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一章:要按我教规矩来
    测试广告1  为什么更漂亮的郑旦没什么人知道,稍差半筹的西施却天下闻名,众人称颂。随梦小说网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贫道只是随口一提,吴知县不必为难。”看着吴进一脸严重便秘的表情,詹闶还是挥抬手阻止了他接话,万一这货为了讨好上官而瞎几把胡说,坏的可是自己的名声。

    实际上也是詹闶的身份作怪,吴知县在他面前说句话都得脑子里过两个圈,就怕哪个词没用对给自己惹出麻烦。

    真要讨论郑旦和西施之间的问题,哪用得着什么严谨,都已经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了,想怎么打扮不行。

    按照官方史料的记载,郑旦死在了吴国。有人觉得,她可能是因为怀上了吴王夫差的孩子,进而爱上了吴王,属于是变节了的,所以不应该被铭记。

    也有人觉得,西施之所以名气更大,是因为她和范蠡的爱情故事,才被逃不过世俗纠缠的痴男怨女们深深记住。

    其实,如果不分辨历史的真假属性,想要得出一个结论并不难。认真过一遍西施的传说,以及后世对西施的评价和形容,至少能得出两点。

    首先,西施是个善于炒作的心机彪,更懂得如何推广自己。试想一个身体柔弱,还犯有严重肠胃疾病的女人,怎么能够在那个时代担任间谍这样的工作呢?

    西子捧心就是人设,有了人设就更容易被人提及,讨论多了自然会成为话题人物,也就是所谓的热点。

    其次,后世文人的无下限吹捧,给了西施这个人物更广阔的的传播空间。自从秦汉之后,中国的文人们越来越弱,非娇柔体弱的未成年不能驾驭,病态的西施自然就比会舞剑的郑旦更受欢迎了。

    而传说终归是传说,代替不了现实。西施被那么多文人吹捧、意淫,实际上她的人生却要比郑旦惨痛太多。

    郑旦好歹是为了任务而牺牲的,没有了目睹成功之后悲剧的条件。她死的时候,也许是带着强烈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西施倒是成功了,也安全返回越国了。但等待她的却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条将会装着她被扔进滚滚江水的牛皮袋子。

    没错,西施和范蠡的故事都是编的,满足某一部分人群的扭曲思想和无耻目的。范蠡在告别够贱后,带着家人老婆孩子离开,其中并没有西施。

    认可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西施被够贱瞄上了;偏少数的说法是,西施回到越国后开始勾搭够贱。反正不管哪样吧,够贱的老婆受不了这个事,直接把西施装麻袋沉江了。

    话说回来,反正谁也不知道历史有几成可信,那么就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西施这么会炒作,在战国时代就熟练掌握了利用舆论的技巧,哪怕再是尊重英雄,够贱的老婆也无法接受一个如此高段位的心机彪吧。万一她心机再起,跟够贱的后宫里兴风作浪怎么办?

    简单游览过了苎萝村,前往陶朱山之前,詹闶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让诸暨这个地方的人记住自己。

    想了想,对吴进道“吴知县,贫道待不了几天就得离开,还有件事要托付给你。稍后贫道会支给你五千贯,拜托你在苎萝村寻地建一座郑旦亭,纪念这种为国奉献的伟大女性,还请费心了。”

    詹闶能说出有事拜托的话,吴进根本就不带考虑的,忙应承道“公爷言重了,下官可当不得您拜托,必然尽心尽力办好这桩事。”

    说完稍顿了顿,又觉得应该再努力上进一点,就尝试着问詹闶“公爷要建这郑旦亭,是诸暨的福气啊。下官斗胆,讨公爷一幅字,镌刻于亭内,也好叫本地百姓都沾沾公爷的仙气。”

    靖难之役打了两年多,阿棣登基都三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