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二十三章:所图甚大
    李至刚弹劾詹闶,在东瀛屠杀十数万人,在琉球屠杀近两万人。虽有莫大功劳,却也难掩其罪。

    有人会搞事情,这是詹闶早就预料到的。可一出头就把事情搞这么大,还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严格来说,李志刚也属于靖难后归附的官员,行事应该紧跟阿棣的节奏才对。今天这样的做派,难不成早上出门没吃药吗?

    詹闶心忖自己和李至刚并没有太大的过节,无非就是当初没有答应帮他老乡,让他失去了一个发财的机会而已。

    即便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也得先看看这财路是不是你能走的。李至刚之前能做到参议,现在更是贵为一部尚书,脑子应该不会太缺才对啊。

    如今这毫无征兆的,连个试探都没有,出来就是搏命架势,不管不顾往要害处招呼,实在太蹊跷了。

    詹闶快速分析着,做出一个肯能性很大的结论,东瀛的利益让名教坐不住了。希望能够通过攻击和抹黑自己,从中偷取一些好处。

    这种套路在政治上,尤其是名教的政治上,其实并不算稀罕。名教之所以称为名教,就是因为他们以名、望作为最主要的政治资本之一。

    对内可以用名来抬高、吹捧自己,对外可以用名来打击敌人、对手,往往百试不爽,极为奏效。

    不管你什么人,多大的官,哪怕是皇亲国戚。只要被抹黑了,又不能当下自证清白,避嫌就会成为单选项。

    你这边避着嫌,对方就能针对你的人或事大下其手。轻则掺沙子、捞油水,重则全盘推翻或鸠占鹊巢,从古至今到未来,不外如是。

    名教讲究个“礼仪之邦”,人家打上门来都是以妥协为主,更别说对外扩张的侵略性屠杀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