

    懵逼,懵逼,还是懵逼。

    不是,这俩孩子成精了吧?!!

    纪长泽是事后才知道的这件事,他表面上没说什么,之后又不动声色的给两个孩子加了许多三观端正课。

    主要讲的就是,有自保能力当然好,但要记住,在非必要情况下,出手坑人还是为了反击或者自保比较好,若是对方没有坏心眼,亦或者是无辜之人,就绝对不能挖坑把人埋进去。

    他最近觉得这小日子过得相当充实,这两个学生是真的聪明,而且还十分抗压,只要夸人的话到位了,再怎么辛苦的学习他们都能乐颠颠的学。

    可见这z孩子有一个多么悲惨的童年啊,不然也不会这么缺夸。

    纪长泽变着法的教导他们君子六艺,吃穿住行的礼仪,什么走姿什么坐姿,还有人情世故,以及朝堂纷争小故事。

    这可比养花草有意思多了,这俩孩子被养的天真,白纸一张,纪长泽往上面描绘几笔,他们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长。

    当然了,身为纪长泽的学生,两人在智商这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突破。

    毕竟学习能力强大,这一点从他们联手坑赵美娘就可以看得出来。

    那一套一套的,完全是运用来初来乍到时纪长泽教导他们的法子。

    三个月到期时,俩孩子回府住了一天,然后就闹着要回来继续学。

    这可把张大人给高兴坏了。

    从来都是他追在两个孙子屁股后面逼着他们学,追的松了人就能跑了,追的紧了俩孩子也不配合。

    结果现在,他这边说辛苦了三个月休息休息吧,俩孩子自己个不乐意了,谁不让他们学习他们跟谁急,两人一起看书到晚上,第二天就包袱款款又去找他们老师去了。

    张大人欣慰啊。

    得意啊。

    他这一辈子都顺风顺水,临老了在俩孙子身上栽了跟头,为此他无数次后悔当初怎么就没从这俩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教育。

    闹得老友相聚,人家隐晦而又含蓄的夸儿子孙子时,他连个屁都憋不出来。

    得意的张大人在两个孙子走了后就美滋滋的写起了信。

    写给他在京城的好友们。

    告诉他们我的好友啊,我最近真的是十分烦恼,起因还是我的两个孙儿在,从前你是知道的,我为了他们不上进有多么多么烦心,而如今不一样了,我寻到了一位有大才的隐士教导他们,这位大才也真的是很厉害,这两个皮猴子只在他们老师那住了三个月就改头换面,人也不作死了,也不想着逃避学习了,一个比一个爱学习。

    回来就住了一天,那是书不离手,看的入迷,第二天就嫌弃我们家没有读书氛围,匆匆回了他们老师那,我是高兴的同时,又带着烦恼,这两个孩子毕竟年纪还小,我担忧他们如此认真念书沉迷学习,平时除了他们老师给规定的休息时间都不肯去休息玩乐,小小年纪就如此沉闷,以后长大了可怎么办。

    你的亲亲好友

    一连写了三封表面上是担忧吐槽,实际上是满含炫耀的信后,张大人爽了。

    当然了,他也没忘记写信告诉自己的另外几个同样有子孙不争气烦恼的好友,让他们赶紧过来,看能不能把孩子送到纪先生手底下,到时候哪怕是舍了老脸求求人家收下呢,这可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大事。

    当然了,虽然是好心建议,但也不妨碍张大人舒舒服服的炫耀。

    书信送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后了,接到了信的几位大人看完后心里就是一酸。

    这家伙就这么得意的吗?

    不就是孙子懂事了,他们的孙子从小就懂事,也没见他们说些什么啊。

    实际上,虽然张大人说的是实话,但这几位大人心底是不怎么相信,或者说,他们认为张大人说的有些夸大。

    毕竟都是多年好友了,对方的孙子是个什么性子他们那是一清二楚,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就顽劣,再加上元文元武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性子还十分倨傲,什么样的隐士才能让他们乖乖学习?

    而且只学习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连打基础都不够用,怎么到了老友嘴里,就变成了脱胎换骨了。

    不可靠,相当的不可靠。

    于是,结论是,张大人要么是太想要吹牛了,要么就是自带“我孙子真乖”滤镜,两个孩子只是稍微懂事一点点,就把他高兴成这个样子了。

    张大人要是知道这几位老友是怎么想的,肯定要抱怨。

    什么叫做他自带滤镜,他说的这些明明都是事实好不好。

    两个孩子的确是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脱胎换骨,就算内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幼稚,但好歹面上能够维持住稳重。

    京城里,不光几个大人收到了信,张元文张元武的父母也收到了。

    两人拆开信一看内容,反应跟那几位大人一样,都不相信。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们还不知道吗?

    再看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行行的元文元武是如何热爱学习的,两人就更加不相信了。

    比起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他们更加倾向是父亲拿着棍子站在他们后面逼着他们学。

    张夫人看着看着,眼眶就是一红,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泪,哽咽着道“若是元文元武真的如此,定然也是因为吃了许多苦头,否则他们小孩子家的,不想着玩乐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时时刻刻念着读书。”

    小张大人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但看着夫人落泪,他自然不能再火上浇油,只能赶忙劝道“夫人别想太多了,这两个孩子知道上进了是好事,怎么你还哭起来了。”

    “世人都盼着孩子越有出息越好,我自然也是如此,可一想到元文元武小小年纪爹娘就不在身边,还要在深山老林中跟着先生念书,短短三个月他们就能如此,定然是吃了不少苦头,不知道受了多少先生责罚。”

    张夫人越说眼泪越多,心底满是心疼;“若是真的受苦,我倒是宁愿他们一辈子都平庸,只要平安便好。”

    “男儿本来就该多吃些苦头,否则一直顺风顺水,如今你我还在还能护着他,等到日后我们百年了,又有谁会护着他们?就该自己立起来才对。”小张大人说了几句,见夫人还在垂泪,又宽慰道“别多想了,父亲疼爱元文元武不比你我差,有父亲在,他们吃不了多少苦头。”

    可这些宽慰张夫人却完全没有听进心里去。

    父亲是疼爱两个孩子,但信中不是也说了吗?这两个孩子是被送到了那位纪先生住着的村子里。

    三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自然,父亲也不可能从旁照拂了。

    还是住在村子里。

    她想象中,立刻冒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日子过得苦兮兮,互相抱团取暖,晚上想家想的哭,可怜兮兮喊娘的场景。

    顿时,眼泪流的更加厉害了。

    我的儿啊,你们可吃大苦了。

    此时此刻,远方的小山村里,俩兄弟舒舒服服的坐在火炉边,馋的嘴里一个劲冒口水,一会一问;“老师好了吗?是不是好了?”

    “可以吃了吗?可以了吧?”

    “好香啊,老师它肯定熟了我们还是别等了赶紧吃吧。”

    “实在不行我先喝口汤。”

    纪长泽老神在在的坐在他们对面,见一直努力维持稳重人设的两个学生就差急的用手捞了,才抬了抬眼皮子;“你们着什么急,等着,等你们师娘来了再吃。”

    张元文馋的口水直流,冲着老师讨好笑笑,讨乖道“老师,我实在是馋的不行了,我也不想着急,但是坐在这里这个香味一直往我鼻子里面冒,我真的受不住啊。”

    “是啊老师,哥哥早晨还多吃了一个鸡蛋,我可只吃了一个鸡蛋,我早就饿了,就让我先吃吧。”

    纪长泽表示不行。

    他神情淡然,抬了抬眼皮子看着自己的两个学生,动作之间,那股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能巍然不动的范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师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为人处世,就是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无论多大的诱惑在你们跟前,你们都要稳住,不能在脸上露出一点点端倪来,否则日后进了朝堂,心底想的什么脸上即可就摆出来,骨头都能让人家啃干净。”

    “坐直身子,别乱动,眼睛里别冒绿光了,不过就是吃火锅,怎么就馋成这样。”

    纪长泽严厉的批评着自己的两个学生“就算不提这些,用饭时要等人齐了再开始是礼貌,何况等的还是你们师娘,她对你们多好,你们等等她怎么了,一个个猴急猴急的,瞧着真是不像话。”

    他十分淡定的轻轻掸了掸袖子“你们看为师,不就很沉得住气,丝毫不急吗?”

    张元文张元武“……”

    “老师你都开始吃了你当然不着急了。”

    被戳穿的纪长泽丝毫不脸红,相当淡定自然的夹了一筷子小青菜放在自己嘴里,咀嚼几下心满意足的咽下去后,才用手帕擦了擦嘴角,慢条斯理开口“谁让你们二人和你们师娘一样不能吃辣,为师自己吃一个辣锅,自然不用等你们师娘。”

    也就是刘氏总觉得跟这两个小少爷一起吃饭不自在,索性干脆去镇上逛街去,买一些准备过冬的货物,就在镇上吃,不然,他们还要再多等一个人。

    纪长泽也是坏心眼,明知道这俩孩子馋,还故意吃的缓慢,吃什么东西都要慢腾腾的夹起来,再慢腾腾的放在自己嘴里,然后慢腾腾的咽下。

    时不时的,还评价一番。

    “细嫩软化,入口即化。”

    “新鲜下饭,脆爽可口。”

    “柔嫩,口感甚佳,再来一口。”

    ――咕咚。

    张元文和张元武眼巴巴的瞧着自家老师吃了一口又一口,嘴上还在用着各种只有他们想不到没有纪长泽说不出的形容词来形容。

    就在他们忍不住要抗议的时候,赵月娘终于来了。

    一进来发现张元文和张元武还没动筷子,她就是一愣“元文元武怎么不吃?”

    若说纪长泽是假的善心好说话,那么赵月娘就是妥妥的真了。

    在这个家里,一向是纪长泽给予他们寒冬般的冷酷,赵月娘再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于是两个孩子很是依赖师娘,见她问立刻就要告状“师娘,我跟你说……”

    纪长泽夹了一块肉,慢吞吞道“这俩孩子要等你回来再一起吃。”

    张元文和张元武一愣。

    这话听着是没毛病。

    他们的确是被要求要等着师娘回来再一起吃。

    但是怎么越想越觉得别扭。

    想了一秒钟,俩人同时想出来了。

    老师又在坑他们了!!这话说的,好像是他们主动要等师娘一样。

    老师难道还以为他们还是当初刚来时候,那么容易哄骗和忽悠过去的他们吗!!

    他们愤愤不平,张嘴就要戳破老师的奸计。

    结果还没张口,就被赵月娘惊喜的抱在了怀里。

    “元文元武这么乖?居然还等师娘回来再吃饭,来,快坐下吃饭,下次不用等。”

    眼看着赵月娘满脸的惊喜,因为以为他们是主动等师娘才不吃饭,一直在夸他们懂事,俩孩子张开的嘴就憋不出字了。

    得了。

    师娘这么高兴,还是认了吧。

    他们偷偷瞪了一眼正在吃饭的纪长泽,心底嘀嘀咕咕。

    老师太阴了。

    每次都是这个样子。

    真是的,自己家亲学生还要坑,好像他不坑人就会浑身不舒服一样。

    当然,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道,因为在自家老师家过着如此水深火热,每天都能随随便便掉进坑里,爬起来,再掉进去,再爬起来反复循环。

    等到日后他们进入了官场,因为自身过于优秀,无数人铆足了劲的想要把他们给拉下来,但无论那些人使出什么手段,用了什么法子,阳谋阴谋全都轮番得上,这俩人明明年纪轻轻,却跟老狐狸一般,就是不上当。

    而且不光不掉坑,他们的耐性和耐力居然也比常人要强出许多,无论发生了多么大的事,面部管理永远都没松懈过,就算是天塌下来,两人也能保持着这么稳重镇定的神情去处理。

    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张家二位大人能够永远保持面容镇定居然是从一次次等待吃火锅中被历练出来的。

    纪长泽继续做他的先生。

    这两个学生用起来是真的顺手,现在教导村民的事他也完全放权交给了他们,不光能够培养他们的耐性,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观察人生百态,最重要的是,纪长泽又得了名声又不用干活。

    这俩学生是真的走运。

    因为王朝新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皇帝为了招收人才,特地开了特例,不再是三年一考,而是一年一考。

    其中秀才考举人这两个时间段还跨的特别长,若是有对自己特别有信心的人,还可以考上了秀才后直接去考举人。

    当然,没人这么干,毕竟这需要本身就拥有举人的实力,而每次考试对于文人来说都是一场大难关,考完一次休息半年,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准备下一场考试。

    但对于纪长泽的这两个学生来说,这可是个好机会。

    纪长泽又开始他的魔鬼教育了。

    也幸亏这俩孩子是真的聪明,而且也真的相当抗揍,不是,是抗学习,只要多夸夸他们,他们学的比谁都上瘾,完全是一副热爱学习的模样。

    于是,在第二年年初,纪长泽让他的两个学生下场了。

    考上童生的时候,张大人已经是满满惊喜了。

    等考中秀才时,他简直兴奋的恨不得来一段老年蹦迪。

    而等自己的两个孙子双双考上举人的消息传来时,张大人大脑足足空白了三分钟。

    他一向身子健壮,此刻也不免手抖,拿着茶杯的手抖啊抖啊,险些没有把茶杯给摔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元文元武,真的都考上了举人?”

    下人也是一边高兴一边充满着不真实感,声音都是飘的了“是真的老爷!!小的看的真真的,咱们孙少爷真的都考上了举人,而且名次还十分靠前!!”

    他也是飘着,孙少爷去年还满府捉蛐蛐逗弄着玩。

    那个时候还不知事,那位纪先生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让二位少爷直接从一届白身跳到了举人。

    这可是举人啊!!!

    再下一步就是进士,若是考中了进士,到时候通过殿试入朝选官,他们家二位少爷才十岁,竟已经走了许多人四五十岁都走不上去的路。

    “真的、真的是举人……”

    张大人手抖的不行,却也没忘了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快,快,让马车到府门口去!!”

    下人问“大人,咱们是要去看孙少爷么?”

    “看什么孙少爷!!当然是去感谢纪先生了!!!”

    张大人说话的声音都在颤。

    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把他那两个顽劣的孙儿教导成举人。

    纪先生这不光品行高洁,他还相当的会教学生啊!

    这样的人物,竟也甘心窝在那样一个小山村。

    要不怎么说人家淡泊名利呢。

    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纪长泽这边怎么迎接激动的张大人先不提,京城那儿,慢慢的也收到了张家两个孩子用一年时间考上举人的消息。

    伴随着的,还有他们之前学问不通,是张大人寻到了一位住在山中的隐士,将两个孩子送了过去教导。

    结果教了一年,人家从一介白身,成为了十岁的举人。

    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