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六十九章:再立新功的曹老六
    测试广告1行道教弟子在总督衙门的官员中开始受到广泛好评和重视,这个在詹闶看来就是必然的结果。笔砚阁

    这些孩子不会参加科举,几乎就等于断绝了入仕的可能,完全没有威胁性。哪怕是内心阴暗狡诈的名教铁杆,为了让这些孩子卖力干活,也得给个好评,否则不就等于他们给自己找麻烦吗。

    而这还只是眼下,等到时间久了,行道教出身的人才越来越多,在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优势。这种优秀就会成为普遍现象,并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

    詹闶对这个也是有具体安排和长期计划的,而且相关计划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定好,哪怕从明末变成了明初,也只是小小做些微调就可以了。

    行道教表现越来越抢眼,引起普遍重视,被广为赞誉的同时,还得做好防备某些人下绊子的准备。

    到时候肯定会有一种声音出现,行道教的弟子如此优秀,理当为朝廷效力。而在这个声音的背后,很可能就是名教的阴谋。

    先把你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尴尬境地,让你只能在并入科举序列且逐渐被同化,和被以名教读书人为代表的上级利益阶层全面敌对之间,用二选一的方式,决定自己是被一刀砍死,还是慢慢病死。

    詹闶计划中,为了防止出现这局面,他的选择就是让行道教提前反守为攻,将自身变成病毒,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在无形中毁掉名教的根基。

    行道教的弟子在未来肯定是要入仕的,但这个入仕却不会跟名教有任何瓜葛,他们只会在最底层做最基础的工作。

    所有的人都将以“吏”为起步,在这个没有品级,也没什么地位,几乎相当于临时工的广阔平台上,掌控朝堂通往百姓的最后一层终端。

    但有出类拔萃者,也都会从九品小官,甚至是不入流的杂官做起。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入到普通百姓阶层中去,去了解、明白、支持百姓,也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再有往上的,也不会去某地为官一方,更不会进入中枢,而是跟在詹闶身边。接触具体的事务,学习新的知识和本事,不给他们被名教腐蚀和构陷的机会。

    等到时机真正合适,名教那些大老爷们就会发现,离开行道教他们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连政令都无法传达至底层,传达到了也是形如废纸。

    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他们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脱离人民群众的名教,要么接受改造脱胎换骨,要么被这片大海淹没魂飞魄散。

    而这个时机的到来,也就是行道教真正崛起,掌控天下的前奏了。腐朽而落后,只会躺在百姓尸骨堆中,吞噬血肉享受膏脂的反动旧势力,注定将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当然想要做到这个的前提,就是詹闶这个掌教,行道教的带头人,必须拥有足够的实力,去改变历史的走向,为行道教的成长提供养分。

    这一点对詹闶来说,其实并不难做到,他一直以来也都在努力去做。帮助阿棣靖难成功,跻身靖难第一功臣;提出开放商路、扩建北平城、向外扩张等等建议,都是他给未来做的准备,都是他提前预设并铺垫好的台阶。

    就眼下看来,行道教除了詹闶跟老和尚,并没有哪怕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哪怕有朝一日能广行天下,也不过是多些信徒而已,远不足以达到影响朝局的程度。

    虽然把行道教当做生死大敌,巴不得除之而后快,但至少在名教高层,并不觉得行道教能在短期之内造成巨大威胁。

    毕竟天下是要靠官员来治理的,而朝廷官员的选拔和升任,又都掌握在官员自己手中。就算皇帝想在科举之外另辟一条上升渠道,只要现有的官员反对,最终也只能是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