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87章 遗憾
    <sript><sript>

    “祝杜师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卫煌醒来的时候,脑海里嗡嗡地回荡着这句话。

    然后接到了纪沛林的电话,纪沛林说吴镇长他们已经在会议上通过了建设李子村的会议决定,明天测绘公司就会进场开始测绘,让卫煌和他们去一趟,好好给他们讲一下哪些是测绘的重点,以便开展下一期的工作。

    终于要开始了吗?

    测绘完成之后,肯定就是编制实施方案,再上报上级单位,等着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就会匹配资金……

    有了政府的资金投入,李子村的蓝图应该能实现了吧?

    卫煌在床上又躺了许久,方才起来,昨天酒喝得多,饭就吃得少,腹内空空,胃有点疼。

    下楼找吃的,不知不觉又转到了汪兰芬的店。

    店门还是关着的,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开了。

    卫煌很想找个电话,或是发个消息过去,问问她现在的状况,可又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何情况,是否处于悲伤之中。

    如果这个电话问得不是时候……

    如果真是关心,早应该打这个电话吧。

    卫煌觉得自己很虚伪,明明不在意,只是偶然想起,却要装得自己很关心的样子。

    “小卫,想啥呢?”

    “杨主任。”

    卫煌听到有人喊自己,转头一看,却是杨汝清。

    杨汝清问道“发什么呆呢?”

    卫煌叹息道“不知道吃什么。”

    “这么大一条街你还找不到吃的?”杨汝清道“走,我带你去吃荞面条。”

    卫煌六神无主之间答应了他的邀请,跟着他一起去吃荞面条。

    杨汝清和卫煌之间的话题点无疑是一起做过的项目,很自然地聊到了烘烤工场,杨汝清说市公司的领导去看了,觉得非常不错。

    “前段有间吉安县的打电话找我,让我帮他们问一下,你想不想接那边的项目,如果想接,我把电话给你。”

    如果这个信息来得早一点,卫煌说不定就答应了。

    现在正好大松镇政府介入李子村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如果自己去设计另一个县的项目,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加上卫煌又没有自己的车,往来不便,非常抱歉地推辞道“感谢信任,只是最近接了大松镇的一个新农村项目,事情比较多,一时半会走不开。”

    杨汝清也觉得这不是很现实,所以也没第一时间问卫煌,只是今天碰巧见面才这么一提,即然他不愿意,那也不再强迫。

    两人聊了一会,走了一半路,卫煌的电话又响了。

    打电话的是沙土镇曾万三。

    曾万三道“卫工,我把你上次给我调的方案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不是很好,你能再帮我调一下不?”

    “哪儿有问题?”

    曾万三这个方案,卫煌是花了几天时间前后已经改了七次,完全按他的想法来做的。

    拿到方案后曾万三一直没有给卫煌回话,不管卫煌怎么催问他,都说是在研究。

    卫煌都感觉他是在骗自己的方案了,不想他今天还主动来电话,说还要修改,看来还真是在研究。

    “我请风水先生给我看了,说厕所不能放在后面,朝向不行,能不能给我改在右边,靠着相邻的那户。”

    “那个位置不采光,又没有通风,你把厕所放在那里不好用吧?”卫煌提醒道。

    曾万三道“没事,我问了,他们说可以安换气装置,到时候我安一个就行。”

    卫煌道“你这一改,其他位置又要调整,你确定想好了?”

    曾万三道“想好了,必须改,还得麻烦你。”

    “行吧。”卫煌不想和他废话,无奈地答应。

    杨汝清听着他无可奈何的口气,笑道“哪儿的项目?”

    卫煌道“沙土的,改了七八回,还喊改。”

    杨汝清道“沙土的人精明着呢,不好打交道。”

    卫煌不想评价沙土人,从粮站负责人到曾万三,都没有好印象。

    粮站的那个项目,自从负责人决定踢开设计之后,那几人也没有再联系过卫煌和纪沛林。

    卫煌私下向曾万三打听过,曾万三说粮站没有动,可能不修。

    不修肯定不可能,只是早晚的事情,这才过去没几天,没有动静也正常。

    杨汝清道“你和他们打交道,特别要小心,比如签合同,硬是要逐字逐句地分析,不能让他们钻了空子,否则打官司的时候扯不清。”

    或许杨汝清身边也有人上过沙土人的当,所以杨汝清对其印象也不好。

    言谈中,两人来到了荞面条馆,也是卫煌来过的地方。

    吴记荞面馆。

    那一次是梁欢带着卫煌来吃的。

    店里生意还是红火,坐了三个老人。

    杨汝清也是老熟人,直接让老板按老规矩给他上一份,又问卫煌要什么?

    卫煌按上次的标准,点了一份六块的,顺手把钱付了。

    杨汝清简单客气一下,便去打自己的醮水。

    两人选了一处空位坐下,杨汝清问卫煌以前吃过没有?

    卫煌说吃过一次,也是在这里。

    卫煌随即讲起了梁欢的故事,说他小时候跟着母亲来吃过一次,后来就一直忘记不了这个味道,每次回来都会来这里吃。

    老板正好端着他们的荞面条上来,虽然卫煌已近两年没来过她家,她听着这个故事,马上记起了卫煌。

    “我记得以前你和重庆那个小伙来吃过一次是不是?”

    这却让卫煌感到惊讶了,他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老板居然都能想起自己,不断点头称是。

    老板骄傲地道“基本上来过我店里的我都有印象。”

    杨汝清相信老板说的,知道卫煌所言不虚,又问起卫煌梁欢家后来的事。

    卫煌一一讲来,说到最后虽然他没有讲梁欢家在哪儿,杨汝清都猜中了。

    “你讲的是不是楠木渡街上卢升家娃儿?”

    “你知道?”卫煌又惊讶了。

    杨汝清道“卢升在楠木渡也是个名人,黑水县就这么一个小圈子,多少也会传到耳中。”

    “你做了一件好事。”

    卫煌听着他的表扬,觉得自己是做成了一件好事,但距离自己的目标却很遥远,因为后来楠木渡的穿衣戴帽工程并没有继续。

    原本有一点兴趣的镇长曾桓也调离了楠木渡,所以很多事情都搁置下来。

    似乎杜纬浚也怕卫煌继续杠下去,后来楠木渡的私人住宅,大部分落入了杜晓虎和沈雁昕的手上,卫煌想再展身手也失去了机会。

    虽然卢升几家的房子外观很有特色,却不是每家都愿意花钱去做,有的直接就刮成白色,和原来的风格一样,简单又省钱,也耐看。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卫煌的理想终究是没能实现,只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补上这个遗憾。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