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章:又回舟山
    <b></b>                  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漫天飞雪,天气极寒。

    如今已是深冬,再加鹅毛大雪与阵阵海风。

    吹得刘建直打哆嗦。

    这年头也太冷了点吧。

    “夫君,前方就是岱山岛了,要登陆休息一晚,明日返回舟山吗”

    莲儿上前问道。

    “靠岸吧,这天冷的,在海上待久了,弟兄们也受不了不是,舟山也不远了,明天再返回也没事”

    刘建看了看前方岱山岛,说道。

    如今岱山岛已经成为了刘家移民的中转核心。

    由江口,青浦两地收留流民,逃户再由二地迁移至岱山岛,最后由舟山岛南下南洋。

    只不过如今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气温骤降,海风刺骨。

    所以移民工作也就暂时结束,等明年开春后,再迁移不迟。

    不多时,刘建乘船靠岸岱山岛,刘建等人登岸,在家仆,家丁的引领下,来到岱山岛一小院中休息。

    因岱山岛是南北移民的必经之地。

    又是舟山岛后院。

    所以岱山岛的建设可比江口,青浦两地要全面得多。

    从码头,道路到各司自有房屋,院落,特别是医社也有。

    而且岱山岛因是刘家从海盗手中获得,所以完全属于刘家之地。

    在加上如今南北商队主要走舟山与宁波之间的海路,不在经过岱山岛。

    所以对于岱山岛的建设,刘家也毫无保留。

    水泥路,玻璃窗应有尽有。

    更重要的是火道,几乎遍布岱山岛每一间房舍。

    火道,是如今大明内很多大户人家冬天取暖的神器。

    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由锅炉,烟道,火墙构成。

    以青石与黄土组成。

    锅炉,烟道埋于地下,冬季之时用锅炉生火,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进入火墙内,为房舍供暖。

    如今最后一批五十五万流民尽皆在岱山岛衢山岛,秀山岛和舟山岛安置。

    这些人取暖就成了一大问题。

    再加上如今的冬季要比寒冷许多。

    所以在刘建的坚持下,舟山群岛各岛屿所有房舍,都建有火道。

    以保证流民冬季平安度过。

    只要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南下南洋,那就再也不用考虑冬天取暖的问题了,毕竟南洋属于热带地区嘛。

    当然在台湾岛,方丈岛和南屿洲等地,取暖还是有必要的。

    这个时代天气寒冷,远超想象。

    在后世,可听过广州,海南也会下雪的。

    如今的广州和琼州就经常下雪。

    每年冬天冻死的人不计其数。

    特别是底层百姓,冻死了都没人管。

    而那些官员,高门大户,确住着有火道的房舍,吃着美酒佳肴,穿着貂皮大衣,出门有轿子坐,府院内还有回廊。

    这些人又怎知如今的寒冷。

    又怎会理解在他们看来属于贱民,贱籍的百姓死活。

    这些百姓,大冬天,穿着单衣,草鞋,吃着草根,树皮,观音土,过冬全靠抖,艰难度日。

    也难怪最后都愿意跟着刘家南下南洋。

    总比在大明等死,当山贼,倭寇强吧。

    当流民只能吃观音土,当山贼刀头舔血,倭寇更是只能游弋四方。

    怎么都不比稳定的生活更好吧。

    说起倭寇,实际上真正的倭人并不多。

    明初的倭寇,大部分都是那些因为大明海禁而失去生活来源的沿海百姓组成的海盗团伙。

    后来嘉靖时期之后的倭寇,才是由日本封建诸侯们扶持的海盗,其中便有很多所谓的日本浪人。

    如今的日本还处在南北朝之时,相比后来的战国时代,如今还算稳定。

    当然也有部分日本商人和失败的南朝诸侯们组织了一些浪人海盗再加上张士诚等残余势力一起组成的倭寇。

    但这些在洪武,永乐之时就被严厉打击,消失在了大海之上。

    加上郑和下西洋,基本把海盗清理了一遍。

    故而如今大明海防还算安定。

    虽也有海盗出没,不过如今这些海盗早已被刘家收编。

    当然如今大明海禁还在持续,东南海贸并没有大规模兴起。

    如刘家一样的海商,目前实际上也是处在一个走私的状态下。

    大明海洋贸易真正兴起还是正德,嘉靖之后的事。

    也正是那时海贸兴起,大量白银流入,暂时缓解了大明内部的阶级矛盾。

    否则明朝或许支撑不了两百多年。

    毕竟明朝刚建立的第三年就爆发了一场波及广西,广东,福建,山东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特别是洪武十四年,广州的曹真和苏文卿等叛乱,众数十万,战船两千八百多艘。

    差点就颠覆了大明在广东的统治。

    整个洪武之时如这样的大规模起义,就有七次之多。

    南方大部基本都被波及。

    更别说永乐之时那场轰动天下的山东唐赛儿白莲教起义了。

    当然这些起义多少也有一些元末势力在参与,鼓动。

    但是进入大明中期之后,农民起义便有了越演越烈之势。

    从景泰,天顺开始,到成化弘治之时。

    超过十万以上的起义,最少也有十次以上。

    其中荆楚的流民起义,广西的大藤峡起义,影响最大。

    广东的黄孝养起义,参与人数甚至一度超过了百万之巨。

    正德之后,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甚至河南,山东等地起义就从未断过,小的几千人,多的几万人,大规模的几十万人都有。

    甚至南直隶的凤阳,淮安等府也有波及。

    更别说明末那些大起义了。

    可以说终明一朝,各种大小规模的起义就没有断过。

    真应了那句话,总有刁民想害朕。

    虽然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时有起义发生。

    但是如明朝这般波及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也算古今罕见。

    当然如今刘家移民七百多万南下南洋。

    刘信甚至还打算再移民三百万,筹齐一千万之数。

    如此估计短时间内,大明应没有刁民起义了吧。

    不知大明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愤怒。

    实际上华夏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朴,最勤劳的一批人。

    他们只要有稳定的生活,有个一亩三分地,就已经很知足了。

    如果这也满足不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可惜啊,如今刘家还只是秘密移民,要是公开移民,或许大明内部的人,特别是沿海那些百姓估计都会跑光吧。

    想想如今永兴商行所有。

    一个南屿洲的金矿,百万吨级以上的就是五座。

    万吨,千吨级的更是多得熟不胜数。

    一吨是一千千克,而一斤是五百克,一斤又是十六两。

    如此算来,一吨就是近六亿两。

    如此可见南屿洲金矿储量之巨。

    这还仅仅只是金矿而已。

    当然如今受限于条件和人力,真正具体有多少金矿,是测多了,还是测少了,没人说得清楚。

    哪怕是刘建,也不知道如今南屿洲地下究竟埋藏了多少资源。

    但反正很多就是了。

    如今一户人南迁可得十两安家银,一两银相当于后世四千块,十两就是四万。

    自然让那些在大明内活不下去的流民,山民极为激动。

    白给你四万,你不心动。

    当然也有人向刘建提过可以多给一些,反正现在永兴商行有的是钱。

    但是刘建确驳斥了这种想法。

    想想后世那些拆迁暴发户,这些人到南洋是开荒,安家的,不是去享受的。

    有本事以后多赚点就行,一次给太多,谁还肯下力气啊。

    在岱山岛住了一晚后。

    二十九日,刘建再次登船。

    前方,便是舟山本岛了。

    《大明豪贾》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