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七十四章:封五王
    测试广告1(括号内时候加的——昨儿晚上喝大了,回来瞎几把写了一气,今天再看有点不合适,已经做了适当修改,衔接不上可以复读一下,抱歉!)

    日子该怎么过还得过,事情该怎么做还得做。墨子阁 詹闶不可能为了一点小小的不顺,就改变自己已经定好的发展路线。

    二月末,金陵的一营黑甲军一千零一十七人到达北平,短暂休整两天后,就投入到了燧发枪训练中。

    这一营人马由总掌黑甲军卫事的成阳侯张武,和已经升职到黑甲军第二卫四团千户团长的赵顺带队,而且是连维护所和后勤全都带来了,可见阿棣对燧发枪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詹闶也挺关心阿棣的安全,采用全新的枪械来增强皇城警卫,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行道教和整个天下未来的保障。

    这个时空里,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于历史记载的,和没有历史记载的事。历史的走向正在偏离航向,对于未来还会继续发生的更多变化,只是小心谨慎地应变,已经不够用了。

    草原局势的波谲云诡,燕藩靖难的提前结束,高产作物的快速推广……。所有的这一切,看似和大明朝廷内部全然无关,但身为始作俑者的詹闶却很清楚,自己的对手和敌人正在经受着什么。

    就简单说大明本土,国力越强大,百姓的生活越富足,名教的发展空间就越小。世界的透明度,和以至虚为基本盘的名教,是呈绝对反比的。

    至少在表面看来,名教要比已知历史中更加活跃。郑沂的自杀,任亨泰的阴谋,还有那位隐藏在幕后的大先生,都是在已知历史中不存在的。

    詹闶不敢保证,这一系列的变化,会引出多大的危机来。他自己,或者詹家,都没那么容易下手;于是看似身处重重保护中的阿棣,就会变成最红最亮的靶心。

    在名教徒看来,行道教能立足大明,并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是因为詹闶押对了阿棣靖难这个宝。

    如果阿棣不在了,名教的势力就可以扶朱胖胖这个傀儡上位,然后像迷你朱上位时候那样,把行道教从大明驱逐出去。

    现在和老朱刚驾崩那时候可不一样了,高产作物已经开始全面推广,行道教的很多技术也都铺开,詹闶还培养出了大量的工匠。

    哪怕像炼钢这类的技术,都不用太在意詹闶离开导致的停摆。只要熟练的工匠在手,一年不行就两年,三年不行就十年,有了足够的时间,总是能够还原出来的。

    不管名教中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詹闶都必须有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敌暗我明,还是面对没什么底线的敌人,数倍于其耗心费神,就是必然的了。

    要知道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他选择帮助阿棣靖难,就是想最大限度保住大明的人口。

    否则他当初大可以找个地方苟起来,默默发展几年之后,趁着靖难乱局夺取天下,不必再受任何人的牵制。

    所以说,保护阿棣的安全,维持现有局面下的稳定过渡,就是实现和平演变构想的重要基础。把最关键的利益保护起来,这就叫大局。

    总不能跟李自成、张献忠那些蝗虫般的乱匪一样,一上来就不管不顾,连基本战略都不考虑。以成百上千万人的性命为代价,给满洲野猪皮做好事,就为了过几天当匪首的瘾头,最终毛都没捞着一根。

    至于枪械,够用就行了。实在不够的话,就把北平城的前期工程稍微拖一拖,赶在更大范围扩张之前,多弄出他几万杆来。

    时光荏苒,四月下旬很快就到了,阿加莎和卡门顺利生产后,詹闶也再一次准备好了自己的金陵之行。等这一次回来之,就要着手办大事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