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5章:东洋半导体!(第1更)(求订阅!)
    第166章

    郑乾知道,只有自己拥有,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扼制。

    张栋梁已经在第二世界集团分部办公室那里上班,突然接到张亚芝打来的电话。

    张栋梁知道,老板要见他了。

    毕竟,已经给他半个多月时间了,如果还没有拿出一点有用东西来,那真的是是浪费了。

    像现在金融,漫画,游戏,张栋梁知道,第二世界集团在东洋已经开始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了。

    张栋梁来到时候,带上一个东洋人。

    这位东洋人叫前田正一,之前是东芝一位主管,这次第二世界集团招聘,他跳槽了。

    在半导体这个行业,他算得上是非常熟悉了。

    张栋梁开车和前田正一前来富士山别墅见~郑乾。

    在来到别墅,张栋梁和前田正一直接被张亚芝去见郑乾-。

    “老板,我来了。”

    郑乾发现,除了张栋梁外,还有一个人,一看就-是知道东洋人。

    “老板,这位是前田正一,原来是东芝一个半导体部门的主管,现在跳槽到我们公司任职副组长,他对于东洋的半导体非常了解。”

    “郑董事长,请让我以最高的礼仪向你打招呼。”

    前田正一弯腰低头非常恭恭敬敬和郑乾打招呼。

    “前田先生,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第二世界集团,希望你能够一直为公司干到退休。”

    现在东洋这边,主要都是东洋人才,这是避免不了的。

    在坐下来的时候,张栋梁把他和组员这些天收集到的半导体信息递给郑乾。

    根据这些天调查到的资料。

    张栋梁是越看惊讶!

    东洋进口半导体设备全盛时代年代前半段,主要靠着进口外国半导体设备而发展本国半导体产业的。

    东洋半导体,同样起源于M国的技术。

    1948年10月份,东洋东北大学电气通信研究所所长渡边宁教授与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电气实验所的驹形作次为中心,联合大学教授、东芝、东洋电气以及日立制作所的技术人员,开始了关于半导体相关的讨论会。

    1951年,东洋电气通信省(后来的NTT)武藏野通信研究所研发成功最初的点接触型晶体管。

    之后,许多研究者开始改善晶体管性能,当时的设备几乎都是自己生产。

    再之后,各个企业都为了晶体管工业化进行准备,其中也包括东京通信工业(后来的索尼)。东洋公司想要生产,必须与M国公司签订专利合同,于是就出现了各家公司抢占签订专利的事情。

    日立制作所与RCA,东洋电气与GE,三菱电机与WHE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但是,东京通信工业仅仅与贝尔研究所签订专利合约,却在1954年抢先量产了晶体管。

    东京通信工业的生产装置,几乎都是自己生产的,其实在当时,不仅仅是东京通信工业,上述的许多厂家也都着手了自己研发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生产。

    进入1950年后半段,东洋半导体厂家开始偏向于进口M国设备,因为M国设备的技术成熟,主要设备进口以丸红、日商岩井、兼松、住友商事等综合商社等为主体进行。

    比如,日商岩井,从1960年开始就着手进口库力索法工业的焊线机以及掩模板制造设备等;兼松在1965年成为GCA的掩模版设备总代理,之后又取得PerkinElmer以及AppliedMaterials的总代理资格;日立制作所一直与RCA合作进口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除此之外,Fairchild以及TI等半导体设备企业,也会主动的将设备出口到东洋销售。

    东洋国产化的开始M国设备大量进入东洋以后,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售后服务。

    而M国企业并未在东洋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且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比较长,东洋的半导体企业购买数量有限。

    在整体权衡之下,东洋的许多公司开始着手自社开发半导体生产设备。

    从1960年代开始,东洋公司就没有放弃设备国产化的任务。

    。。。

    1970年代,东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许多企业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同时随着东洋半导体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愈发的凸显,就需要有一个能够整合资源应对国际市场的机构,应运而生的就是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共同研究所。

    1976年,在川崎的NEC中央研究所内成立了一个官民结合的结构,名字为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共同研究所。

    很多人几乎没有听说过该机构,因为这个机构只存在了4年而已。但是这种方式,却被东洋很好的保留下来。

    其实,历史上,东洋的半导体在进入到1978年,差不多就是发展成这样了。

    0 ··求鲜花0 ···

    现在就是郑乾所经历的年代!

    接下来,郑乾前世经历的历史上的东洋半导体。

    东洋半导体产业的跃进时间回到1980年代,当时在全球比较有名的半导体公司有美系的TI、摩托罗拉,东洋系的有东洋电气、日立制作所、东芝等,欧系有飞利浦、西门子等。

    同样,世界市场也被美日欧三系所瓜分。

    M国企业当时从存量上来讲,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东洋企业逐渐将其份额蚕食。

    市场逐渐呈现M日竞争的态势,在1985年东洋电气正式成为世界首位,将M国企业挤掉王座。

    年,东洋三家企业独霸了排行榜前三的位置长达6年之久,东洋也迎来了“半导体王国”的顶峰。

    ... . .......

    东洋当时半导体产业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是因为作为产业基础的经济非常强势。

    1970年代,东洋经历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但是由于处在高速成长期,东洋开始从钢铁、造船、化学逐渐转向汽车以及电机等机械组装产业,以出口为主体,迎来了第二次增长**。

    。。。

    张栋梁和半导体组的成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从东洋的半导体从M国大量进口,到自己研发,到现在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发展。

    其实,也经历了三四十年,然后到自主研发,并且超越M国,其实已经是进入到八十年代了。

    不过,现在还早得很。

    郑乾发现,张栋梁他们调查的资料,和郑乾自己在智脑搜到的资料是差不多的,不过,现在张栋梁和半导体组成员,可以搜索到更多的详细资料。

    单从半导体这方面来说,郑乾还真的佩服东洋从学习到超越。

    但是,郑乾又想到前世经历的祖国。

    半导体技术,和东洋的发展几乎是差不多。

    从一开始大量进口,然后开始进行自己的研发,但是,开追赶M国半导体技术的时候,开始遭到了M国的扼杀和扼制,导致连光刻机和芯片都买不了。

    东洋的半导体是曾经处于世界巅峰的,但是,被M国不正当竞争给打败了,然后在M国的扶持下,高丽,湾湾等地的半导体芯片发展起来,逐步取代了东洋的地位。

    不得不说,历史真的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