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六章 平定颍川(第四更求鲜花)
    蔡振下令,颍川城的南门被打开,黄金大将管亥一挥手,便是带着身后大军缓缓而入。

    殊不知,城中四处早已设下了埋伏,这五万黄巾大军毫无防备,丝毫没有察觉他们已经深入险境。

    刘子政等人潜在暗处,观察着动向,等待着捕杀的最佳时机。

    此刻,蔡振已从城楼而下,带着几人上前迎接管亥。

    “恭迎将军入城…”

    蔡振的语气微微颤抖,只觉得身后传来一股寒意。

    见状,管亥微微皱眉:“蔡县令是不舒服吗?”

    蔡振急忙摇头:“没有,没有,将军威武,将士们更是英勇,小的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阵势,因此有些紧张…”

    闻言,管亥大笑一声:“哈哈,蔡县令不必紧张,以后,我们就是同道人。”

    片刻后,当最后也以为黄巾士卒进入颍川后,刘子政看准了时机,喝令之声乍然响彻!

    “放箭!”

    声落时,四周城楼之上,顿时窜出数千弓手,顷刻间,利箭如雨而下。

    “蔡振,你敢骗我!”

    黄巾大将管亥登时怒极。

    “不…不是,我…我,啊…”

    蔡振刚要解释,那管亥直接举起大刀,手起刀落,将他劈成了两段。

    那毫无防备的五万黄巾大军,在漫天箭矢之下根本无所遁藏,被乱箭穿心者不计其数。

    “杀!”

    箭雨过后,随着刘子政一声‘杀’,藏于暗处的三千八百名玄甲铁骑兵,瞬间冲杀出来,那些黄巾士卒慌乱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管亥,尔等以无反抗之力,还不速速下马投降?”

    刘子政身跨一丈青,缓缓出现在管亥面前。

    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管亥面色铁青:“你是幽州公子刘子政?”

    “正是。”

    刘子政淡然一笑,此战结局已定,管亥已无反转的可能。

    “不得不说,你们的计划的确十分完美,只可惜你们的对手是我,终究还是棋差一招。”

    管亥苦笑了一声:“刘子政,我们的确是小看了你,不过想让我们束手就擒,也没那么容易。”

    那黄金大将管亥,也并非泛泛之辈,事已至此,他唯有拼死一战。

    “将士们,随我杀出城去!”

    一声令下,那些原本节节败退的黄巾军,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竟开始发起了反扑,虽然已经死伤过半,但依旧有着不少士卒。

    一时间,竟是抵挡住了玄甲铁骑兵的冲击。

    这一幕,不禁让刘子政感到有些意外,比起他先前击杀的程远志、波才之流,这个管亥的领兵能力,明显要比他们高上一筹,不过也仅限于此。

    “勇气可嘉,可实力么…就差了不少…”

    刘子政摆了摆手,身后一将猛然冲出,直奔黄巾大将管亥而去,手中大刀拖在地上,拉出一道火花。

    “匹夫受死!”

    忽听身后传来一声,管亥心中一惊,急忙转身,只见一红面长髯之将拍马而来,他不知关羽能为,举刀迎上。

    见状,关羽手腕翻转,挥刀而出,青龙偃月刀如猛虎扑食,呼啸而上!

    只听一声刺响,两刀相击之下,管亥手中大刀竟是直接被劈成了两半。

    战马之上,管亥当即倒吸一口凉气拍马便逃,关羽岂容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脱,快马追上,直接对着他的后心一刀劈下。

    足有八十二斤中的青龙偃月刀,劈在人的身上,绝无生还的可能。

    “呜啊…”

    管亥一声痛呼,当即跌下战马。

    “将军…”

    “将军死了…”

    混战之下,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那些黄巾士卒这才发现,管亥已经倒地身亡。

    他们的战意陡然下降,主将一死,他们再反抗下去也毫无意义,顿时纷纷下跪,缴械归降。

    这一战,击杀黄巾贼党三万五千人,俘虏一万五千人,算是略有收获。

    但同时,他们也战死了将近百位玄甲铁骑,以及上千名士卒,这是自刘子政打仗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

    ……

    “叮!恭喜宿主!斩杀黄巾士卒三万五千人,获得400枚兵种碎片!”

    “叮!恭喜宿主!击杀二流武将管亥,获得15枚武将碎片!”

    县令府中,刘子政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主公,府外有两位书生求见。”

    一名侍卫禀报道。

    两位书生?定是那颍川书院的学生。

    想到这里,刘子政当即说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后,两人款款而入,但这二人之中,却并没有此前为刘子政报信之人。

    “草民拜见公子!”

    见到刘子政后,两人齐齐行礼。

    “两位快快免礼!”

    刘子政急忙上前,将他们扶起。

    “这一次,多亏了公子出手相救,颍川的百姓才得以安然无恙。”

    其中一人抱拳道。

    “身为大汉臣子,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刘子政顿了顿,再度开口:“还未请教二位先生名讳。”

    “草民郭嘉,字奉孝。”

    “草民戏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