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01制砖
    古代砖瓦场占用人力最多的工作是什么?不是采土,不是翻晒砖坯,也不是装窑烧窑出窑,而是和泥以及制作砖坯,也就是俗话说的摔坯。

    这个工作需要将筛好泡透的粘土反复揉搓摔打成软硬合适的熟泥,然后在专用砖模里面制成一块块的砖坯。这工作听上去简单,但是每制作一块大青砖的砖坯,都要将十几斤重的泥巴反复大力摔打十几次,一个熟练工人一天也只能完成一两百块砖坯的制作,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这也正是古代砖瓦昂贵的最主要原因。

    章泽天的挤泥机正是代替人工进行这项工作的,其原理与后世砖瓦厂的挤泥机已经很相似了。

    这个机器由两部分组成。一台和泥机将过筛并浸泡好的粘土装进一个漏斗形的硬木桶里面,由一根装了多根横枝的主轴在木桶里面转动搅拌,在主轴与木桶内壁上凸起的棱的共同作用下,将泥土搅拌均匀,和成熟泥。

    熟泥被取出之后,放进另一台挤泥机里面,由一根类似于注塑机绞龙的带有螺旋页片的铸铁主轴旋转推动,压进长方形的坯模里面。当坯模里面的泥坯压实之后,一大块方形泥坯从坯里面被推出来,然后被一排钢丝横向切过,分成一块块的砖坯——每次可以成型十几块砖坯。

    开始的时候,章家并没有足够的牲口来驱动挤泥机,只能由人力来推动这些机器,完成制坯工作。饶是如此,其效率也比传统的手工制坯快了五倍以上,而多数的人力都是用于推动机器的运转了。

    后来章家庄的牲畜比较丰富的时候,章泽天与谭木匠试制了一年多的风车也终于可以工作了,制坯工作的动力就变成了风力,最终也没有使用开始时准备的畜力。

    砖坯被挤出切割成形之后,需要上垛阴干。在阴干的过程中,还需要几次翻垛。所有这些砖坯,和干燥完成的砖坯,都需要防止被雨水淋湿,完成干燥之前的砖坯还要防止太阳的曝晒,而防雨防晒的工具就是苇帘。从去年开始,章泽天便让人积攒了大量的芦苇,就是准备用来制作保护砖坯的苇帘的。

    这次的战俘到了之后,数量多达一百七十人的老弱土匪,大多数都被派去赶制苇帘了,这才保证在雨季到来之前制作出足够多的苇帘。

    这个时代烧制砖瓦使用的是一种小型的馒头窑。这种传统砖窑每次可以烧制传统大青砖两千多块,使用柴草、树枝之类作为燃料,每次需要连续烧制三天三夜,封火后再焖烧七天左右,最后浇水灭火,并创造还原性环境,封窑一昼夜之后开窑。连同装窑出窑的时间算进去的话,一个周期需要将近半个月,效率之低、燃料浪费之巨大,都令章泽天感到无法忍受。

    无奈之下,他只能尝试后世砖窑普遍采用的轮窑模式。他自己没有近距离观察过轮窑,对于其原理也只知道个大概,看来只能慢慢摸索着试制了。

    轮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那根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了。这根烟囱高达三十米以上,能够为下面燃烧的窑室提供巨大的吸力,将燃烧产生的烟气排放到高空之中,归下方环绕它而建的多个窑室共用。

    下方的一圈窑室各有烟道与烟囱相通,窑室之间同样相通,以使燃烧的火头可以在各个窑室之间流动燃烧。

    每个窑室都有自己的窑门,用来完成出窑和装窑的工作。

    窑室的顶部是厚厚的隔热层,每个窑室的上方都开有加煤孔。窑顶可以上人,整个轮窑的控制工作,基本都在窑顶上完成。

    火头在各个窑室之间转圈燃烧,每烧过一个窑室,窑室内的砖就完成了烧制,最后通过送风,把烧制好的窑室温度降低到可以操作的程度,然后进行出窑和重新装窑,等待火头再烧过来。

    砖坯在窑室内被码成多孔通气结构,以便空气在窑内流动,以及保持窑内温度的均匀。

    除了一两个正在进行出装窑工作的窑门之外,其他窑门平时都是处于密封状态,并且用泥巴将所有缝隙封严,以保持窑室内的温度,并且防止产生乱流。

    窑工对窑的控制是通过启闭不同窑室通往主烟囱的风门,以及控制燃料煤的添加来实现的。对轮窑的控制,其实就是对窑内空气流动的控制。

    空气在轮窑内的典型流动方式,是从打开的窑门流入,依次通过几个等待降温的窑室,进入正在烧制的窑室完成燃烧,然后从这个窑室的风道进入主烟囱,被排入高空。完成燃烧的热气在高高的烟囱内被排入高空,产生典型的烟囱效应,成为推动空气在窑内流动的动力,使轮窑的烧制工作能够不停地持续下去。

    当需要让火头流向下一个窑室的时候,只要关闭这个窑室的风道,打开下一个窑室的风道,燃烧产生的热气就会通过下一个窑室,为其进行预热,并点燃从顶部投放进去的燃料煤,开始下一个窑室的烧制。

    装窑-预热-烧制-冷却-出窑,整个烧制的过程至少需要占用七八个窑室的空间,也就是说,一座轮窑至少需要八个以上的窑室才能循环起来。而为了安全起见,少于十个窑室的轮窑,是十分难以操作的。

    现代轮窑一般会有二十个窑室左右,可以同时烧两个火头。事实上,在管理得当,烧制技术比较高明的情况下,只要有二十个窑室的轮窑,就可以同时烧三个火头,使窑的生产效率直接提高50%。

    在现代砖厂里面,为了更方便烧制,在制坯的时候,会在粘土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煤粉,这些被加入到砖坯里面的煤粉被称为内燃煤。内燃煤的存在可以使窑室内的温度更高,更均衡,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烧制的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算是后世制砖业的一个巨大进步。

    不过内燃煤的加入,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使烧好的砖内部产生多孔结构,使砖的外观变差,强度降低。但是这种变化程度是有限的,一般不会影响砖的使用效果。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