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章 壁画上的妖魔
    车子徐徐驶入村庄。

    陈朔教授看到,路边已经有人等待。

    “到了,下车吧。”

    一行穿得格外厚实的中老年人刚开门下车,寒意便直冲鼻翼而来,呼出的白气都被冷风吹散。

    陈朔教授算是此行负责人,连忙摘下手套,朝那等待的哈密省文物局人员一一握手:“麻烦你们几位同志了。”

    “哈哈哈……”文物局人员为首的是个维族中年人,闻言爽朗一笑:“这叫什么麻烦。对了,我叫阔孜巴依。”

    陈朔也连忙介绍道:“我叫陈朔,这是冯教授,这是……”

    此时,另外两辆车也逐渐停稳,下来的是五六个模样精悍、不苟言笑的高大汉子。

    他们是反异常突击队的成员。

    由于此行科考涉及超凡力量,一般的军警没有经验,所以调查局特地抽调他们来保护科考队。

    见此阵仗,文物局工作人员眸色一缩。

    好在上级早就给他们打过招呼,让不该问的别多问,尽全力做好协助工作就行,所以他们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

    “你们这段时间可算来对了。”阔孜巴依笑着道:“玛扎伯哈石窟很早就发现了,里面的资料我们已经反反复复研究了很多遍,都没能找到你们要的信息。”

    “但是前几天,我们的维护人员清理靠东侧的碎石,又发现了两个被掩埋的石窟,也许有你们要找的东西。”

    被20乌云笼罩的科考队立时露出惊喜之色。

    原本听说玛扎伯哈石窟损毁非常严重,他们都没有报太大希望,没想到现在来了个峰回路转。

    但阔孜巴依马上又泼了一盆冷水:“不过我得事先说好,根据现场痕迹观察,这两个石窟虽然是官方首次发现,但绝不是当地人首次发现。”

    其弦外之意是,里面早就被过去的当地人“逛”过了,基本没留下什么东西。

    这也是很无奈的事。

    一来,早年大家法律意识淡薄。

    二来,炎国历史悠久、土地广袤,留下的遗迹数不胜数,官方也没人力、精力和财力,将其全部挖出来看管好。

    毕竟连长安这样遗迹更为密集、经济更为发达的中部大城市,都要等到修机场和挖地铁时,才能进行考古研究,更别说地广人稀、经济较为落后的哈密省了。

    想到此节,众人心情稍稍冷却。

    “阔孜巴依同志,能请你带我们去看看新发现的石窟吗?”陈朔教授平复下情绪,客气的问道。

    后者有些愕然:“这么着急吗?我还为你们在当地村民这儿安排了一桌饭菜,准备为你们接风洗尘。”

    陈朔连忙摆手,诚恳的道:“同志,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任务要紧。”

    于是,阔孜巴依便带着一行人往沙土原而去。

    不过四五分钟的脚程,他们便越过村民房屋的遮挡,见到众多依山壁而开凿的石窟,而周围斑驳的石壁,则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由于大风吹拂,有些窟口已经堆积了一线白雪,像是多了一排“下牙”。

    望着这荒凉大地上,一座孤零零的村庄,以及古朴静默的沙土原,陈朔忽然有些恍惚。

    他仿佛听到了骆驼踩在地面的轻微声响,听到了领头吆喝休息的古腔,也听到了搬卸货物的喧嚣嘈杂之声。

    远处的村庄变得化作古代样式,每日商旅络绎不绝。

    而僧侣们搭起木架,诵着经文,用简单的工具开凿石窟,并以妙笔将墨汁颜料变为生动的故事,流传千百年之久。

    那是克尔希村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节点,在一千多年前的繁华热闹景象。

    面对这样的联想,陈朔心头忽有些奇异之感。考古探索,就是在支离破碎的证据中,跨越时空的阻碍,寻找历史的真相。

    而今天,他再一次上路了。

    “希望一切顺利。”陈朔心头自语,随即快步跟上阔孜巴依。

    很快,众人来到沙土原东侧。

    放眼望去,只见两个洞口残缺、并列一排的石窟,被钢筋打入岩壁支撑着。

    此刻,脚手架上还有两个人穿着劳保服,做着填补工作,地面则满是洒落的灰浆。

    这一切让这儿看上去更像小型建筑工地,而非考古遗迹修复现场。

    “玛扎伯哈石窟处于沙土原,地质松散,不耐保存,这也是其为什么最为残破的原因。为了防止其继续垮塌,我们就为其添加了钢筋框架。”

    阔孜巴依解释道。

    众人沿着简易梯子往上走,踏入石窟当中,恰夕阳光线斜照洞内,一抹金色反光映入众人眼中。

    陈朔扭头看去,发现是一片用金色颜料绘成的壁画。

    “根据我们的初步鉴定,这两处石窟应该是在一千两百年前建造完成,误差浮动约一百年。”

    “而且这儿的壁画,和之前那些都不同,相信你们仔细研究后,会大吃一惊的。”

    阔孜巴依神神秘秘的道。

    事实上不用他说,众人就已经发现了问题。

    莫高窟,以及龟兹石窟的壁画,都是密而小,色彩纷杂绚丽,宛如佛教主题的墙纸,并且配有正常比例的石雕。

    但此处除了剥离坍塌之处,其余墙壁皆是平平整整,没有半分挖出凹陷,置放佛像的痕迹。

    另外,壁画多有巨像,且用色朴淡,像炎国传统丹青彩绘,多过像石窟壁画。

    “根据我们这几日的简单研究,确定其是从外向内画的,描绘了一连串事迹。并且从开凿痕迹判断,当时似乎人力有限,单个石窟都要分多年完成。”

    阔孜巴依朝众人讲解。

    陈朔等人便从门口看起,稍微年轻些的调查局文员,则用相机拍摄记录。

    第一幅壁画基本完整,画风明显偏向炎国古代的人像、花鸟写实风格。

    描绘的内容是一段城墙上,白发将士们张弓引箭,但眼睛却整齐的看向另一个方向。

    在他们的前方,有护城河,有壕沟,还有轒輼车、飞云梯等古代战争器械,敌军士兵正藏于其中,点点白雪散落各地。

    更远处,还有许多敌军整戈以待。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风格的石窟壁画,完全脱离佛教元素,纯粹记录一场守城之战。”

    “按理说,这样的历史,不应该由古代官府记录在县志当中吗?”有人疑惑出声。

    但没人回答他,因为现在谁都不知道答案。

    “各位,你们能看出这记录的是那一场战役吗?”陈朔开口询问道。

    “这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

    阔孜巴依摇头道:“我们最初假定壁画内容全部写实,然后准备根据上面的参照物,判断具体的地理位置。可最终因为信息太少而失败。”

    “不,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

    科考队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冯教授,抬手指向壁画人物,解释道:“由于守城将士整齐扭头看向右上侧,所以画师完整呈现了他们的侧脸轮廓。”

    “你们看。”

    冯教授的手隔着几厘米,顺着壁画上将士的面庞线条而走:“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这下连陈朔都看出味儿来,试着道:“从其眼眶深度、以及鼻梁样式来看,基本和炎国中原人类似。”

    “对。”冯教授点头,推了下老花眼镜:“《北史?于阗传》曾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

    “所以我判断,这儿应该就是于阗,而且通过比对古代西域的经济和建筑史料,壁画所描绘的这等规模的城池,必然是于阗王城。”

    “再有,通过敌方士兵所用的甲胄、武器样式,以及营帐中所挂经幡的模样,再和于阗历史对照,很显然是吐蕃攻城。”

    “于阗王城大约是在西元790年陷落于吐蕃之手,所以壁画描绘的景象,只能在在那之前。”

    “另外,守城一方为唐军样式147,但军械破旧,连主帅所穿的战甲都有着拼凑的痕迹,说明当时物资十分紧缺。会出现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安西都护府孤悬绝域时期。”

    “当时的于阗国王,同时也是主将,乃尉迟曜,连他都已经满头白发,则至少有五六十岁,所以壁画内容应该发生在778年到790年之间。”

    等到冯教授平静说完,石窟内一时鸦雀无声。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其只是轻描淡写,便从壁画中推测出如此多信息,直接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看来确实是唐宋历史的能人啊!”

    陈朔有些惊喜,立马对这次任务多了几分把握,明面上也客气的开口道:“多谢冯教授解惑,咱们继续往下看吧。”

    冯教授点点头:“咱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发点热,也算是我的幸事。”

    众人挪步。

    下一幅壁画下半段已然剥落,上半段则算完好。

    只见右上方,一行白马银甲骑士随着烟尘,自天际奔袭而来。

    而吐蕃军队营帐周围,大量士兵朝中心整齐跪倒,一些背上钻出触手的高大之人则拿着武器,朝白马银甲骑士而去。

    “这是……”

    陈朔瞳孔一缩。

    阔孜巴依注意到他的神情,解释道:“关于壁画上的这些人,我们也觉得很奇怪。”

    “像莫高窟中,虽然也有描绘神佛降服妖魔的内容,但却从未出现过这等模样的妖魔。”

    他觉得疑惑,但陈朔可没有。

    他看过异常调查局内部的资料,南高丽曾出现过一种人形模样,脑袋、脊背却长着触手的异界怪物。

    这两者有八九成相似。

    也就是说,当时那场战役中,吐蕃军队里藏着异界怪物!

    以古代军队的战力,怎么可能抵挡住异界怪物的袭击,难道于阗就是这样被击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