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七章 祸心
    <sript><sript>

    “北院王者之师无战,讨叛所以伸威,天子之锡有功,班爵所以厉世……”

    “蛮虏女直,擅起边衅;蠢兹高逆,乱我东京……”

    “……同舟社社首徐泽,含仁怀义,壮志激烈……”

    “虑千里之微,援桴鼓之急……”

    “探女直虚实,驱高逆贼军……”

    “爵赏之设,所以劝忠,藩屏之寄,适彰无外……”

    “可特授镇节度使、东南路统军使,行遣一应公事……”

    “不错!”

    徐泽收起圣旨,道“这圣旨文笔上佳,谁拟的?”

    蒲离卜已经得了徐泽的允许,起身坐在了下首,腰杆挺得笔直,恭敬应答

    “回社首,是翰林承旨耶律大石。”

    没想到竟然是老熟人,而且这么快就混到了翰林承旨之职,厉害啊!

    翰林承旨全称“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院主官,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

    无论辽宋,做到了这个职务,基本就是宣告其人已经是宰相的后备人选了。

    “哈哈,重德兄官运亨通,文采斐然,可喜可贺啊!”

    三年前,徐泽与耶律大石于燕京城前道左相逢,又因“误会”而在草原再遇。

    彼时还很年轻热血的耶律大石为徐泽的壮志心折,主动陪同游历辽国中京、上京两道。

    靠耶律大石的帮助,同舟社商队一路顺利到达春州。

    后因李逵急病,徐泽不得不率商队匆匆南去。

    耶律大石明知徐泽来路可疑,甚至已经猜到了商队的去向,仍然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派仆从传递警讯。

    三年后,二人又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世事变迁,真是不可琢磨啊。

    徐泽道“说下你回去这些时日的具体情形。”

    蒲离卜到现在还是迷糊的。

    从徐泽控制来苏城开始,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像做梦。

    辛苦搜刮的钱没了,女人也被亲手杀了,自己居然还学会了种田!

    特别是这次回中京道。

    下船前,蒲离卜明明早就想好了。

    直接一路向西,回北安州躲起来,再不管朝廷和东南路的破事。

    但看到了滨海县的衰败模样后,他却又鬼使神差的北上了。

    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徐泽交给自己的协议送到皇帝手中。

    待耶律大石识破东南路局势,逼蒲离卜说出实情时,其人还抱着难以名言的复杂情绪。

    想着万一朝廷打败了女直人,再擒获徐泽,也算是给自己报仇了。

    可是,没想到说了真话,朝廷不仅没有怪罪自己丢城失地,

    还明发圣旨,公然承认徐泽在东京道南部的所作所为,甚至授以官职。

    蒲离卜实在搞不懂这个疯狂的世界,他唯一清楚的,就是上首这个新晋辽国镇节度使兼东南路统军使的可怕。

    似乎,最初放自己回中京道之前,徐泽就算计到了其后的将要发生的每一步!

    以至于其人看到圣旨后,脸上始终笑吟吟的,没有半点惊讶。

    在这样可怕的人面前,谁敢说假话?

    蒲离卜当即一五一十的讲了自己这些时日的遭遇,不敢有半点隐瞒。

    “很好!”

    徐泽很满意蒲离卜的态度,对于蒲离卜“出卖”自己一事也没往心里去。

    以他的心性,顶多能忽悠耶律延禧,他身边那些狡猾的臣子,没一个是蒲离卜能对付的。

    “这段时日来回奔波,让你受累了,想要什么赏赐?”

    身为辽国“东南路统军使”,有“行遣一应公事”之权,徐泽是真可以赏赐蒲离卜包括官职在内的一切利益的。

    蒲离卜见徐泽不仅没有责怪自己的“出卖”,还要赏赐,如何敢应?

    “小人不要赏赐,只要能为社首做事就行!”

    徐泽却是没有开玩笑,道“这样吧,前番已经给了金银,这次就赏你一个女子如何?”

    正好给凌振拉皮条没成功,便宜蒲离卜得了。

    这家伙虽然好色,但对自己的女人还是很体贴的。

    当然,遇到阎氏那种拼命作死的,哪也是没啥好说的了。

    没想到蒲离卜大急,道“小人,小人不要女子,小人还是觉得在顺化城种田的日子过得踏实。”

    啥情况?

    贪财好色的蒲离卜居然连女人都不要了,这是受了多大的刺激啊!

    “好吧,你且先下去休息。”

    杨喜上来,送蒲离卜到偏房,回来复命。

    徐泽道“喜子,去请赵长史和吴参军来。”

    徐泽到苏州举行迎亲前,特意验收了安复军第一阶段开发和政治改革成果,

    比预期还要好,徐泽很满意,交代赵遹在处理苏州政务的同时,要兼顾顺化城和镇海府两地。

    这几日,赵遹正好在镇海府巡视。

    顺便带刘氏过来看看女儿,也算公私兼顾了。

    吴用先到。

    等赵遹的时间,徐泽聊了一些私事,

    批评吴用为事业不顾成家,这次分配大户女子,也将自己摘了出去。

    吴用知道徐泽的性子,不敢藏着掖着,

    老实回答自己绝不敢违背社首的指示,只是对辽地女子仍心有抵触,

    且一旦成亲,难免会和本地大户有瓜葛,

    在即将开始的辽东大战中,恐会瞻前顾后,有负社首信重。

    徐泽很满意吴用的明智和坦白。

    其实他并不是太在意这点。

    镇海府只是同舟社大业前进途中的一个小站点而已,军队和幕府人员迟早要离开这里。

    待日后再回头,这里所谓的“大户”就是个笑话。

    人往高处走,包括他徐泽在内,

    在可以选的情况下,没有谁会放弃知书达礼,善相夫教子的大家闺秀不娶,

    却偏要娶大字不识,基本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家女。

    这并不是歧视看不起乡下人,而是裸的现实。

    时代如此,能够从小接受文化学习的男子都少,更勿论女子了。

    好女旺三代,像赵竹娴、辛灵汐这样的好女子,农家也有,但终究是少了学问和见识。

    寄希望于手下人为了组织的“纯洁”,而放弃自己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不可取、不现实,甚至也非常危险的想法。

    即便是后世,很多人自己这一代再怎么吃苦,也要为后代博一个好未来。

    身为人主,却强行要求下属娶妻不讲出身,甚至可以要求低出身,绝对会导致部下离心离德。

    而且,婚嫁之事,讲究一个你情我愿。

    徐泽最初对吴用的要求,就是设定一个条件,达到了可以优先安排结婚。

    至于达到条件却还要单着的,即便身为人主,也没道理强行婚配。

    吴用心高气傲,看不上这些土大户,徐泽还真不能强行拉郎配。

    这个话题聊完,赵遹还没到,徐泽取出辽国朝廷的圣旨,交由吴用先观看。

    “社首,什么事?”

    赵遹还是风风火火的性子,还未落座,就问正事。

    杨喜口风极紧,即便对方是徐泽的岳丈,路上也不肯吐露丝毫。

    “上个月,我派蒲离卜回了中京道,他不仅见了辽帝,还带回了这个。”

    吴用已经看完了圣旨,闻言起身,交给赵遹。

    赵遹没问徐泽为什么要派蒲离卜回中京道的事,自家姑爷要做的事,大部分他能看明白,也有一些的却是不明白。

    凡是不明白的,事后都证明极有长远眼光。

    匆匆看完,放下圣旨。

    赵遹道“社首,辽国君臣此举包藏祸心啊!”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