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一章平定西北
    <ins</ins

    “NB啊!”

    李元朗一边张大了嘴,一边将这封信放下,在邸报中找到一份关于大唐对吐蕃的战报。

    这是一份写于十天之前的邸报,却比李儇的家书晚了六七天,毕竟皇权在各个方面有优先权,连一份普通的家书都是五百里加急。

    他仔仔细细,从头到尾地将这份邸报看了两遍,这才搞明白大唐是如何击溃吐蕃和回纥联军的。

    依着一个月前神策军在赫连城外会战吐蕃,并歼灭其三万大军后,吐蕃已经有了主动变被动的迹象。

    他们背靠甘州,控制甘州南通往吐蕃的一条粮道据守抵抗,双方僵持了半月之久。

    而就在当时的半月之后,也就是此时的一个月前,负责吐蕃粮草几座大营的蕃将在几日内被刺杀,囤积的粮草牛羊等物被一把大火焚烧的一点儿不剩,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烤羊肉的味道。

    同时,一直毫无动静的安西四镇的碛西节度使公羊晖集结一万各族边军奇袭了回纥征南大营,杀了回纥可汗的子侄阿史那节余。

    回纥兵被迫彻底放弃了此次打劫河西走廊的目的,撤军回了漠北草原,偷鸡不成,还前后损失了两名大首领。

    公羊晖与戍守长城的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合兵一处,转头南下,直接堵住了甘州西北方向,联合田令孜的五万大军将吐蕃大帅噶岚伽贺的所有退路堵死。

    这两件事几乎是在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当消息传到嘎岚伽贺耳中时,他只能站在甘州城头看着四面旌旗招展,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突围,退出河西走廊!

    吐蕃此时依然拥有六万大军,但按照他们效仿唐朝军制,其中有三成是辎重兵,这些兵基本都由农奴组成,基本没有战斗力。

    但他们同样拥有不弱于当初突厥的骑兵,兵悍将勇,极难对付。

    所以,按照公羊晖和拓跋思恭的意思,就是让出一条通往吐蕃腹地的路来,让他们撤回吐蕃,这样还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在以往,大唐军队的确都是按照这一作风形式,做出一种王者之风的态度。

    可这一次,田令孜似乎极为激进,否决了二人的建议,在退往吐蕃一条必经山谷中,用火攻奇袭之法,干净利落地烧死了两万吐蕃最精锐的铁骑,嘎岚伽贺葬身火海。

    自此,大唐与吐蕃最后一丝情意断绝,彻底成为了敌人。

    李元朗沉默不语。

    对于此事是好是坏他难以判断,吐蕃疆域辽阔,几乎时时都威胁着大唐西部,整个边境线就长达几千里。

    这次虽然重创了吐蕃,也令吐蕃几年内无力东征,但之后...

    以大唐目前的局势,是否能与之对峙还未可知。

    但他却不知道,经此一役,吐蕃这个延续了二百多年的王朝也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内部纷争远超人们的想象。

    这一战,对吐蕃的意义远远不是表面失败那么简单。

    “敬翔,你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将这张邸报放到一边,下面则是自己的另一封信件,打开一看,却是独孤隐关于都畿道那处碱池的消息。

    王屋山!

    他吸了一口气,嘴角向上翘起,然后抽出下一封信。

    同样是独孤隐的,却是他在听说李元朗被王长庚掳走后,只身前往河北道琅琊,打探此人是否真为王家子弟。

    但到了地方才知道,此时王家早已人去楼空,两年前就全部神秘消失,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倒是未雨绸缪,提前就将家族之人转移了。”

    当日文坛最后发生的事情他已经大致听了一遍,对于那名琅琊宿老王灵龟临时时说的话,不难猜出王家的目的。

    那就是扶持一个握有实权之外之人,篡唐或者裂土而治,他们王家成为新王国最大的氏族门阀。

    而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他们的目标就是他脚下的这片土地,蜀地!

    山南西道已经被吴行鲁控制,而剑南虽说分成了东西两道,但实际上的主事人是颜庆复,西川那位文官节度使不过是一个管家的角色,谁都可以拿捏。

    颜庆复在蜀地德高望重,手中握有三万川兵,只有他倒了,下一位新任节度使还不是如西川那位一般,成为他们的傀儡?

    可惜,没想到这老头都七十岁了,还断了双脚,手上的武艺一点儿没有荒废,加上贺维庸飞身挡刀,刺杀失败。

    这就是王长庚刺杀颜庆复的直接目的。

    至于背后还有什么其他目的,李元朗想不出来,这样费脑细胞的事儿,还是让那些脑子好使的人去想吧。

    他揉了揉脑袋,继续将关于河东李国昌和目前在岭南固守的黄巢方面情报看了一遍,还好,都没动静,都是以对峙的事时态维持着现状。

    拿起笔来连续写了几封信,让高继纶发出去,这才伸了伸懒腰,走到落叶满地的院子中散起了步。

    萧渐荣将一件黑貂绒的大氅披到他身上,眨了眨眼睛笑道:“殿下,您回来了真好!”

    这丫头将这句话憋了一夜,此时终于吐了出来。

    李元朗用手抓了抓她的脑袋,并将一只步摇正了正位置,“耽误了很多事啊,需要抓紧了。”

    二人随意在院中并肩散步,萧渐荣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这一个月来的事情说给他听。

    当他听到高继纶和那位颜千雪独处,对方想要与那家伙探讨诗文时的景象,不由得呵呵直笑。

    这个情节早就在他的预想之中,可惜没能亲眼看到高继纶的窘态,心中有点遗憾。

    一只灰色的鸽子从后院飞起,在半空绕了一圈之后,直奔南方而去。

    他一直看着鸽子变成一个小点,最后消失,将手放在腰带上沉默了一会,

    “是时候准备一下了!”

    转头对远处的刘季述一招手,“老刘走,咱们蹭饭去!”

    在青沟寨的时候,都是按照一日两餐在吃饭,前半个月差点没把他的胃饿死,虽然后来渐渐适应了,可一回到自己地盘上,生物钟即可启动,开始“呱呱”乱叫。

    六名护卫加上高继纶将李元朗三人紧紧护在当中,沿街所过之处无人不知这是寿王出行,虽然都想将自家适龄的 闺女塞进人家怀里,却也只能纷纷避让。

    李元朗见此很是奇怪。

    “这一个月来发生的事儿本王也知道了七七八八,可为什么这些人总想让我当他们的女婿?”

    高继纶脸色铁青,还有一丝忍俊不禁的模样没吱声,萧渐荣却在一旁抿嘴一笑。

    “殿下,您戏耍了千雪姐姐,她的性子虽然看着很温和,私下也是调皮的很,为了捉弄您,就偷偷在城中散播寿王快到适婚年纪,川蜀之地人杰地灵,想要在此娶一女子的谣言...”

    刘季述“嘿嘿”冷笑一声,

    “这些百姓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想当寿王妃,他们也配!”

    说完,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对着萧渐荣一笑,

    “兄长可没说你,咱家阿荣是最好的了!”

    萧渐荣低着头,“兄长莫要开玩笑了!”

    然后偷偷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李元朗,眼中神采一黯。

    李元朗自然听到了这句话中意思,心中也是一笑,却没有搭话。

    这时,他们路过一个十字街口,路却被人群挡住了。

    里三圈外三圈的,似乎中间正发生着什么有意思的事儿。

    李元朗踮起脚来看不太清楚,高继纶一按他的肩膀,“殿下,这是在杀被抓的山匪,还是不要看了!”

    他想了想,看人砍头的确不是什么赏心悦目的事,也就没往里面挤,绕道进了东川节度府。

    颜庆复正坐在后堂与几名文武官员讨论着什么事,见李元朗进来,就将题目全部打发走,“殿下,今日报您平安归来的奏章已经八百里加急地送往长安,老夫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本王的错,倒是连累了老令公,信鸽我已经发出去了,相信最多三五日南诏王隆舜就会收回边境的兵马,我们在那里的两万大军也可以调回来了。”

    颜庆复点了点头。

    “虽说是因为南诏撤兵,只是这番调动各镇兵马,会让人产生怀疑,还需要找另外一个借口才行。”

    李元朗笑了笑,“这也是本王来此的目的之一,刘局丞!”

    刘季述马上将手中捧着的一只长条木匣放到颜庆复的桌案上,并将之打开。

    里面是一卷绢布,还有一张皇绫封卷,上面用腊封封着。

    颜庆复一见,就马上想要跪下,却被李元朗拦住了。

    "老令公。这本非圣旨,不过是陛下附在工部行文下的一个赦令,三品之上可不必跪迎。"

    颜庆复点了点头,小心地将这个行文赦令打开一看,眼中不由得精光四射,

    “陛下要扩建成都府?”

    李元朗几步走到他面前,将那卷绢布展开,露出工部针对整个成都府的设计图纸。

    “您看如何?”

    颜庆复将眼睛凑近仔细看了许久,这才抬起头来,眼中爆出极为闪亮的光芒。

    “双江抱一城,朝廷和工部好大的手笔啊!”

    推荐:< 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 10px}</styl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