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三章 韩国灭亡【求全订求自订】
    第二百三十三章韩国灭亡

    史书上对这一段的记载也变得极其简单,以至于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日颖川。

    han国地处中原,在诸侯国之中,处于中枢地位,可以说为天下之枢纽。

    秦国在占领han国之后,东出再无阻碍。

    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战略,han国被灭,接下来便是赵国。只是赵国自古出良将,战国有四大名将,除了秦国的白起、王剪之外,另外两名,皆出自赵国,一个是投奔魏国的老将廉颇,另外一个便是支撑赵国于崩塌之际的李牧。

    赵国的北边是雁门郡,此地自古和匈奴相接壤。

    匈奴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趁着你国有内忧或者外患之时,过来趁火打劫。

    匈奴骁勇好战,自小都是在草原上生活,擅长骑马,机动性强而且经常是打完抢完就走,消失在茫茫草原之内,让你无处可找。一般和匈奴接壤的国家,基本上对匈奴的政策都是防御为主,不管是赵国,还是秦国,都是如此。

    当然,若是能抓住良机,中原各国,也会伺机而动,重创匈奴。

    630李牧便长期驻守在赵国代地的雁门郡,防备匈奴来犯。

    他制定出规则道:"要是匈奴来入侵,就必须快速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若是有胆敢上前与匈奴主动纠缠的人,就地处决。有他这个命令在,匈奴每次入侵雁门,驻扎在高台之上的士兵便点燃烽火警示军队。士兵们接到烽火信号之后,便会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任凭匈奴叫喊,就是不出战。这个战略,和当年廉颇消耗秦军的战略如出一辙。李牧和廉颇一样,都是非常擅长观察形势的人。

    他知道,匈奴生存的环境和他们不同。

    秋天一过,冬天大雪压境,对匈奴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只要他们防守得当,积极储备实力,便可以自行消耗掉匈奴。等到匈奴处于困境之时,他们一鼓作气,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类似道理。

    像这样过了好久,李牧带领的军队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胜利,可代地雁门郡的军事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

    时间一长,匈奴无法得逞,更没有办法抢掠物资,眼看着他们就要陷入困境,匈奴便使出了当初秦军对赵军的一招,开始实施攻心战略。

    他们开始散播谣言,说是李牧胆小,根本不敢出兵迎战,只能这样退而避战,甚至到最后开始羞辱赵国,说他们根本不敢和匈奴-

    战。

    李牧长时间拒不出战,也引起了他旗下士兵,以及朝廷官员的不满,觉得他这是在退而避战,害怕匈奴,没有领将之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赵王被挑拨成功。

    赵王修书斥责李牧退而不战,损害赵国国威,让他立马派兵出战,给匈奴以重创。

    李牧接令,并不执行,在匈奴前来挑衅之时,还是鸣鼓收金,退兵于城门之中。

    赵王得到消息之后,大怒不已。

    他立马以李牧违抗军令之名,把李牧召回,撤了李牧的将军之职,派别人去代地,带兵重创匈奴。

    李牧被撤职之后,也不多说,便回到自己家休养去了。

    在这之后的一年多里,匈奴每次聚兵来侵犯,雁门郡的守城将领就出兵交战。

    可不管是哪一位守城将领领兵出城,与匈奴交战,都是屡战屡败。

    匈奴攻入城中抢掠,如入无人之地。

    到最后,雁门郡这一代,百姓们伤亡极大,甚至没有办法耕田、放牧。

    赵王无奈(ccac)之下,只能厚着脸皮,让人去请李牧出任守城大将。

    李牧却是闭门不出,坚持推脱说自己身体不适。代地雁门郡这些年除了李牧为守城大将之时,可以抵御匈奴,让匈奴没有办法入侵,除此之外,其他守城大将都是屡战屡败,无法抵御匈奴。

    为了扫除匈奴这个后顾之忧,赵王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请李牧,让他作为守城大将,领兵抵御匈奴。

    李牧无奈,他在朝廷之上,对赵王道:“既然大王一定要用我,我就把丑话说在前面,我做守城大将,还会像以前那样做,大王同意,我才敢领命守城。"

    赵王闻言,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李牧领兵再次驻守雁门,任由匈奴如何嘲讽,都是紧闭城门,不去理会。

    在城内,李牧则是大举练兵。

    日积月累之下,李牧旗下的军队越发精练,大有锐不可当之势。

    李牧见一切准备妥当,便开始实施对匈奴的围歼计划。

    他趁着匈奴首领带着小股人马入侵,便假装失败,把城中的几千军马留下,丢弃给匈奴,带兵败走。

    一直以来,李牧对匈奴都是退而避战,从未与其正面交锋。

    时间一长,匈奴人也都觉得李牧是胆小鼠辈,根本不敢和他们正面作战,此番见李牧率兵逃走,便真的以为是李牧败走。

    自从李牧守城以来,他们很久都没有抢掠过物资了,匈奴首领就赶紧把李牧败走的消息传给了大单于。

    匈奴大单于接到消息之后,喜不自胜,当即亲自率领大批人马入侵雁门郡。

    等到他们进城之后,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四周都是李牧布下的奇兵,可谓是前后左右,都是李牧之兵。

    他们以为他们包围俘虏了那几千人马,其实是他们被李牧引入圈中,围攻了。

    李牧安排军队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匈奴。

    前后左右,内外夹击之下,李牧大败匈奴,杀死匈奴十多万人马。

    匈奴军队本就是几个部落人马纠集在一起,形成的军队。

    李牧在获胜之后,趁胜追击一举灭了檐褴,打败了对赵国边界骚扰不断的东胡部落,还一举收降了林胡部落。

    单于大败之下,为了保命,只能逃跑,不敢再骚扰赵国。

    可以说,李牧用一战大败匈奴,为赵国边境换来了十年的和平也为赵国在其他战线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减轻了压力。看小说,就来5G小说网! 速度飞快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