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章:舟山一日(下)
    <b></b>                  这种考试题目和样式。

    自然是出自刘建之手。

    而其来源,自然是刘建从后世的标准来制定的。

    四道大题,每题二十五分,合计一百分。

    四道大题中。

    第一题四书五经分为一个五分题,两个十分题。

    五分题是五道经义默写。

    和后世一样,前面先写一段,后面再自行写出另一段即可。

    一段一分。

    十分题主要是从四书五经中拿出两本来,考个人理解。

    术算题一共有二十五道算式。

    加减乘除都有。

    每题一分。

    至于中间的理政安民,士农工商之论。

    则是刘建拿出来让这些人自行理解,填写。

    如此便组成了一百分的试卷。

    刘建之所以如此安排。

    除去刘建来自后世,不自觉便会按照后世的标准行事。

    更重要的是刘建麾下大多都是一些没有读过书的人。

    就算读过书的,也就是读了几年私塾,或者只上了个蒙学的。

    如学司司长崔统这样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所以刘建自然就先制定出一个统一标准。

    再让人按照这个标准命题,考试,阅卷即可。

    如此只需要按部就班便可。

    和后世一样。

    百分试卷,六十分便是及格。

    不过刘建也想过,如今让这些人考试,估计很少有及格的人。

    所以先等他们都录取,按照各自成绩先安排事情做。

    实习期一年,这一年内也可进行简单的培训,培养。

    一年之后还会有测试。

    及格通过后,便可以任命正式的官职了。

    而没有通过的,刘建还会给其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要是三年后依然通不过。

    那就是自己水平有问题了。

    不过如今刘建麾下众人,虽然已经开始扫盲。

    但识字的仍然是少数。

    所以这些人任命后,主要都会任命为基层的乡长,镇长,科长等职。

    除去治理,管理一地外。

    扫盲,教化,建立学堂,甚至亲自上阵当老师。

    都是这些人的任务。

    至少未来三五年之内是这样。

    等识字率,读书的人口到达一定基数后。

    刘建还计划细化学院。

    效法后世,建立六年蒙学,六年学墅。

    这十二年全部是公办免费教育。

    而现在学院的学子以及很多扫盲中脱颖而出的人才。

    刘建便会则其品德才学优秀的人去当老师。

    如此,系统培训,教育,便可提上日程,建立落实了。

    而如今的学院,则会提升为后世那种大学。

    为刘建和永兴商行培养高等级人才。

    当然随着如今南洋形式变化。

    渤尼亡国,苏禄王城被灭,苏禄附庸归附。

    明年永兴商行或许会对整个南洋出手。

    很多事情便会加快进度。

    比如广东,福建两地山民移民,明年就会付诸行动。

    如今刘信正在各地奔波。

    除去发展代理商外。

    上下打点广东,福建等地府县衙门。

    也是一大重点。

    一个衙门之内不仅有主官。

    还有众多辅助的官吏。

    如县衙之中除去七品知县。

    其下还有很多八品,九品属官以及众多衙役,县吏。

    一般来说一个大县,县衙之内的官吏最少也是百人以上。

    小县也有五六十人。

    要是府衙,州衙甚至布政使衙门。

    属吏那就更多了。

    这其中很多人一辈子都会在这衙门中厮混。

    很少有人被提拔,升迁。

    但是这些人又是具体去做事的人。

    所以很容易上下其手,贪赃枉法。

    而刘信贿赂官员的重点,正是这些人。

    对于这些人,刘信到不必亲自动手。

    只要找准时机,安排人去接触,奉上贡银。

    诸事自然水到渠成。

    而这些人收了刘信的银两。

    自然会为刘信在很多事上动动手脚。

    或改一两个数字,或不经盘查,开关放行,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刘信提供各种便利。

    而要是知县,知府问起。

    只要表面能够通过即可。

    哪怕一地知县,知州,知府有所怀疑。

    只要不是亲眼所见,很多事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而又有多少官员会事必躬亲呢。

    又有多少官员会清廉自守呢。

    再说刘信根本不需要把广东,福建全部的府衙,县衙,衙门喂饱。

    只要把沿海府州县喂饱。

    在按照迁民的路线,把沿途的官吏打点好即可。

    自会有人能够帮刘信行方便。

    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沿海州府县本来就是贫瘠之地,稍微给点贡银,那些属官,属吏必会勤快得很。

    等解决官府后。

    剩下的问题,便是山民,逃户自身的问题了。

    这些山民,逃户,本就在山中苦苦求活,苦苦刨食,苦苦挣扎。

    这时要是有人给他们一碗饭吃。

    他们绝对会感恩戴德。

    要是再给他们一个活下来的希望。

    他们一定会全力争取。

    所以先派人进山,寻找这些山民村落。

    给他们送些吃食。

    让他们对刘家感恩。

    之后再以需要人手,雇佣长工,佃户为由,将他们带出山中。

    最后只需要以田地,银两诱惑。

    同样五十亩地加十两安家银。

    不信他们不同意,不心动。

    广东,福建两地具体山民有多少。

    刘信不清楚。

    但是这些在大明看来,那都是化外之民。

    没有大明的户籍,也不能被朝廷给接纳。

    活得连升斗小民都不如。

    甚至连贱民都做不了。

    而且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祖地,祖田。

    基本过得都是流浪的生活。

    哪里有吃的,就在哪里定居。

    不时朝廷还会把他们当成刁民给抓起来治罪,服劳役,做苦力。

    所以只要刘家出手。

    这些人没有理由不拒绝。

    去南洋以后可以过定居,安宁的的生活。

    而留在大明,简直生不如死。

    孰优孰劣,根本不难抉择。

    三个时辰结束。

    众考生纷纷交卷。

    三天之后,榜单出来。

    二百八十六人人中。

    及格的只有五十五人。

    而最高分也就章褚济的七十五分。

    最低分十五分。

    之后每人从纪道仙手中获得了一块记录了成绩,排名的木牌后。

    便在引路人的带领下。

    回到码头,开始登船。

    “章兄,恭喜啊,今日第一,明日说不定能在商行之中谋个高位啊,到时可别忘了我等啊”

    孟广远上前笑道。

    “孟兄也不差啊,孟兄有六十九分,位在第十,以后前途无量啊”

    章褚济也笑道。

    “好了我等都在前十,想必到台湾后,都不会太差,而且如今我们也就是实习一年,一年后,还会再考,之后才会正式任命,你我依然不可放松啊”

    卢浚迁也笑道。

    “如此那我等四人当同舟共济,为我等未来,奋斗”

    贺吉显向三人拜道。

    三人也都各自一拜后。

    便登上了船。

    七月一日,一百一十五艏船只组成的船队到达台湾淡水港。

    一群伙计立刻上船,开始搬运货物。

    卢浚迁等人和一起跟来的三万人则在水手的指挥下。

    纷纷走下了船。

    户籍司司长刘器颗则拿着扩音器大吼着。

    “新来的人听着,先到我这里检验户籍和身份木牌,后到农业司找司长林铮焊领取丈尺,农具,耕牛,稻种等物,之后会有农业司的人带你们去各地丈量,分派土地,有被安排去吕宋和南兴县的人,则在码头等候,不舒服的去找医馆看看,饿了的去食堂自行打饭,带黑色布条者,去找军事司军政局副局长陆铭义报备,带红色布条者去找政务司司长刘泰举报备,之后自会有人指引你们,听着,来了就是兄弟,把这里当成自己家,我们永兴商行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刘器颗反复大吼着。

    众人则根据刘器颗的指引。

    开始分开行事。

    卢浚迁听后,暗暗赞叹着。

    这永兴商行内,必有大才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