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7章 耳光
    风婉儿听了这一番话,心中的不安焦虑退了一些,又起了昂扬斗志:“那些小人惯会装神弄鬼,我且等着看,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诸葛执被她那小模样逗笑了,道:“婉儿此言极是。”

    二人并未坐以待毙,寻了公孙参来,公孙参听了这事,愣了半晌,道:“我手下还未得此消息,必定还未传唱开,不如趁机搅混水。”

    诸葛执也是如此想的,让他找了许多乞丐头儿,满街传唱那童谣,不过将风字换成了“雨”“雷”“电”等等,竹林换成了“梅林”“松林”“桃林”等等,一时间街头到处都有孩童念叨“X林有X遂君意,X林有X顺君心”。

    公孙参又添了后续,什么“君心我心一般同,玉帛遥寄意重重”等等。

    风婉儿偶尔与诸葛执出城跑马,都能听见街头巷尾传唱歌谣,二人会心一笑,且看那幕后之人还有什么招数。

    日子风平浪静的过了几天,这一日,诸葛执如以往那般去早朝,风婉儿赖在房里睡懒觉,正迷迷糊糊呢,琥珀步履匆匆的来敲门,急促道:“小姐醒醒,宫里来人了。”

    风婉儿的瞌睡一下子就醒了,起身开门,琥珀脸上挂着焦急之色,道:“小姐速速梳洗一番,来的是皇后身旁的女官慧女史,指名要见小姐,这位女史瞧着就不好惹,小姐要仔细着,莫被她捉住把柄!”

    风婉儿的心狠狠的一沉,又问:“王爷呢?”

    “还在上朝。”

    风婉儿心下了然,知道这是刻意撇开诸葛执,她定了定神,迅速的梳洗了一番,跟着琥珀往待客的厅堂走去。

    厅堂里,几个宫装女子垂手而立,为首一人身着女史的服饰,四十左右的年纪,容貌寻常,神情波澜不惊,一双眼睛却亮的吓人。

    这便是慧女史了。

    风婉儿走进去,笑道:“女史下降,有失远迎。”

    慧女史面无表情道:“风氏?”

    “正是。”

    “口谕。”

    风婉儿行礼跪下,琥珀等人也跪了一地。

    慧女史一板一眼道:“贵妃有恙,遥闻风氏医术卓绝,特宣召入宫,为贵妃诊治。”慧女史念完了口谕,又道:“起。”

    风婉儿等人起身,那慧女史道:“姑娘随奴婢入宫。”

    风婉儿勉强笑道:“王爷快回来了,请女史稍等片刻,与王爷招呼.......”

    她没能说完后面的话,因为跟着慧女史的两个高大宫女已是一左一右的钳制住了她。

    慧女史面无表情道:“走吧。”她转身离去,那两个宫女抓着风婉儿出门,琥珀忍不住上前,对慧女史赔笑道:“姑姑留步.......”

    “啪!”一个耳光登时在琥珀脸上着了陆,她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胀了起来。

    风婉儿惊道:“女史!”

    慧女史连头都没回,径自往前走。

    两个宫女继续推搡着风婉儿跟着,风婉儿回头见琥珀还想追,忙道:“琥珀姐姐回去吧。”

    琥珀犹豫了片刻,停下脚步。

    慧女史带着风婉儿往车马道走,一架精致的宫车早也候着,慧女史道:“姑娘请上车。”

    然后径自上了车。

    风婉儿见那两个宫女还想推搡她,忙自己上了车,入了车厢,安静的坐着,她对面就是慧女史,那慧女史仿佛假人一般,纹丝不动。

    外头赶车的宦官笃笃笃的驾着车马走了。

    其余宫女跟着车走,动作极为迅速。

    她们很快入了皇城,入城后便不能乘坐马车,慧女史走在前头,风婉儿心知如今形势比人强,只得咬牙跟着。

    她们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了一处宫殿。

    风婉儿见侍卫渐少,宦官宫女渐多,想起路上过了一道有侍卫把守的门,心中便知已是入了内宫,纵然知道,也没别的法子,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慧女史带着风婉儿进了宫殿,里头空空荡荡,只有上首有一处座位。

    那座位雕着五爪蟠龙,风婉儿心知是龙椅,越发的没底。

    慧女史道:“跪着等。”然后就出去了。

    大门也关上了,那宫殿里就剩下风婉儿一人,风婉儿松了一口气,走到殿内的一根柱子下,倚着柱子,抱膝坐下,心想等听见脚步声再跪不迟。

    金銮殿

    早朝直到午时才散,先议了稷下学宫之事,如今学宫已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往来清谈议论,十分风雅,清流们又多了一个凑一块骂世家的好地方,对负责筹建稷下学宫的诸葛执也添了几分好感,勉为其难的夸他“尚算尽心”,又要陛下多多的拨下银两,“以显本朝礼贤下士之风气”。

    皇帝难得痛快的给了十万两白银,然后又把话题转到贵妃之子宋国公的开府之事上,皇帝的意思是比着郡王的规制开府

    清流们恍然大悟,才知那十万两银子是买他们同意。

    不过皇帝的如意算盘注定落了空。

    清流们并不买账,一群御史横眉立目的骂皇帝偏心眼儿,“衡郡王是先皇后嫡子,尚且安守本分,无半分僭越,宋国公虽是贵妃之子,到底尊卑嫡庶分明,陛下焉能厚此薄彼?请陛下仿造陈国公之例,给宋国公开府。”

    皇帝气的半死,问诸葛执:“衡郡王觉得朕厚此薄彼么?”

    诸葛执道:“陛下素来一视同仁。”

    皇帝见这话顺耳,心里的气儿也顺了不少,把陈国公提溜出来:“陈国公以为如何?”

    陈国公是贤妃之子,此时心里正不痛快,又不好反驳,只得道:“臣附议。”

    皇帝有了底气,骂御史,“闲的无事,挑拨天家骨肉,陈国公开府时国库空虚,朕自然俭省些,如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略体面些也无妨,便这么定了!”

    御史们噗通一跪,瞪着皇帝,“陛下三思。”

    皇帝骂道:“宋国公是贵妃之子,子凭母贵亦是顺理成章,休得罗唣。”

    御史们继续滔滔不绝。

    皇帝已是命“退朝”,然后命太监把几个还不死心的御史撵了出去,诸葛执徐步迈出金殿,没走几步,丁掌印已是上前,“陛下宣郡王去偏殿叙话。”

    诸葛执有些意外,心中却有不祥的预感,面上不动声色,跟着丁掌印去了偏殿。

    皇帝高居上首,诸葛执行了礼,只等皇帝发话。

    皇帝笑了笑,道:“这几日朕听见坊间歌谣,觉得有些意思,皇儿可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