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八章 渔樵之争
    第二百七十七章家人团聚

    满堂娇看到收回来的僧侣鞋子,便对刘洪道:"既然僧鞋已经收齐了,不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寺院,可以让我去还愿?"

    刘洪思量一番道:"这江州有个金山寺、焦山寺,两个寺庙都可以还愿,看你想要去哪个寺庙里。

    满堂娇点了点头道:“久闻金山寺世代受到香火供奉,里面又有德高望重的主持,是个再好不过的寺院,我就去金山寺还愿吧。"刘洪听了后,当即就让王、李二衙置办船只,送满堂娇去金山寺还愿。

    满堂娇带了身边的心腹丫鬟,往金山寺而去。

    那天玄奘见过满堂娇之后,便回到了寺庙之中,把一路上所见所闻,和见到母亲满堂娇的经过,都告诉了法明长老。

    法明长老听说玄奘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满堂娇,甚是为他感到高兴,只觉得了却了一桩心事。

    08玄奘则日日期盼着满堂娇的到来。

    话说满堂娇所坐的船只走了一夜之后,便让一个丫鬟坐小船先行,去金山寺中通报主持,说是她家夫人要来寺中还愿。法明长老听了之后,便率领众僧人一起出寺庙迎接。

    话说满堂娇和玄奘在寺庙中相聚,母子二人痛哭一通后,满堂娇拉着玄奘的手道:“今日你我母子二人在寺庙中相聚,定然会被那刘贼知晓,到时候他肯定会派人来谋害你的性命。

    玄奘从小在寺庙中长大,每日之事,便是学习佛法,未曾经历过这种险恶的事端,他有些惊慌道:"母亲,那我该如何?"

    满堂娇拉住玄奘的手道:"我儿莫怕,为娘赠送你一只香环,你那着这只香环到洪州西北之地去,那里距离这里大约有一千五百里的路程。

    见玄奘接过香环,满堂娇又道:"等到你过去之后,你去那里的万花店中找一个姓张氏的老人,她是是你父亲生身之母,我的婆婆,你的祖母,当时她身体抱恙,我们把她留在那里,当年我们本来是打算在江州安顿好之后,再把她接过来,谁知路上遭到此等变故,她年迈体弱,必定是孤苦伶仃,你先去安顿好她。""母亲放心,待我找到婆婆之后,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婆婆的。"玄奘红着眼睛点头道。

    满堂娇欣慰道:“你安顿好你祖母之后,便去唐王皇城中的金殿左边,殷开山丞相家,这是我生身之父母所住之处。”

    正说着,满堂娇拿出一封书信递给玄奘,并嘱咐道:"你拿着这封书信,把它交给你的外公,让你的外公递交给唐王,等到那个时候唐王必定会派出人马来此,擒杀此贼,为你的父亲报仇,等到那个时候,我也就能安全脱身了。”

    "母亲放心,我一定会办妥这件事情,救母亲脱离险境,并为父亲报仇。”玄奘保证道。

    满堂娇点点头嘱咐道:"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免得被那刘贼察觉到异样,派人到这里查看,你去西北之地的这一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行事,母亲在这里等你回来。”

    “我一定会注意安全,还请母亲也保重自己。"玄奘一边说一边送满堂娇出门。

    等两人到了岸边,满堂娇又叮嘱玄奘几句,这才依依不舍,乘舟离开。

    玄奘一路来到西北之地后,便去了万花楼寻找他的祖母,可惜他的祖母早就不在那里。

    他多方打听之后,才找到寄居在破烂寺庙之中的张氏。

    此时的张氏孤苦伶们,衣衫褴楼,满身污秽,每日靠乞讨为生,过得很是凄楚。

    玄奘看到她,便觉得心酸不已,他上前道:"祖母,我是陈光蕊之子江流,母亲让我来找你了。”

    "光蕊?我儿?"张氏惊愕地看着玄奘道。

    “祖母,爹爹他在前去江州的路上就被人谋害了。"玄奘再次说起这件事,还是忍不住红了眼。

    头痛哭。

    玄奘把这些年发生的事情给张氏细细讲了一遍之后,祖孙两是抱之后,玄奘就租赁了一间屋子,让张氏暂且住下。

    他则启程去了长安城,寻找他的姥爷姥姥,把母亲的信交给了丞相。丞相老两口十八年来从未收到过女儿的来信,一直奇怪女儿和女婿为什么从来没有回家省亲过。

    此番二人看到信中所写,心中疑惑顿时解开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愤怒和震惊,丞相当即更衣进入朝廷,面见太宗,把事情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

    陈光蕊乃是唐太宗亲封的状元,如今却被刘贼谋害,还冒名顶替了十八年。

    唐太宗闻言,勃然大怒,只觉得刘洪藐视皇权威严,视朝廷法律于无物,他立马就下令,派人前去捉拿刘洪。

    刘洪伏诛,玄奘、张氏、满堂娇三人重新团聚,三人来到当年陈光蕊死去的地方,祭奠陈光蕊。

    那巡海夜叉听到之后,便把事情禀告给了龙王。

    出海。

    龙王掐指一算,见时机603已到,便给陈光蕊还魂,让夜叉送他自此,玄奘一家人得已团聚,皆大欢喜。

    陈光蕊这是十八年来,一直伴随在龙王身边,他本就勤敏好学,那龙王乃是仙人之身,自然是博览众长,通玄妙之理,陈光蕊耳濡目染,早已经是今非昔比。

    唐太宗见他博学睿智,通晓大道,便授予他学士之职,让他随朝理政。

    陈光蕊一家人便留在了长安城中。

    这长安城中,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自是热闹非凡。这长安城在帝王脚下,又是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的形胜之地,自然是人杰地灵。

    不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才之中更有人才在。

    这长安城外的泾河岸边,有两个公认的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另外一个是樵夫,名唤李定。

    他两人都不是登科的进士,却又和一般樵夫渔翁不同,两人皆能识文断字,寄情于山水之中,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

    这天,李定和张稍二人一起,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的柴火和钓到的锦鲤后,一同进入酒馆之中,吃到半酣.看小说,就来5G小说网! 速度飞快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