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章 87.长平始末
    李牧也是我赵国王室,只是血缘比较远,都是当年霍太山走下来的嬴氏部族,不过,几百年了,很难分清楚是不是留在霍太山恶来的后人,不过,都是霍太山走下来的嬴氏部族,我赵国没有亏待他们,小有功劳就可以坐上守将位置,只是镇守边疆,到长平之战的时候,李牧将军已经云中两郡守将,手里带甲五万,当初长平之战替代廉颇人选中,据说也包括李牧,赵王也考察过李牧,让其出应对之策,李牧却只有说视情况而定;而马服子是也是王室中人,血缘远远比李牧近很多,那年马服子才二十四岁,而马服子应对之策就是攻,以我赵军精锐骑兵机动性强,大范围移动调动秦军的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的防御,然后从中寻觅克敌战机,凿穿秦军薄弱位置,战而胜之。而上党对峙前期,马服子也提出进攻方略,后证实实为可用!而马服子在其父马服君攻齐国麦丘城献计,还有听说阙与之战也是马服子献计战胜秦军,可以看出马服子的本领不弱;而廉颇认为不管对手何人领军都认为是白起领军,所以龟伏不出,不敢与之战,然后三战皆败后更不敢言出,不顾赵国国情能否承受,最后赵王都派人跟他说明国情,他依然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再拖下去,不用秦军,赵国也会败落,至于廉颇是怜惜自己的名声还是有其他国家怂恿不得而知,甚至后来赵括被围,他也不愿领军救援,再后来孝成王提拔乐乘,廉颇后来只能跑去楚国了,说实话他这么做,楚国也不敢重用他,所以后来束之以高阁了。

    赵先顿了顿,然后说:说起长平之战,听内子说,实际上她的先辈李牧将军视情况而定的意思是,战场瞬息万变,没有真正的万全之策,只有带兵到了战场才知道。话是有理,但是等于没说,让君王猜测?后来证实,那一战李牧将军去未必比马服子强,马服子的赵军战死二十万人,同样灭了秦军二十万,秦军伤二十万左右,要知道那是白起带兵,白起一辈子就长平一战以众击寡,其他都是以少击多的歼灭战,不是击退而已,几乎都是全歼,很少人注意全歼和击退的区别,比如伊阙之战,白起十万部队打魏韩联军二十四万,魏韩联军二十四万可是几乎没人活着回去的,所谓击退,就是二十四万,对方死了四万,甚至一两万伤亡就退兵,这叫击退,要知道二十四万逃跑,你十万追都很难,这种打仗就是艺术,更何况魏国公孙喜和韩国暴鸢都是当时成名将领,之前垂沙之战证明他们的实力。可是马服子以四十五万对上白起五十万,知道有多难了,这需要勇气的,一般的将领都没有这种勇气面对,哪怕当时在赵国的乐毅等人,包括廉颇也只敢防守,当年赵王知道赵国难以为继,派人跟廉颇说,当时对面领兵的只是王龁,他的理由就是,不管对面是谁领军,我都当他是白起,所以不敢出阵,要知道那时候赵秦军队士兵实力都差不多!

    等等,秦军不是六十万吗?

    是六十万,白起用奇兵突袭赵军后路粮道,用等量五十万部队包围了马服子之后,秦昭襄王亲自到河东征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才筹到十万青年士卒参与到包围赵军的包围圈中,这些新征的青壮没得到训练实际上战力并不高,甚至不如秦军原本精锐一万,但是有的时候站在那吓唬人还是挺有用的,实际上我赵军也有派队伍突袭,前后也有几万士兵突袭,希望送粮进去,只是这些士兵都被打败,史书里没把这些援兵兵算进去而已,而赵军二十多万士兵换取了秦军二十多万士兵的性命,已经很不容易了,就算李牧领军最多不会冒进被围,但战绩不会有这么好,当然或许还能给赵国留下十几万士兵,马服子带着二十多万士卒只能带兵等待,他认为五国必然不会作壁上观,希望为赵国留下更多种子,但明显他也判断错误了,五国明显希望秦赵双弱,他们哪是中了秦国的计策啊!当赵括猜出五国不会增援的时候,才发起五次冲击包围圈,特别是大粮山这一侧五千秦兵,最后自己也中箭身亡。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 class="list-inlin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