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3章担忧3
    顾兰慧忙进来,见过。

    皇帝还是第一次见顾兰慧,讶然道:你们姐妹个个都明媚清丽,听说她开着胭脂铺子?

    福康冷冷道:她有婚约了。

    皇帝怔住,回神:她有婚约了?那是好事啊,阿姐你想什么?以为朕见不得漂亮女子么?

    福康冷哼一声,当回答。

    皇帝却喜滋滋道:是叫阿慧么?

    顾兰慧垂头回道:民女闺名顾兰慧,家里人都叫阿慧,还请皇上原谅臣女大哥的鲁莽,从轻发落。

    皇帝道:是个知书达礼又**的女子,名字就取得好,对了,许亲了?谁家呀?你可也是朕的亲戚,若是对方家世不好,人品不佳,配不上你,可以退亲,朕给你许门好亲。

    顾明秀道:是一门好亲,是中山侯府的小公子,已经下聘了。

    皇帝为了讨好福康,是连着顾兰慧也施恩了。

    皇帝道:就是梁都统的弟弟?

    顾明秀点头:正是。

    皇帝道:那有什么好的,梁家的那小公子,是中山侯老来得子,最是看重,娇惯得很,又没功名在身,虽然家世还行,但前途嘛,就难说了。

    顾炫晖道:梁公子虽无功名,但人品极好,待阿慧也是极好的,他家中可能是惯他,但有些人能被惯,不会惯坏,他自律又和善,温文尔雅,重点是他待舍妹好,舍妹也中意他,所以,多谢皇上错家,舍妹无需再别议亲事。

    一口拒绝,护顾兰慧同样护得严实,生怕她受了委屈。

    顾兰慧鼻子酸酸的,又很自豪:天底能与我家大哥比的好男子,也就我姐夫了,梁小公子虽然不如他们两个,但阿慧也很满足,正如大哥所说,中意就是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

    好吧,你们兄妹把朕的好意当驴肝肺了。

    算自己多事。

    皇帝也不生气,只是有点失望,又道:如此甚好,既然你自己觉得美满,朕就祝福你,今日第一次见面,朕就赏你件东西当结婚礼物好了。

    一边说,一边让人拿了对上好的翡翠镯子,这镯子确实好,通体碧绿,没有半点暇眦,顾看就是价值不菲。

    顾兰慧忙行礼谢过。

    不是敲登闻鼓后要被处置么?

    这气氛倒有点象过年走亲戚赴春宴。

    福王有点无奈,但也不会上赶着提醒。

    不过,顾明秀见皇帝和颜悦色,又赏了顾兰慧,看着对自家兄长也还亲厚,在众人劝说话,还是与顾兰慧一道去了慈宁宫。

    顾明秀姐妹走后,皇帝道:阿姐,这事朕是这么想的,皇叔说,可以将那板子改一改,钉子弄小一点短点,虽然还是会受伤,但不至于伤得那么重

    皇叔。福康却根本不听他的,问福王:敲登闻鼓可有规定,不许人替代?

    福王皱眉道:自古以来,就不许人替代,不然,有心人自己不愿受滚钉之苦,逼人替代,这又要乱套了。

    福康道:也就是说,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许替代。

    福王点头:不可替代是约定成俗的。

    福康道:皇叔以后可以将这条写进规矩里去,不许人替代。

    福王点头道:好,本王命刑部写进去。

    福康道:那阿芸就先钻钻空子,皇叔也瞧见了,阿炫若有点损伤,我家阿秀会很伤心,她在月子里,刚才哭了一气,怕就伤了眼睛,若再忧伤难过,时日一久,就怕东下病根,我家阿夏难得寻到这么好又这么称心的娘子,我这个做娘亲的,决不能让他伤心难过,所以,阿炫的滚钉之刑,我来代。

    不可!

    不可!

    不可!

    皇帝福王顾炫晖几乎异口同声。

    皇帝气呼呼道:你疯了吗?你来代,你的身子骨能代?那可是会扎得满身是伤的,密密麻麻全是钉眼儿,还要流好多血,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阿秀想,她不想她哥哥受伤,难道就愿意看见你受伤?你伤了,阿秀照样会哭,阿夏会更伤心,你这是什么破法子,朕不许,坚决不许,再说了,你还有阿娘呢,母后身体本就不太爽利,你这一伤,她肯定会更伤心。

    福康道:今日之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就是放过阿炫,要么就是本公主来滚钉板。

    福王道:阿芸,你这又是何苦?

    皇帝怒道:阿夏呢?阿夏何在?来人,宣沈逸夏进宫,让他把长公主带回去,关起来,简直就是胡闹。

    正说着话,黄丞相,刘太尉,还有许主不曾见,过年才回京城靖国公一道来了。

    这些人,曾经都是皇上初登基时的辅政大臣,同来的,迋有英国公。

    皇上一听就头痛。

    这事还是闹大了。

    黄丞相还好,与顾炫晖关系不错,同在一殿为臣,丞相大人很欣赏顾炫晖的才能及为人,为他说话地机率很高。

    但英国公正与福康闹和离呢,而顾炫晖此举会将英国公府的许多辛秘私事抖露,肯定正恼火呢。

    靖国公则不必说了,以前便与英国公是对头,与福康也不对付,当初曾明着反对福康主政,也曾臣大欺主过。

    而刘太尉正是被打的谢夫人的父亲,那谢夫人也是庶出,正是这位太尉的爱妾所生,虽是庶出,因母亲受宠,所以也深得刘太尉的疼爱。

    而刘太尉又是正山书院现任的山长,许多仕子都是他的门生,朝中更多门生故旧,德望很高。

    福康也头痛,她记得,刘太尉过年一般都不会在京城,常去通州老家,这才初七,十五过后十六才上朝,怎么就回京城了。

    她看了眼英国公。

    对方正事着怒气看着她。

    福康冷冷别开眼去。

    莫非这些人,是他请来的?

    还真是作死不嫌事大。

    皇帝本就讨厌英国公,再看到这帮了人,又是前后脚来的,心下也同福康一样怀疑。

    皇帝原本是站在殿门口的,这些人一来,行完礼,皇帝也不多说,一甩袖,转身进殿坐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