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九章 流言再起
    听了徐希这句话,陈师傅的眼眶一下红了,起身就要对徐希行礼,却被徐希一把按住肩膀。他也不敢硬生生挣脱怕伤了面前人,只得用力抓住椅子扶手颤声说道:“少东家!”

    都是做护院这一行,有些主家把护院当下人,动辄打骂不说,甚至还会推出去顶罪之类的事情,陈师傅听的耳朵都快起茧了。自己在希夷阁呆了这么久,虽然从未发生过这种事,但听多了自然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心,可怎么也没想到,今天少东家会说出这番话来。

    用力拍了拍陈师傅肩膀,徐希低声劝道:“好了,这几日陈师傅你不用到希夷阁来了,回家好好休息几天。放心,工钱会照常放的。”

    又说了几句,安抚完神情激动的陈师傅后,徐希才与徐云良坐上了回家的马车。

    在马车上见自家少爷一路沉默不语,徐云良想了想开口宽慰道:“少爷,眼下事情已经解决了,虽说陈师傅挂了彩,但大夫说了只是皮肉伤,养个几天就能恢复,不妨事的。”

    略微撩起窗帘,透过那丝缝隙看着马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徐希摇了摇头:“先不说佐藤和祁善龙会不会记恨,永田理这样频繁找上门来必是有所图。现下他虽然好说话,但如果我们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只怕同样不好相与。”

    徐希放下了帘子,轻叹一声看向徐云良:“国家积弱,寻常家百姓如刍狗。哪怕现在大

    清国倒了,这民国政府……”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徐云良也明白:如果民国政府真的厉害,这天津卫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外国租界,这些日本人也不会如此猖獗了。

    说到底,还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平日里上面的老爷们喊得震天响的什么自强之类……也只是喊喊罢了。

    哪怕是希夷阁,在如今这天津卫里,也得左支右杵处处陪着小心,方能勉强将这祖业支撑下去。

    想到此处,徐云良轻叹了一口气:“怪只怪,我们没遇到一个好世道。哪天真的天下太平了,大家才会真的有好日子过吧?”

    “希望……那天不要太远,不然……”徐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自希夷阁回来,徐希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到后院给父母请安,便看到小厮急慌慌跑了过来:“少爷,老爷叫您赶紧过去。”

    徐希应了一声,赶紧和小厮一起往徐文柏的书房走去。

    才刚进门不等他行礼,徐文柏便挥手让小厮退下,然后指了指身旁小几上的报纸。

    走上前拿起报纸一看,徐希看到头条面赫然写着希夷阁挖坟掘墓、盗宝敛财,昨日卖给日本人的两件宝贝就是从墓里新掘出来的。末了还有撰文人的短评,其中一句话还被特别加大号字印了出来:这种挖祖宗坟填自己钱包的行为,端的是令人不耻!

    又细细读了一边,放下手中报纸,徐希倒是不太在意,摇了摇头

    对徐文柏解释道:“昨日场面上人那么多,只要是没瞎,都能看得出那些东西并非新出土的,怎么可能是我希夷阁派人去挖的。”

    “话虽如此,但众口铄金不可不防。”徐文柏虽然将报纸交给徐希,但显然也没有太在意这报纸上的议论,把儿子叫过来的目的,也只是想看看他要如何应对此事。

    父亲的话让徐希再次摇了摇头:“昨日的报纸已经让之前施老太公、梅先生、那老板和希夷阁与日本人合作的谣言不攻自破,反而始作俑者的日本人,打了眼买了两个绝户的玩意儿回去,倒是成了大家伙的笑话。”

    “此时又是这种报道赶在风眼上蹿出来,明眼人怎么瞧不出来这是有人气不过,在针对咱们希夷阁,这一下日本人算是用力过度了。就像父亲您说过的一样,凡事不可太过,他们现在就犯了这个毛病。即便没有在场的人为我们希夷阁说话,冷它几天也就过去了。”

    徐文柏点了点头:“我以为你会很生气,要去跟那些人理论。”

    “今儿打上门的可是他们日本人,被赶出去的也是日本人。这面子里子都丢了,还不让他们胡乱叫上几声了?”徐希笑着提起茶壶,把徐文柏身旁空了的茶杯续满:“父亲您就放宽心吧,这事孩儿处理得过来。”

    徐文柏拿起茶杯呷了一口,又瞟了一眼淡定自若的儿子:“你这是在等吧?梅先生是个性格

    耿直的清贵人家,必不会保持沉默任由流言继续。作为昨日的见证人之一,又过手了那两个物件,此时被人泼了污水,他定会写上几笔针锋相对骂回去。”

    心思被父亲直接点破,徐希也没不好意思,点了点头承认道:“虽然不是刻意算计,但以梅先生、德贝勒的性格,看到今日这报纸,怕是不会轻易罢休。我们也不用说什么,直接安静看戏就好。大不了……九日后替德贝勒开雅集时,好好操办一下,顺便也请梅先生过来鉴赏一下珍玩。”

    见儿子早已经把事情安排妥当,徐文柏满意地微微颔首一副不再过问的模样,放下手中端着的茶杯看向徐云良:“徐春还要几日才得回转,这些日子,先麻烦云叔跟着光庆吧。”

    一直肃立于一旁的徐云良赶紧躬身应道:“是,老爷。”

    就如同徐希所料,下午时分,就有报纸登出了梅先生的长文。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看到的谷仓罐与磁州碗,从器物的形制到轴色光泽,甚至提到当时自己也有上手。

    以他的见地,这两件器物出土后的年份至少是数十上百年甚至更久,不然风吹雨打下,二者的器形与釉面不可能保存得那么好。

    这报纸一出,天津卫的老爷们权当是又看了场热闹。

    细心想来梅先生说的也在理,谷仓罐埋在土下就不说了,那磁州碗可是坟头扣,直接扣在坟头上的。如果从元朝到现

    如今,就算那坟中埋着的人冒了青烟,这么多年下来都没人打扰,但这几百年的时日风吹雨打日头晒的,那碗即便不碎成渣,只怕也早就没了形,哪里还会像照片里那样精致完整?

    这时已有明眼人瞧出是有人故意在这天津卫搅风搅雨,前有讹传施老太公和梅先生与日本人交好,后面又传那老板与希夷阁合起伙来向着日本人卖祖宗。

    这一盆污水泼过来,搁谁身上都不舒服,没看见那老板前几日见着人都绕道走吗?还有那刘老板,好不容易托着关系找上希夷阁办场雅集,结果自己都不敢去,只能直接取消了。

    凭白填了银钱进去,还连个砸水花的动静都没听着,谁想着都觉得憋屈!

    ","downloadAttribute":"1","onlytentHide":"0","preChapterUrl":"/r/552733660/?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2733660%&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56246102","summaryUrl":".cmread./sns//l/forum/?bookid=552733660","ChapterUrl":"/r/552733660/?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2733660%&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ChapterId":"556325241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