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二十章:三个选择
    测试广告1詹闶话一出口,语惊四座。燃字阁 不只是文武朝班中的大臣们,连殿内随侍的太监和大汉将军,以及金台上的阿棣,全都进入了发愣的节奏。

    偌大的奉天殿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每个人都能清楚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站在金台一侧的老郑,瞪大了眼睛看着詹闶,复杂的神情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震惊也好,还是惊讶也罢,却都不是因为有人偏袒孔家。负责查办孔氏织坊案子的官员会偏袒孔家,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无非是想说不想说,和愿管不愿管而已。

    包括阿棣本人,也不可能对此全无预料。只是如今天下初定,正在用人之际,他再不开心也只能憋着气捏起鼻子忍下来。

    想要清除掉名教集团在朝中的掌控势力,就先得忍着,忍到行道教气候大成,至少能够足以和名教平分秋色才行。

    可他是真没想到,有人的胆子竟然敢这么大。十几万两和六百万两之间的差距啊,孔家到底给了多少好处,还是说名教中真的有愿意为孔家舍生忘死的人?

    名教系统的文官们,在惊于孔家敛财之疯狂和胆子之大的同时,也对詹闶不讲规矩的行为充满惊骇和厌恶。

    朝中但凡大事要事,哪个不得先在下面沟通之后,才给皇帝上折子。凡事留下三分余地,这才是官场的规则。

    像他这样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只管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没有半点取舍的态度。今后名教出身的官员在朝中行走,岂不是个个都得夹着尾巴?

    行道教果然天生就是名教的死对头,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对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致命的威胁。

    只有少部分参与了审核孔氏织坊案的官员,被詹闶的话吓出浑身冷汗。如果不是咬牙强撑,估计已经形如筛糠了。

    后悔已经占据了他们的主要意识,仅剩不多的部分也被怨恨所填补。任他们哪个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朝廷为什么要给孔家国公的殊荣,连曲阜的知县都必须指定孔家的人来当,还不就是想通过这个举动拉拢读书人吗。

    所以但凡对上孔家的事情,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差不多能过得去就行了。只要能在皇帝那儿有个说法,谁都不会太过计较。

    可是孔家这次真的玩得有点大,远远超出了正常官场规则能够遮掩的程度。现在连帮着他们遮掩的人,都要跟真倒霉。

    你说你勾结藩王护卫私下买卖军械,看不准时机惹上詹闶这个怪物也就罢了。出了事有人替你们遮掩,可你起码说个实话呀。

    当初孔家派来金陵的代表可是信誓旦旦地说了,前后的账目加起来拢共六十多万两。查办官员才敢收了他们的好处,帮着改成十几万两。

    可现在人家事主站出来了,认定他们涉案的金额高达六百万两以上。不小于十倍的差距,想破头都想不出个哪怕能勉强搪塞的借口啊。

    在孔家和詹闶给出的两个数字之间,他们本能地选择了相信詹闶的说法。毕竟新式织机就是詹闶发明的,詹家的买卖规模也非常大,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自然是相当熟悉。

    而且他作为发起索赔的人,是处于被动的一方,肯定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要知道文官们几乎全都会向着孔家,不向着孔家的也会尽可能保持中立,可没谁会给他开什么门路。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相信,让他们的心态变得极不稳定。一面恨孔家在这种事上都不说实话,事到临头还要连环做手脚;另一面又恨詹闶把事情捅破,让他们陷于无法自处的危险境地。

    当然,对詹闶的恨意肯定会更盛几筹。不管怎么说,从新式织机的发明到现在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