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九章 忠与孝
    “唉,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这样……潼关失陷,其中必有内鬼,而且事发的时机也太过蹊跷。如果是他的话,这一切就说得通了。我本可以直接向皇上上奏,将此事说明,但实在是不忍,就算他犯下再严重的罪孽,我也不忍心看他被极刑处死,更不忍看他身败名裂……所以只要他一日不暴露,我就会替他隐瞒一日。”顾天行眼神有些涣散,不知在看向哪里。

    “那您告诉我又是为何?”顾思源语气里仍然有些愤怒。不管顾天行怎么说,他都不会相信的,他对自己父亲的原则性有百分之二百的信任。

    “告诉你,是为了让你以后不要走上歧途。”顾天行说:“虽然不知道他走时为何没有带上你,但是如果他真的反了大汉,总有一天会来寻你。”

    顾天行话虽然这么说,但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确定顾思源对此事不知情,他甚至怀疑顾思源就是顾天养故意留在汉国的内应。他现在也是在利用谈话的试探,一旦被他看出什么端倪,发现顾思源在说谎,那么他虽然不至于痛下杀手,但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软禁。

    “我现在问你,如果有一天你父亲来找你,让你跟他一起投奔蒙古人,在忠和孝之间,你会如何抉择?”顾天行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想试一试侄子的家国观念。

    “那还用问?当然是跟着父亲走!”顾思源不假思索地回答:

    “都说国比家重要,但我连家都没有了,要国有何用?”

    “哼!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呀……”顾天行哼了一声,心情沉了下去。

    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在亲情和忠义面前,弟弟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为此甚至不惜背负千古骂名。

    “如果您要将我囚禁,或者干脆杀了我,那就请便。但不论如何,我绝不会相信父亲能做出叛国之事,您这种无稽之谈,就不要继续了。”顾思源此时已经站了起来,将双臂环抱于胸前,冷冷地说。

    “不必……你走吧。”顾天行见状也站了起来,抚着胡须,桌上的烛光被他动作带起的风吹动,差点熄灭。

    “我对你说这些也没别的意思,你爹爹犯的错,我怎么也犯不着迁怒到你的身上,不管怎样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一直也把你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只是希望你能在关键的时候分清大局。你是个聪明人,以后也大有前途,汉国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若是有人想逆大势而为,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顾天行语重心长的最后劝道。

    “小侄告退了。”顾思源余怒未消的转身就走。他开关门的动作由于过于激动而大了点,扇起来的风直接熄灭了那束飘摇的烛光。

    房门再次关上时,房间里陷入了一片黑暗和死寂。

    此时房间里只剩下顾天行一个人,他默默的坐下,不知在独自思考着什么。

    顾思源回到住

    处后,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管宋仪和小黑说什么,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浑浑噩噩、一言不发。

    他虽然不相信父亲会叛国,但是经顾天行那么一说,他心中也不免生起了担忧和疑虑:若是父亲真的做了叛贼,那为什么不带上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要面临忠与孝的抉择,又该如何呢……

    宋仪和小黑察觉到他的不对劲,便问他怎么回事,但顾思源就是不肯说。

    宋仪明白顾思源是从顾天行那里回来之后才变成这样,那就一定和顾天行有关,再加上顾思源是一个十分成熟稳重的人,能让他情绪大起大落的事不多,硬要说的话,在现在这个局面下可能也只有其父亲的下落才有如此威力了。

    “大哥,是不是有了令尊的消息?”宋仪小心地问。

    顾思源的目光逐渐聚焦,和宋仪对视了几秒,然后摇了摇头,还是没有说话。

    “大哥,有什么烦心事就说出来嘛~我们兄弟三个,有什么苦难不能一起承担的?”小黑也在一旁劝他。

    但顾思源只像是没听到一样,什么反应都没有,独自浑浑噩噩的回了房间,关上了门。

    “二哥,大哥这是怎么了?”小黑疑惑地问。他从来没有见过顾思源这般模样。

    “别猜了……他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既然他不说,说明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我们就不要再深究了。”宋仪耸耸肩,在小黑的背上拍了一把

    ,然后说:“走吧!快正午了,找点吃的去!”

    “昨晚的肉包子真不错,今天再去东厨要些吧!”小黑建议道。

    “哪还有什么肉包子,今天又到禁食肉的日子了,你忘记了?”宋仪无奈地说。

    当今皇上陈友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信奉起了佛教,每月的这几天都禁止食肉。(此条在小说开篇有提及)

    “可惜……”

    每个月到了这几天,总是没什么可吃的,两人去东厨随便寻了些素食果了腹,又带了些给顾思源,但顾思源一直把自己闷在房间里,说什么都不出来,二人只能将食物放在了门口,由他去了。

    过了午后,有一位身着军服的士兵来通知宋仪等人,可以出发了。顾思源直到这时候才出来,直接无视了门口摆放的饭菜,一言不发的跟在宋仪和小黑身旁准备出发。

    小黑担心顾思源路上会饿,找了块干净布料包上了三个馒头,准备路上给他充饥。

    宋仪等人顺着这位士兵的指引来到了集合地点。他们本以为走的只有寥寥几人,没想到引入眼帘的却是整整齐齐的大军。

    不过想想也是,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全留在潼关也不是个事儿,连粮草都供应不上。现在解决了入侵者,只需要留下相当数量的兵马作为守军,剩下的自然要班师返回长安。

    宋仪等人由于特殊的地位,得到了一辆小马车,够坐下四人,他们坐在里面倒也宽松,免去

    了骑马劳累之苦,而且还身处中军部分,安全性也大有保证。

    -------------------------------------

    元帝国 朝堂之上

    “废物!一群废物!”元帝从龙椅之上跳了起来,怒不可遏,盛怒之下,他将龙案上的笔砚、奏折、还有其他能拿在手中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朝下面扔去。

    朝堂下面,众臣一个个全都低垂着头,任由那些坚硬的物体砸在自己身上,大气都不敢出,只是默默承受着皇帝的雷霆之怒。

    元帝释放完了怒火,气喘吁吁的一屁股坐下,开始强行的自我冷静。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了气息,发出了拷问:“谁,该为这场失败负责?”

    元帝一边问,一边扫视下方的众臣。但根本没人敢说话。

    “朕在问你们!是谁!该!承担这个责任!”元帝一拍桌子,大声质问。吓得下面群臣再次抖了一抖,寒毛竖起。

    “陛下,三军主将自然该承担这个责任。”右丞相见实在躲不过去,只能由自己出面来顶一顶了。

    “他都死了!你让一个死人来担什么责?!那还要活人做什么!”元帝骂道。

    “这……那就该惩罚那些败逃回来的士兵,他们没有与城池共存亡,丢了大元脸面……”右丞相又说道。此时他的额头上已经满是汗珠了,心中骂道:那几万大军基本全都死绝了,高级将领不是战死就是

    被俘,你他娘的能让谁承担责任!?

    但这毕竟只是他在心中过过瘾,必不可能说出来……真说出来,怕是九族都不够被诛的。

    “他们畏战避战是该惩罚,但就凭那几个喽啰,能担得起这般罪名!?”皇帝还不满意,更加生气了。

    右丞相此时连背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心想: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他娘的总不能让我来担责吧?我当时可是千劝万劝你不要出兵的!谁让你不自量力不识好歹!?

    当然,这依然只是在心里过过嘴瘾。

    此时,群臣中突然有一个声音响起,用极其别扭的蒙语说道:“陛下,这场战败,该承担责任的,就是陛下您呀!”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但只有站在后面的人才能偷眼看到他是谁,前面的人连回头都不敢回。

    这个人是一个汉人,名叫许万。元廷虽然是一个蒙古族政权,但毕竟一度入主中原成为华夏共主,自然不能只用蒙古人参政,所以汉人也是元帝国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而这个许万,便是其中之一,任职为中书省左司员外郎,正六品,负责监管吏、户、礼部诸司政务,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权力不小。

    这个许万在平日里的工作中就以刚正公平闻名,很多试图讨好他,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无一例外都被他拒绝,甚至还上报给了朝廷。因此这人仇家不少,颇受排挤。此时听到他这样无异于

    自杀的话,不少人都开始幸灾乐祸。

    ","downloadAttribute":"1","onlytentHide":"0","preChapterUrl":"/r/549706600/?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49706600%&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57556944","summaryUrl":".cmread./sns//l/forum/?bookid=549706600","ChapterUrl":"/r/549706600/?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49706600%&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ChapterId":"557750838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