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零九章 辽西登陆
    阮季站在大号福船前甲板上瞭望前方。

    那是一个不小的岛屿。

    觉华岛。

    对于明军来说,这是惨痛之地。

    二十多年前,觉华岛和笔架山等地都是明军在辽西屯粮重地。

    由于从山海关运粮到宁远,沿途路上道路坎坷,容易被清军铁骑突袭,因此大多是从海路运送到觉华岛,然后从觉华岛运抵北面不足二十里的海岸,这里建造的栈桥距离宁远城不过二十多里。

    这个路线大大减少了运送粮秣的难度。

    觉华岛也就成了辽东明军最大屯粮所,从这里转运粮秣去了宁远,塔山,锦州等各地。

    二十多年前老奴亲率重兵围攻宁远受挫,盛怒下趁着冰封,上万清军铁骑踏着冰面突袭觉华岛。

    守岛的大部分都是水师。

    这一天有近万明军军卒阵亡,尸骸遍野。

    岛上的粮秣被全部焚毁。

    辽东水师遭受重创。

    从那时候起辽东水师消亡。

    从此明军知道觉华岛屯粮再不可行,即使运粮也直接登陆宁远东南海岸了事,觉华岛屯粮所被废止。

    而今天,大明水师再次临近了觉华岛。

    阮季这次折返是统领了两百多艘战船。

    都是从天津水师和登莱水师抽调的海船。

    看着很多,其实都是福船、沙船、苍山等小船。

    没有仿制的大沽战舰。

    现有的六十多艘大沽战舰,俘获的十余艘西班牙战舰,雇佣的十来艘葡人战舰都留守闽粤,防范可能的西夷人反攻。

    攻伐小琉球必然激怒尼德兰人,而尼德兰人在南洋据称有数百艘海船,其中战舰数十。

    因此天津水师主力和郑氏舰队全力留驻南方。

    这次出击辽东,抽调的都是老式海船,已经不是水师的主力了,这些海船也不会再修造,以后在大明沿海航行的船只都是大沽海船。

    开海令下,大明朝廷已经下令可以向民间出售大沽海船,当然是没有火炮甲板的商船。

    前方的哨船发出了号炮,数里外,他们已经抵达了觉华岛。

    一个时辰后,阮季踏上了朽坏的觉华岛栈桥。

    如今在这个栈桥上行走要小心翼翼的,唯恐踩碎木板掉落海水中,二十多年没有维修了。

    一行人踏上了觉华岛的土地,就在栈桥不远处到处散布着骸骨。

    其中一些破碎的布片和衣甲说明了其所属,都是明人军卒。

    当年丧生建奴刀下的水师军卒。

    看着遍地尸骸,阮季含泪挥手,手下摆下香案,案上摆放了祭牲,香炉。

    阮季和亲卫郑重跪拜,祭奠二十多年前在此殉国的兄弟们。

    阮季下令留下了几艘苍山船,让军卒们收拢岛上骸骨安葬,立下碑文铭记当年阵亡将士。

    水师主力则是在翌日向北汹涌而去。

    那里的海岸就是距离宁远二十里的海边。

    ...

    宁远镇守是镶红旗梅勒章京哈查。

    宁远虽然距离山海只有两百多里,是距离山海最近的辽东大城。

    但是明军从来不曾出关。

    哈查在此驻守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持续摸鱼中。

    闲出鸟来的日子里他最喜欢的就是饮酒作乐,和侍妾厮混。

    这日他被亲兵唤醒,很恼怒的喊道,

    ‘嚎什么,’

    “将军,东南海岸出现明军大队,将军,靖海堡急报,请将军发兵,”

    亲兵喊着。

    哈查当时就醒了。

    明军突然出现就是醒酒汤,德州之战后,再没有人轻视明军。

    哈查将挨着自己的汉人侍妾的身子扒拉一边,急忙起身穿衣。

    过了一个时辰,一千镶红旗正红旗骑军,一千汉八旗军卒出了宁远,直驱东南,那里是昔日宁远城的码头。

    这几年也未曾整修过。

    清军在临近傍晚抵达了海岸。

    只见海岸东南,大股明军环绕了一个弧形防御军阵。

    火铳火炮密集。

    而他们之后数百步处还有众多明军忙碌着,他们正维修腐坏的栈桥,同时还有辎重正在从船上运送下来。

    哈查当然通晓半渡而击的道理,这个时候真是明军虚弱的时候,正好可以破敌。

    哈查立即下令全军披甲冲阵,他希望这是一场大胜,毕竟明军没有骑军护佑两翼,很可能被铁骑冲近崩溃。

    “将军不可啊,”

    汉军参将王仲阻拦。

    “怎么,胆怯了,”

    哈查冷冷的盯着王仲,列阵的明军大约三千。

    数量比他们多。

    如果是德州之战前,就是汉八旗千余人也敢冲击明军。

    但是面前的明军树立的正是京营的战旗。

    哈查以为王仲怯懦了。

    德州一战后不少清军对京营有了恐惧,辽南和德州两次惨败,谁都清楚京营明军的恐怖战力,京营明军用自己剽悍的战绩树立了自己的威名。

    王仲感觉被毒蛇盯上,他可没有避战的想法,

    ‘将军,下官听闻明军水师火炮凶猛,如今这里距离海岸只有区区两里,就怕明人火炮啊,’

    哈查一怔,别说,这个事儿他真没想过。

    从当年辽南传来消息看,明人水师的火炮确是凶猛。

    而宁远城头现在还有一门所谓红夷大炮,可以发射五六里之遥。

    “将军你看,那里的明人战船停驻的可疑,他们的船首全部对着这里,”

    王仲指着东边的海岸。

    哈查放眼看去,果然那里有十多艘的明人战船,舰首全部向西北。

    船头疑似有金属闪光。

    “嗯,也好,就由王参将你统领本部前行攻击明军,”

    哈查想了想道。

    王仲...

    好嘛,他的小心谨慎就是炮灰的下场。

    汉军就是清军的头号炮灰,大清的走狗。

    既然主子发话了。

    王仲只好统领本部一千余人向东南明军军阵进军。

    距离明军军阵还有不足一里。

    轰轰轰,海面上那十多艘的战舰舰首发出了怒吼。

    十多颗弹丸落入了汉八旗的军阵中。

    为了防炮他们已经将阵型分散了。

    但是十多颗弹丸还是蛮横的在其中肆意滚动杀伤。

    带来鲜血残肢和恐惧。

    惨叫声中,明军后阵又是一阵炮响。

    十门行军炮齐射。

    七斤行军炮弹丸要比十二斤炮弹小的多,但是同样杀伤着汉八旗军卒。

    行军炮齐射后不久,十多门舰首炮再次发射。

    汉八旗的队伍中弹丸落地荡起大股烟尘,惨叫声连连。

    当行军炮在几十息后再次齐射后。

    汉八旗军卒顶不住了。

    他们仓皇的向后脱离。

    哈查也被明军火炮之威震慑。

    他迅速估算着如果汉八旗冲阵,越过两里地界可以遭受几次炮击,如果有散弹怎么办。

    结果可能要损失三分之一的骑甲才能冲到阵前。

    如果是其他的明军被骑甲凶猛的冲阵震慑,立即崩溃。

    但是京营明军临阵溃败,那不可能。

    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和骑甲凶猛的近战。

    结论局面不妙,胜利的可能很小,就是击败阵前明军,海面上还有明军在,还可以登上海岸,那时候他还有多少军力阻挡。

    “急报沈阳,宁远告急。”

    没有大笔的钱粮可以争夺,胜负未知,哈查不想冒险。

    那就盯着明军,立即向沈阳告急,讨要援军就是了。

    ...

    大号福船甲板上,用远望镜眺望交战的阮季松了口气。

    他看到是清军没有冲阵,汉八旗正在溃退。

    清军收拢阵型向后退却。

    这就好啊。

    阮季知道登陆战是最凶险的。

    军卒刚刚登陆,久在船上没有修整,骤然登陆双腿发软,平时五成的战力都没有,而且最初登陆的军卒不会太多,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因此阮季尽量避免决战,而且他的目的是建造棱堡。

    打入一个楔子迷惑敌人,而不是决战。

    清军没有疯狂进攻,正合他意。

    双方脱离,相距五里安营扎寨。

    明军军卒抓紧时间修整。

    只要有两天,京营三千步军即使没有火炮襄助,也能抵挡住清军铁骑冲阵。

    接下来数日,哈查看到明军在岸边忙忙碌碌,却是不向内里进军。

    这他就满意了。

    如果明军进军,脱离了舰炮的保护,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攻击。

    现在嘛,他可以安心等待陛下的旨意。

    而明军军卒已经恢复了元气。

    而船上明军不断登陆,他们先是沿着海岸挖掘了一个环形深壕,然后临近海岸挖掘土石,从船上吊运下大批的水泥基块,这些都是在大沽浇筑好的。

    现在从船上吊运下来直接铺设在壕沟里,就是棱堡的地基。

    这是三天,地基基本完成了。

    明军卸下大批的水泥和铁条。

    搅拌堆砌,建造棱堡的城墙。

    哈查此时才明白明军在做什么,他们在建造城堡,要在这里再建造一个旅顺新城。

    哈查立即再次向沈阳发出急报。

    济尔哈朗这一个月来忙的焦头烂额。

    兵甲辎重以及大军集结让他操碎了心。

    名义上统帅两人。

    但是黄太吉不信任多尔衮,统筹粮饷都是济尔哈朗处置。

    这么说吧,昔日起兵伐明,粮食是不愁的,大清有粮。

    但是自从辽南屯田所被毁,大量汉民随着明军出海。

    辽南大半土地抛荒。

    粮食锐减,而上次德州大败,缴获大部分丢失。

    从那时候起,大清粮荒就没有结束过。

    否则早在夏季就可以出兵了。

    而现在必须要等待秋收后,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出兵。

    这些粮食最起码要支撑大军头一个月的需要,其后才能抢夺明人的粮食,就粮于敌。

    就是这样,他也要和一众旗主王爷们协调,从各处筹集粮秣。

    那个旗主都不想送出粮秣,哪怕是借调,从大明抢掠后归还。

    以往这不成问题,各个旗主都愿意借出,反正过后返还就是了,去了大明一向是饱掠而归。

    但是现在,所有旗主和旗中大将都不愿意,天知道这次伐明能抢掠多少粮食和金银。

    被德州之战吓怕了。

    于是相互推诿,把济尔哈朗折腾不止。

    就在刚刚有些头绪的时候,接到了宁远发出的急报,京营明军忽然出现在宁远东南海岸。

    济尔哈朗急匆匆的入宫。

    勤政殿再次汇集了大清权贵和一众大学士们。

    “诸位,明军突袭宁远,行事晦暗不明,现下看,其军力过万,正在修建城堡,其意图不明。”

    济尔哈朗把两部分的情报一说。

    众人都感觉是个大麻烦。

    宁远东南海岸建城,直接就在宁远侧后,如刺在背。

    ‘陛下,臣以为这是佯攻,明人不敢从宁远踏入辽东。’

    多铎道。

    黄太吉摆手让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辽西就是一沿海走廊,宽不过数十里,不易展开,明军敢来,我军将其围堵在辽西一线,明军必定全军覆没,登船都来不及,因此其如同旅顺一般,就是建个新城,佯作反攻,牵制我军,不让我军伐明罢了。”

    多铎是莽了些,但是战事上还是有些见解的,毕竟身经百战。

    “臣以为也是如此,”

    刚林附和,

    “陛下,如果其不是佯攻,真是大举登岸来攻,正中我朝下怀,诱敌上岸,再行绞杀,让其有来无回,这里非是德州,而是我大清腹地。”

    黄太吉看向了济尔哈朗,

    ‘陛下,还有一月大军就要开拔,绕道朵颜进攻长城,现下看极不合适,只能向后拖延。’

    济尔哈朗道。

    没法,大军如果离开,而明军京营大军登陆,怎么办。

    难道放任明军攻伐大军伐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这是个问题。

    多尔衮一言没发。

    他就是保持低调。

    而且他也不确定明军意图是什么,他能确定的是黄太吉一定很头疼。

    最后的决断还得看黄太吉。

    黄太吉思量了半晌,写下自己的决断,

    “继续集结大军,命阿巴泰统领一万满八旗,五千蒙八旗,五千汉八旗前往宁远,攻伐与否,由阿巴泰自行决断。”

    阿巴泰虽然在钱粮上很是贪婪,每番入寇大明都想着私藏缴获,但是兵事上沉稳干练,且不参与各王争斗,黄太吉用起来放心。

    阿巴泰急忙领命。

    廷议结束。

    阿巴泰立即赶赴大营,由济尔哈朗为其调拨军力。

    三日后,两万大军启程赶赴宁远。

    阿巴泰即刻率领一万铁骑先行,满八旗汉八旗步甲随后进军,他等不及,步军的行军速度是个拖累。

    《明血1641》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