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四章:行刺
    测试广告1  詹闶看到这个人,心里就无比的腻歪。笔神阁 有后人说他是明朝第一刺客,忠勇刚烈之士,实际上就是个不开眼的反动派。

    《明史》记载他上朝的时候怀揣利刃准备搞刺杀,结果被占卜术士一句“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提醒了阿棣,然后得了个凌迟和瓜蔓抄的巨赏。

    这段记载,是大汉奸张廷玉编的,没错,就是编的,撑死了再抄点什么民间传说和不靠谱的野史,可信度几乎没有。

    前面已经说过了,百官上朝的时候,所送的奏折要么皇帝自己看,要么由指定的人选诵读。大臣奏对,最多也就是到了御座所在的金台前面,他哪来的机会刺杀?

    退一万步讲,哪怕是到了君臣距离可以很近的武英殿,也有皇帝的贴身太监伺候,阿棣还是个勇武的马上皇帝,他得多牛逼,武艺得多高超,才能完成刺杀的行为。

    根据某些散碎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基本就可以找到其中大致脉络。对景清这种人的吹捧,只不过是名教内部自我扬名的手段和炒作而已。

    景清刺杀阿棣,真实发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但事情经过却不可能有那么夸张。所谓的占卜术士预警,大概率就是同伙出卖,或者把失败归咎于老天不开眼。名教一贯的做派就是如此,并不稀罕。

    如果阴谋论一点,那就可以把思维发散出去。景清在迷你朱时期就是御史大夫,迷你朱把“都御史”更名为古老的称呼“御史大夫”,官位品级也提升到了正一品,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但是到了阿棣上位,直接恢复到老朱时代的规矩。好听、反古、逼格高的御史大夫换回都御史,品级也降回到正二品。你这让一个刚出头没几年,才学会享受趾高气昂、作威作福的“御史台”老大怎么能接受得了。

    本以为和阿棣也算老相识了,投降也是第一拨投降的,就算不给个爵位,至少不该降级吧。茹瑺不过是王八走鳖运抢了个劝进的头功,就封了忠诚伯,相比之下自己就委屈得很了。

    嫌官帽子小,心里委屈,那怎么办呢?努力上进就不用想了,再上进也很难冲击一品大员的级别。那就只有兵行险着这一条路,以忠孝节义的名声,为自己换取一个进身之阶。

    只是他错误地理解了阿棣和老朱的相像之处,也没搞明白所谓“忠臣义士”该是个什么样子,到最后落得个悲剧收场。

    怀揣利刃,也许并不是为了刺杀,或者就是想说“我要保护陛下”,但是阿棣不会相信,别人也不会相信。

    而那句“欲为故主报仇耳!”,相信也不会真实存在过。总之给螨清当奴隶的文人编《明史》,真的没什么可信度。

    至于说瓜蔓抄的故事,更是胡编滥造,跟方孝孺的灭十足,铁铉的“割掉耳鼻下油锅,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都是一个意思。

    阿棣刚登基上位,要做的是稳定天下,动不动搞那么多惨无人道的酷刑和连坐,他到底还想不想当好这个皇帝?

    就算景清真的为了迷你朱尽忠,可他难道就不会想想,阿棣被他干掉之后,大明天下该有谁来掌舵,谁又能够撑得起这副重担?

    阿棣再怎么说也是老朱的儿子,又不是异族入侵了,老朱家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就好,至于这么着急上头吗。

    当然如果要说名教执掌天下,再换个迷你猪那样昏庸无能的傀儡皇帝上来,这么做还真是标准选择。

    最后结果虽然没达成,但也没白浪费了。景清的死,给名教众人带来了大量创作灵感,各种野史、话本、传说等等,又多了一个故事可讲。

    甚至衍生出了景清年少聪慧,身负异禀的前传性故事。说什么鬼神都不敢接近景清,他写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