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八十三章 贩卖袈裟【求订阅】
    第二百八十二章水陆道场

    最后群臣得出结论:“自古以来,人人都说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还希望陛下圣鉴明裁,兴佛道,举办水陆大会,超度亡灵。"

    唐太宗本来就被那宫墙之外传来的鬼哭狼嚎声,扰得是心烦意乱,想要尽快清除心中孽障,此番听到群臣如此说,当即道:"言之有理,若是再有人贩反对,便以罪处之。”

    随后,他便让魏征和萧?、张道源三人,邀请诸佛,从中选举-

    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并且下令,若是再有毁僧谤佛者,依法斩断其臂。

    这三位朝臣把众僧聚集在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最后选得一名得道高僧。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自小被法明长老收养,自小持斋受戒,在寺庙中长大的玄奘是也。

    他灵通本名号金蝉,投胎落地恶党。

    他父亲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更是当朝丞相,位极人臣。

    可他却出身时,命犯落江星,最后不得不随波逐浪,漂流到海岛金山中,被法明长老所收养。

    现如今他父亲昭雪冤屈,一家人在长安城之中。

    魏征和萧?、张道源三人调查一番,发现玄奘出身良家,德行又高。

    非但如此,在学问方面,陈玄奘更是干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一不会。

    在重重考察之后,魏征和萧?、张道源选中了陈玄奘作为得道高僧来主持水陆大会。

    那陈玄奘被太宗皇帝授予大阐官爵和五彩织金袈装,毗卢帽一顶。太宗皇帝让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玄奘领旨之后,便到化生寺里,聚集众僧人,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佛乐。

    最后他选出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在本年的九月初三,黄道吉日之时,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太宗皇帝和文武国威皇亲,也都拈香听讲,一起超度亡灵。正所谓是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彩霞摇。宝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

    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霉霭透清露。

    真是瑞气万干,祥光万道。

    那僧人把玄奘写好的榜单递给唐太宗,唐太宗接过一看,发现上面写着: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愁。

    唐太宗知道,这是玄奘为了超度亡魂所写。

    他不禁满心欢喜,对众僧道:"尔等秉立丹衷,切记不可怠慢了佛事。等到功德圆满,福有所归,朕必定重赏你们,决不让你们白白辛苦。”

    众僧人闻言,纷纷叩头谢恩,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超度亡魂为大唐积累功德。

    话说这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在领了如来佛祖的旨意之后,便经常在长安城大街上访察取经的善人,只不过善人难寻,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她还是没有遇到真正有德行,可以去西天取经的人。这天,她突然听说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水陆大会,她便前去观看。

    在看到法师坛主江流儿之时,观世音菩萨掐指一算,发现这能去西天取经的有缘人正是陈玄奘是也。

    原来,这陈玄奘乃是极乐中下凡来的佛子,也是当初她专门安排人送入满堂娇腹中的孩子。

    观世音菩萨见到陈玄奘,心中十分欢喜,她便拿着如来佛祖赏赐的宝贝,来到长街之上,和惠岸行者一起叫卖。

    佛祖赐予的宝贝有三件:锦?异宝袈装、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观世音菩萨思量一番后,把金紧禁三个箍儿先收藏了起来,只把锦?异宝袈裟和九环锡杖拿出来叫卖。

    这长安城里,有不少没有被选中做水陆道法的愚蠢僧人,他们德行和学识都不够,可口袋中却有几贯钱钞。

    他们看到观世音菩萨变化出的疥癫和尚,身穿着破衲衣,还赤脚光头,便心生不屑。

    在看到观世音菩萨手中的锦?异宝袈裟,艳艳生光,便又忍不住上前问道:"癫和尚,你这架裟要卖多少价钱?"

    观世音菩萨淡淡道:"架装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那愚僧冷笑一声,指着观世音菩萨和惠岸行者道:"这两个癫和尚就是两个我疯子!傻子!就这两件粗物,也能卖得七干两银子?真是笑话!”

    他骂骂咧咧一通之后,还觉得不解气,便又道:“难不成说这架装穿在身上能长生不老?还是能得道成佛,就算穿上能成佛成祖,那也值不了这么多钱!赶紧拿走!赶紧拿走,谁爱买不买,反正我是不买!"

    那观世音菩萨闻言,也不和他争吵,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带着惠岸行者继续往前走去。

    两人走了许久,才来873到东华门前。

    两人刚到,便遇到宰相萧?散朝而回,随行的侍卫呵斥着,让大家散开。

    观世音菩萨却丝毫没有要避让的意思,她拿着袈装走到接到中央,径直朝宰相走去。

    那宰相见有人过来,便勒马观看。

    他看那袈裟艳艳生光,不似凡品,便让手下之人上前询问观世音菩萨她手中的这件架装卖多少钱。

    观世音菩萨和之前一样道:"袈裂要价五干两,锡杖二干两。”

    过高了。

    饶是萧?是朝中一品大员,见识颇广,也觉得这七干两的要价太他不解道:"这架裟有何神奇之处,竟然值这般高价?"

    观世音菩萨道:"袈装有好处,也有不好处,有要钱地卖法,有不要钱的卖法。

    萧?听得有些迷糊,便问道:"何为好处?何为不好之处?"

    观世音菩萨莞尔一笑道:"着了我袈装,可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这便是这件裂裂能带来的好处,可若是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只看到我这裂袋需要七千两银子,这便是不好处。".看小说,就来5G小说网! 速度飞快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