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五章 制备返祖药剂
    弥生选择的着手点就是他和大蛇丸发现的血继染色体。然而,在确定研究方向,作出实验方案之后。才第一步,他就碰到了大问题。血继染色体不见了!无论是在自己的细胞,还是在柱间细胞中,他都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第24对染色体了。‘卧槽!’弥生几乎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然而,反复尝试了数十次,更换了不同的显微镜,换了一茬又一茬的细胞之后,他还是没有找到之前发现的血继染色体。就好像数月之前蛇叔为之狂热的反应也是假的一样。好在,大蛇丸和他都是典型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有一种普通却很重要的习惯,那就是:写实验报告。弥生迅速找出了数月之前那场实验的实验报告,一一对比其与今天实验的差异,想要找出影响最终结果的那个因素。温度、大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细胞培养代数、荧光试剂PH值……最终,他在给染色体染色的荧光染色剂成分上发现了问题。大蛇丸所使用的荧光染色剂,根本就不是弥生交给他的普通荧光染色剂!在蛇叔的荧光染色剂中,加入了含有查克拉的特殊植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这种特殊成分类似于制造查克拉试纸的特殊原料,会特异性地对查克拉产生反应。因此,这个之前被误认为是第二十四条染色体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形态很接近染色体的查克拉团,是‘伪装’成染色体的特殊查克拉!“不知道大蛇丸是否知道真相。”弥生估计,以蛇叔的聪明才智,大概早就已经发现事情的真相了。不过,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就算这个血继因子并非染色体,也同样可以说明,血继忍者和普通人生来不同。只是,现在这种‘不同’,并没有扩大到两个物种的程度罢了。蛇叔那夺舍更优秀,更年轻者的想法,也就并不会有所改变。不过,揭示了这个真相之后,之前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答了。比如:为何血继忍者可以和普通人生育?为何血继染色体的形态那么小?当然,这种血继因子也不能再被叫做血继染色体了。这个发现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后天创造的血继可以遗传给后代?带有两种不同血继因子的雌雄配子是如何遗传的?多血继者体内的细胞会不会有多个血继因子……实验的第一步就发现了如此颠覆性的真相,弥生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更加充满了期待。研究者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血继因子中,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既然血继染色体的说法已经被完全颠覆,那么,原本基于其上的整个实验计划自然就得作出巨大的调整。大蛇丸改进荧光染色剂的做法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在之前的各项实验中,弥生都在尽可能地排除查克拉的干扰,将实验流程往前世的科研画风上靠。这在增加了大量预处理成本的同时,也抹杀了查克拉的积极作用。然而,火影世界的主题终究是‘忍者、查克拉’。这是这个世界的特色,也是无可违逆的法则。就像在地球,谁都得遵循牛顿三大定律一样。‘研究血继因子,不能只考虑前世的普通研究方法。必要时,我得主动在实验中引入‘查克拉’这个黑盒技术才行。’于是,弥生开始设计各种引入了查克拉技术的实验,同时开发独属于自己的、具有忍界特色的研究技术。比如:测试各种含有查克拉的生物材料特性,开发改进能配合这些特性的小忍术。将掌仙术的应用延伸到实验之中,来代替原本的精细操作仪器。思维突破了这层禁锢,又有着两个世界的见识,以及木叶的资料库作为后盾,弥生的实验进度开始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疯狂推进。一开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每隔几天就会产生一项全新的成果。血继基因荧光标记技术、部分血继因子破碎取出技术、血继因子胞间扩散现象、血继因子不对称分裂现象、血继因子融合现象、相似相融规律、融合细胞的异核分离再融合规律……实验报告很快就堆积如山。从这些实验之中,弥生成功地找到了初步的返祖计划思路。那就是,根据融合细胞的异核融合再分离规律,利用特殊方法制造大量千手×漩涡的融合细胞。激发柱间细胞的全能性,又利用从白绝身上研究出的技术,以特殊手段抑制融合细胞往植物方向发育的本能。筛选出极少数、正常的、原本只有雌雄配子结合时才能产生的二倍体全能细胞。又过了很长时间,千手×漩涡的融合细胞死了一批又一批,才终于产生了符合要求的二倍体全能细胞,产生概率约为0.00002%,也就是五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得死五百万细胞,才能产生一个符合预期的细胞。这也是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先在体外作初代融合的原因,如果不预先在体外做一代融合的话,这个会导致大量细胞崩溃死亡的危险过程,将会直接发生在自己的体内。那种行为,就不是融合血继因子,血脉返祖,而是直接找死了。这种五百万选一的成功率,还是建立在千手一族血继因子与漩涡一族血继因子相似度很高的情况下。如果换成是日向或者宇智波,这类血继因子同出一源,但血脉相隔更远的家族,其成功率大概还要下降一大半。如果想以这种方式融合不同源的血继因子,如忍者们后天开发出来的冰遁、熔遁、沸遁等血继,成功率更是要下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不止,几乎不可能顺利融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全能细胞后,还需要将其培养成桑椹期的动物胚胎,再从胚胎中提取出融合了双方血继的、较为活跃的血继因子。这种血继因子与弥生本身的血继因子最为接近,也就更加容易与自身血继因子发生相似相融现象。这就是一个‘减毒’,降低融合血继因子副作用的步骤。经过这一步后,融合血继因子的成功率就能从原本的0.00002%提升到50%。并且,就算失败了,代价也没有原来那么惨烈。到这一步,返祖融合药剂的主材料就制备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