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 以西方为中心论的历史观,该歇歇了!【求评价票,求一切!】
    第四十二章以西方为中心论的历史观,该歇歇了!【求评价票,求一切!】

    罗旭没有停歇,还在继续讲解。

    “为了教育子孙不忘本,他们以“昭武”为姓。”

    “康国,源于汉朝时的康居,在中亚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控制力。”

    “《魏书·西域传》中有相关记载:”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

    “……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

    “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名为强国,西域诸国多归之。”

    “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

    “所以自华夏南北朝起,著名的“昭武九姓”,即以“昭武”为姓的九个国家,出现在华夏史册。”

    “尤其在隋唐时期,昭武九姓甚为活跃。”

    “《新唐书·西域传》中写道:”

    “康者……君姓温,本月氏人。”

    “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

    “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对于“枝庶分王”,在《隋书·西域传》有更明确的描述:”

    “(米国)其城主姓昭武,康国王之支庶……(何国)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族类,……(乌那曷国)王姓昭武,亦康国种类,……(穆国)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种类也……”

    “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的国君,出自于大月氏的同一个家族,其源头是在汉朝时建立康居国的那个家族。”

    “牢记祖地,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自古以来,华夏人便将祖地放在姓氏之前,如琅琊王、太原王,清河崔、博陵崔。”

    “由此可知,这一支大月氏以“昭武”为姓,意在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他们的祖地!”

    “而关于“昭武”,《汉书·地理志》中有相关记载:”

    “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县十:……昭武,莽曰渠武。”

    “即,汉武帝击败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在张掖郡下设有一个昭武县(现甘薯临泽县一带)。”

    “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大月氏人的祖居地。”

    “另外,根据《隋书·西域传》中的记载:”

    “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

    “其王姓昭武,字顺达,康国王之宗族。”

    “即隋朝的时候,罽宾更名为漕国,国王改姓昭武,由康国王之宗族世袭,进入唐朝后,又改回原名罽宾。”

    “而罽宾国正位于南亚的克什米尔。”

    “所以,无论你们是否还有质疑,东方文化西传是毋庸置疑的!”

    “依然是之前的理论,弱国总是会向强国学习,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

    “而昭武九姓,便是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强国!”

    “所以无论是北匈奴西迁,还是更早的大月氏南迁,都是东方文化向西方传播。”

    “甚至如今中亚,以及西亚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华夏子孙,炎黄后裔!”

    “而北匈奴西迁,只是将这一变化加剧!”

    罗旭掷地有声的说道。

    所有人都傻了,罗旭的脑袋里面,到底储存着多少知识,这是把历史,全都吃透了呀!

    另外,按照罗旭这么说,华夏貌似要多出一些兄弟国?!

    毕竟,月氏就是华夏早起的方国之一,并且与华夏之间的渊源,几乎从未断绝。

    另外,匈奴貌似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

    《汉书》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

    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夏桀被流放后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无论是哪一种,匈奴都是炎黄子孙的后裔。

    并且,这两个民族都被汉化的非常严重。

    而他们所占领的地方,自然就继承了华夏文明。

    因此,说那些曾被匈奴,与大月氏占领的国家,是华夏的兄弟国,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尤其是那些被长期占领的国家!

    而这正好更进一步证实,西方文明,起源于东方!

    为什么那些国家会被大月氏,被北匈奴轻易占领?

    显然是因为大月氏与北匈奴的文明等级更高。

    而无论是被汉朝被逼迫的只能西迁的北匈奴,还是华夏正统文明的旁支大月氏,文明等级自然都比不过作为文化中心的华夏!

    所以什么文明西来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只有东方文化西传,才是文明演变的正统!

    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西方为中心论的历史观,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