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零五章 模仿他笔迹的人
    深夜里,寒鸦扑翅,乌云遮月,顺天府的夜里漆黑成一团。

    东北角的一座小宅子里有人彻夜未眠,一直不停地搓着手里的信函,思考着到底要怎么做才好。

    沈兄,动手吗?

    容我再想想。

    那可是兵器,不论是谁做这事,都活不了。

    只是他他也不过是被人利用,抓不到他身后指使的人。

    难道就这么算了?梁成景不甘心。

    他先前被他们打压得那么厉害,半条命都被弄没了,如今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并且抓住了他们的把柄,他要是不趁机做做文章都对不起自己曾经在北疆吃过的苦头。

    景兄,你太急了,此事咱们不出马,并不代表放着不管。你别忘了昭州府的谢大人可是皇上的人。

    梁成景心神一晃,是了,他确实急了,连这事都忘了。

    这回换他们唱戏,咱们便看吧。

    听你的。梁成景应下。

    两年前的事情之所以会变成那样,全是因为他没有听从沈昀的劝告,以至于自己被贬到北疆吃沙子。

    而支持自己的沈家人还有好些其他人都被牵连。后来要不是沈昀献计,自己照做,恐怕现在都没有办法回来。

    这回他确实不能再激进了,凡事都冒一头,用沈昀的话他得稳着点来,稳中求胜。

    事情发展的比苏青宁和陶华宁想象的都快。五日后,便有消息传来。

    位于樊山之中另一处山谷被官兵夜袭,当中之人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而他们所制的兵器也全部被收剿入国库。

    其余被抓人等全以谋逆罪被当场判处极刑。

    陶华宁和苏青宁大喜,把消息告诉养伤的陶甲,他激动得当即从床上爬起来朝着两人磕了三个响头。

    这事儿主要是青宁想的招,你要谢便谢她。陶华宁指着苏青宁。

    虽然此事她也可以做,但是以他的办法,恐怕不会这么顺利。

    毕竟事儿办好了,但目前来说并没有人怀疑到他们身上。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之中,沈昀手握那封原版匿名信,眉头拧成了一座小山。

    这信函上面是他的字迹,竟然是他的字迹。

    虽然只写出了他字迹的形,没有写出神。但乍一看,却跟他的字迹一般无二。

    别人不知道,难道他自己还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写过这封信吗?

    他紧紧地捏住了,揉成一团随手扔在地上,但想想不甘心,又把它重新捡回来,慢慢地摊开,抚摸着上面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迹。

    他想他一定会弄清楚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六月底,昭州府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苏青宁和陶华宁启程回家。

    多日未曾归家,苏青宁一路上极为兴奋。就连吹拂在脸上的热风都忽略了。

    苏青宁到家的时候,苏大海于氏迎到了庄子外面。

    简直是望星星望月亮,一会儿问一声李耿她到了没,一会儿又使唤人到官道上看着有没有从州府那边回来的马车。

    如此往复好几次之后,苏青宁乘坐的新马车终于停在了苏记杂货铺面前。

    苏青宁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只见自家的铺子里生意依旧如昔,来往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客人,气氛闹得热火朝天的。

    不过她第一眼看到的还是苏大海和抱着孩子的于氏。

    爹娘苏青宁挤开赶车的陶甲一跃而下,冲着夫妇俩就奔了过去。

    青儿,青儿回来了。于氏母女连心,本来看的别的方向,但听到苏青宁的呼唤后,第一时间转了过来。

    苏大海反应略微有些慢了点,但还是转了过来,正好来得及被苏青宁一把抱住。

    苏青宁这回离家两个月有余,不离家不觉得,一离开家就会想家。她真是想念他们了。

    虽然他们俩不是她亲生的爹娘,但是相处这么长的时间以来,她早就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对她有原则的爱,对她的维护

    这一切都让她感动。

    苏大海面上笑得老泪都快流出来了,但看看四周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顿时觉得不自在了,轻轻拉了她一把:

    行了,青儿,咱们赶紧家去吧,省得让他们看着了,到时候要笑话咱们了。

    苏青宁看看四周的顾客吐吐舌头。

    这个年代不比她生活的时代,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很含蓄,不会像她这样冲上来就抱住自己的爹娘,而且还是大庭广众之下。

    不过她倒是不怕的,一则她脸皮厚,二则这么点子小事根本不足以引起她的羞愧。

    三则她觉得对父母亲的爱就要大声说出口。

    这事儿说起来在现代的时候还发生过一点小波折。

    她现代的爸妈都是很传统的人,教育她也都是按照标准的淑女范规则教育。

    但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个喜欢循规蹈矩守旧的人,因而常常都与父母亲闹茅盾,有时候有些话没有说彼此都压在心里,久了就很窝火,火着火着就会表现在日常相处上。

    父母亲跟她说话,不到两句话她就不耐烦,而且还时不时地顶两句嘴。

    父母亲有时候就包容了,但有时候也会被伤害到,不高兴回过来,她再怼过去。

    一来二去的就吵起来了。

    但经常都是父母亲被她气到,她倒是没心没肺的。

    直到有一回她把她母亲气病住院了,父亲生气之下才说出来。

    此时苏青宁才意识到,原来她跟双亲之间的摩擦和隔阂已经这么深了。

    她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的指点下,用拥抱和谈心来化解。

    那毕竟是自己的尊重父母,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迈不过的沟。

    后来她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坚持拥抱他们,抱着抱着便把三个之间的隔阂和摩擦便都抱没了。

    彼此说话也慢慢地越来越为对方考虑。

    所以有时候爱是需要有意识的培养的,也是需要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出来的。

    尤其等到她穿越到这本书里之后,苏青宁就越发能体会到这种感情。

    她后悔当时醒悟得太晚了,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疼爱她的父亲母亲

    所以如今她既然代替原主活在这里了,苏大海夫妇俩是真心疼爱她这个女儿的,那她又何必吝惜自己的感情,全身心投入,总没坏处。

    苏青宁笑着又再度抱了抱苏大海夫妇俩,还就着这个姿势逗了一回躺在于氏怀中呼呼大睡的小弟弟。

    于氏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爱怜地轻轻拍着她。

    苏青宁这才满意,回头招呼着陶甲帮她把马车赶进庄子里。

    苏大海一脸讶异:咦,这不是陶家的马车蛮,啷个要赶进来,陶少爷在上面?

    苏青宁笑了:嗨,瞧爹说的,这是咱家的马车,我在昭州府的时候让人定做的。

    以后咱们家要时常上府城和昭州去,以后说不定还要去更远的地方,骡车可不那么好使。

    骡子虽然也能拉车,但跟马一比就太逊色了。

    所以一有条件苏青宁就寻思着置办一辆马车。

    那陶少爷呢?于氏轻轻拍了拍小儿子的肩背,他拱了拱,似乎要醒了。

    宁哥儿留在宣州府了。

    此时距离秋日的乡试已经没有多久了,陶华宁原本是要把苏青宁安全送回到君山县城才想着再去宣州府。

    但路过那儿时,被他老爹的朋友喊住了,让他一定要留在宣州府,他要给他讲讲乡试需要注意的地方。

    苏青宁想着他这些日子与自己一起在昭州东逛西晃的,都没有像以前那样完全沉下心来读过书,便力劝他一定要听话。

    举业重要,要是耽搁了,陶老爷和陶夫人只怕要生气了。苏青宁劝服陶华宁,还说如果他不听,他们家庄子怕都不欢迎他去了。

    这句话成功地把陶华宁劝退了,他留在了宣州府,但依然把陶甲塞给了她,说是换做别人赶车他不放心。

    苏青宁只求他留在那儿,别的啥想法都没有了。听说是这么回事,苏大海放下了心。

    他还以为自家宝贝闺女跟人家陶大少爷闹崩了,所以不坐他们家马车,也不让他送了,害他白担心一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