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九章 何以解忧唯有吃
    苏青宁说着招呼沈昀一声,两人肩并肩往铺子里走去。

    李家兄弟在外面揽客,远远看到她立刻招呼,苏青宁示意他们自行去忙,她径直走进店里。

    彼时李耶正背着门口整理货架,听到有人进店的声音连身体都没来得及转过来就立刻大声招呼:哎,客人你好,想买点啥,小店今日开张,有好些新鲜吃食

    话说到一半转过来看到苏青宁,吃了一惊,剩下的话便被他咽了下去。

    小姐来了。他的脸上浮过一抹苦涩还有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惭愧。

    老爷小姐信任他才让他来当这个铺子的掌柜,可开张第一天生意就如此清淡,甚至那么好吃的柿饼和元宝干连张都没开,这全都是他经营有问题,对不起老爷小姐的信任。

    苏青宁看他耷拉着脑袋,满满的失落,知道他当时接过这家铺子的时候,一门心思想着要做强做大,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可如今第一天开张就这么冷清,他心里压力想必很大。

    苏青宁笑笑,虽然她现在也一点儿不轻松,但却并不认为她家的铺子会一直冷清下去。

    她把免费试吃的方法说出来,李耶睁大了眼睛,眼中闪过心疼。

    苏青宁解释她这么做的原因,就像她去烘焙店买糕点,每逢店里出新品了,都会划成一小份一小份的放在外面供客人免费试吃。

    吃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便会随手带上一份。

    听过后,李耶眸中依次闪过惊喜、心疼然后释然。

    苏青宁暗想恐怕李耶先前也有此想法,只是觉得自己做不得主,这才没有施行。

    当下把李家兄弟俩叫进来,苏青宁指导他们把元宝干、柿饼等新鲜吃食全都切成小块,用漂亮的瓷盘摆了,然后两个人再跑街上去宣传:新店开张,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这条街本就是君山县城中比较繁华的所在,此时又是人流量较大的时候。

    先前因为瞧着陌生大家只是看个热闹,并没有想要进门细瞧的打算。

    现在听得李家兄弟这么一吆喝便都被吸引了过来。

    毕竟谁人不想吃免费的午餐,谁人不想天上掉馅饼砸着自己。

    不一会儿在李家兄弟卖力的吆喝下店里就进来了一大批人。

    只是他们都站在摆得整齐漂亮的瓷盘前有些不敢动手。

    苏青宁坐在柜台里,适时看了一眼李耶,他立马反应过来上前招呼:来来来,小店新出的点心,各位只管尝,免费尝。

    掌柜的,当真免费尝,可别我们吃到嘴里了你就来问我们收钱了。有人嘻嘻笑着开玩笑。

    那哪能呀,这么多街坊邻居客人都看着听着的。李耶得心应手地招呼着众人。

    很快大家便开始各自挑选喜欢的吃起来。

    唔,好吃,好吃,这是什么呀。有人捏着一小块柿饼赞不绝口。

    还有这个薄薄脆脆的,真香,哇,我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还有,还有这个,元宝干甜甜糯糯的好吃,多少钱一斤?

    我来一斤。

    柿饼!是用柿子做的吗,好吃,我来两斤,哦,还有包装得这么漂亮的,给我来两包,我一会儿要去岳丈家,正好送礼。

    我也要,我也要。

    随着大家试吃结束,铺子里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

    第一批试吃的人基本上都买了,有那荷包充足的不仅称了散装的点心,还带了好几盒带包装的。

    便是那个别囊中羞涩的都忍不住一样买了一些回去给家人品尝。

    一见这火热的场景,李耶脸笑开了花,热情地招待着介绍着,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就连沈昀都被他请去帮忙了。

    苏青宁则窝在柜台里只负责打包收钱。

    看着装钱的木头匣子一点一点地装满,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是无绝对,若是发现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便换一路去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能够顺利达成目的。

    免费品尝的噱头带来了吃食的火热销售,而同时也带动了粮食的售卖。

    有人逛着逛着,看到这里有谷子卖,顺便捎上一袋回家,就不用再往前面的粮铺去了。

    不过有买了谷子的客人嘀咕说他们这里只有谷子卖,他想要买些现成的大米。

    眼看着这笔交易就要流产,苏青宁在柜台里探出头一口应下:

    这个容易,你把米放在这里,一会儿就给你舂好。

    说着话,苏青宁叫过长得壮实的李树林从后门出去找来碾米的器具就在店里现场舂起米来。

    只有做好客人的服务工作才能赚钱,服务便是就着客人的需求来。

    说干就干,李树枝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碾米做活在庄子里都是干惯了的,很快就把客人要的米碾好了装进了客人拿来的布袋子里。

    等到客人回来一看,不禁赞道:不错不错,比前面粮店里的米碾得还干净。

    李树枝被夸得脸红通通的憨憨的不知道说什么。

    李耶忙忙地上前跟客人寒暄,客人离开的时候表示下次买米就到这儿来。

    李耶收了钱交过来满怀感慨地看着苏青宁道:小姐果然聪慧,从前咱们这里卖谷子的铺子便只卖谷子,卖米的铺子便只管卖米,可没有现场就变的。

    咱们这是杂货铺,不能跟人家大型的粮店和米店比。

    人家的米店不仅只卖大白米,还带着糙米、面粉等很多果腹的东西,比排场规模和人气她是比不上的,只能另辟蹊径用服务来留住客人。

    一天下来,苏记杂货铺里卖的吃食点心花样新鲜味道好且选择余地大,一共卖出了三百斤。

    基本上大家在免费品尝过后,只要不是缺钱的主三样点心必定都带上了一份。

    不过因为柿饼的味道更新鲜且长相喜人,所以卖得最多一百三十斤,散装的得钱两吊,包装的得钱一千七百四十文。

    元宝干卖了一百二十五斤,散装的得钱一千八百文,包装的得钱一千三百三十文,只有炸红薯片因为价格贵卖得少,一共得钱两吊多。

    零嘴小吃食一天的营业额便达到了近九吊钱,再加上零卖的粮食便是十吊零三百钱。

    看着账本上好看易认的阿拉伯数字,苏青宁直呼不容易。

    赚钱不容易,能够看到熟悉的现代数字账本不容易。

    看了账本又盘了库存,还能卖上不少天,苏青宁便不着急补货,不过庄子那边的产量却要跟上。

    同时她发现铺子里面的种类还是太少了。

    她决定多弄些新鲜的吃食点心放到铺子里来卖,吃食不分时代,在任何时候只要味道好就会卖得好,毕竟谁能真的管得住嘴呢?

    要是一个人能够克制住不买那样东西吃,要么就是它的味道还不够好,要么就是它的价格太贵,吃上一次就肉疼。

    盘点后,她取出三百文钱直接当做奖励给了李耶,让他来分配。

    李耶还好,好歹年纪大了稳重些。

    李家兄弟两个人一见才第一天到铺子里来上工居然就得了赏钱,两个人又高兴又激动,纷纷表示以后一定更加认真努力工作。

    苏青宁晓得他们这些庄仆跟大户人家里的小厮不同,小厮是可以拿月例银子的,而他们因为分了庄子里的收成所以并没有额外的收入,只能靠主家偶尔心情好打赏一些。

    不过这样的规矩到她这里却要改一改,她道:那就好,你们做好本分工作,每月轮流休假两天,还可得一吊钱的月例,做得好的话随时奖励,另外过节过节的还有年节费。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