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二章、答应我一个条件,便可放人
    刘云没想到老者会直接问他问题。

    刘云思考了一下,站起来,朗声道:“我所求之术,可安邦定国,可济世救民,而不是拘谨于这文字之中,现在已经是乱世,书里的子曰已经不能够结束这个乱世,皇帝落难,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真正的圣贤之人所思所想应该是拯救苍生黎明,而不是躲在这一书院之中,独享清平。”

    刘云此话一出,下面有很多学子都点了点头。

    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学得一身本事,所图不过是报效国家。

    老者听闻刘云所言,笑了笑,说道:“这话说得轻巧,但是当今天下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如若下山不遇明主,岂不是给这乱世平添杀戮?”

    院长这话也有几分道理。

    试想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这些知识分子就算是抱着济世救民的心。

    但是去帮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的人会去帮刘备,有的人会去帮曹操。

    也会有人去马腾甚至是张鲁那边。

    一旦投靠到不靠谱的老板,就想袁绍这种没事就杀着谋士玩的主公,建功立业不成还枉送性命。

    院长的这番话,代表了很多白鹿山上学子的想法。

    就连徐福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他练就一身本事,想要下山,也不知道去投靠谁。

    院长的话,等于将问题再次抛给刘云。

    这一场本来应该是张夫子与刘云的辩论,突然变成了院长与刘云的辩论。

    所有人都好奇刘云会怎么回答,甚至有人猜测刘云只会讲出一堆大道理,最后为刘表的荆州势力造势,劝说几个学子去加入荆州阵营。

    刘云作为刘表的侄子,这么做也正常。

    只见刘云摇摇头,说道:“先生,我不知道天下谁是明主,或者说我们对明主的定义标准不一样,这乱世或许持续几十年,那时候我们都老了,这一个乱世都还没结束,又或者我们之中会有人在不久的将来死在沙场之上。”

    周围的人都沉默了,刘云说的是事实。

    哪有乱世不死人的。

    刘云笑了笑,说道:“我不想参与到这乱世之中,我不想打仗,我只想种田。”

    什么,种田?

    周围的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刘云,就连那个院长也一脸惊讶。

    刘云此刻也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他只是想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这乱世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样整天你打我我打你的,肯定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无法进行,粮食会因此而减产,很多人不会死在战场,而是会饿死在家中,我们荆州的情况在其他的州郡中算好的了,但是去年也饿死一两万人,这比去年一年打仗死的人数还多。”

    刘云一边思考一边说道:“或许这一两万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会成为历史书上的一行字,但是它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面前,发生在我们身边。”

    刘云抬头看着院长,说出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毕生难忘的话。

    “这个世道不应该是这样,对吗?”

    院长听到刘云的这一句话,愣住了。

    片刻之后,他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然后点点头。

    这说明他同意刘云的观点。

    刘云此时已经忘记了什么论道堂,忘记了身后的那些学子。

    他面对着这位白鹿书院的院长,只想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是荆州的农政官副长,负责荆州境内的农桑事宜,零陵郡每年都会受到春旱的困扰,一旦发生春旱,零陵郡大半的田地无法耕种,粮食收成减少大半,在场的人应该不知道减产大半意味着多少人要饿肚子,多少人要饿死吧?”

    刘云回头看了一样身后的那些学子。

    有些学子已经低下了头。

    他们在这白鹿书院,有荆州刘表出资供养,这世道在艰难,白鹿书院也不会缺粮。

    但是在场的数千人当中,也有不少是出自寒门的,他们很清楚刘云说的这些话代表着什么。

    代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刘云继续说道:“就在几天前,我在零陵郡的春旱最严重的石羊镇修水利,修了一条五里长的渠道,可多灌溉农田数百亩,不说养活万人,至少让数千人免于饥荒,那是可以做得到的。请问先生,我所做的算不算是济世救民?”

    院长点点头,说道:“救民于水火,的确是济世救民之术。”

    刘云又继续说道:“院长,那些被关起来的学子,当时都跟我一起修渠,我将我所学的水利之术,都教给了他们,想的便是他们能够行走于各个郡县之间,可以在各地兴修水利,让我荆州之土地尽可利用,荆州之民免于饥荒,等到将来战乱结束之后,这些学子还可以到大汉的每个角落,兴修水利,福泽天下。”

    言毕,刘云向院长行了一礼,又向下面众人行一礼。

    周围的人都沉默了,就连张夫子也沉默了。

    “来啊,把那些学子都放出来吧。”

    院长这个时候开口了。

    立刻就有人去办了。

    过了一会儿,从白鹿山下下来一行人,仔细一看正是之前跟刘云一起去兴修水利的那帮学子。

    这些学子懵懵懂懂的从山下下来,今天是他们在思过堂的第三天,怎么就放出来了。

    这个时候,学子当中眼尖的张远指着人群中的那位白衣公子。

    “快看,是刘先生。”

    “真是刘先生啊。”

    “刘先生来救我们来了。”

    学子们兴奋了起来,下山的脚步都快了不少。

    很快,他们就来到刘云面前。

    这二十多个学子齐刷刷的向刘云行了一礼。

    “见过先生。”

    声音洪亮,整齐且饱含敬意。

    刘云看着这些学子,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

    “多谢院长。”刘云向院长行了一礼。

    “慢着.....”

    这个时候院长开口了。

    “人,我不能这么轻易地让你带走。”

    刘云惊讶地看着院长。

    “我有一个条件,你答应了,他们你可以带走,如果不答应,那么这些人只能回思过堂继续思过。”

    老人开口说道。

    “先生尽管吩咐,我刘云办得到的,我一定尽量去办。”

    刘云不知道院长想要什么,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所有人都好奇院长会开出什么条件。

    只见这个老头微微一笑说道:“很简单,你云公子如果愿意成为我们白鹿书院的夫子,那这些人你尽可带下山去。”

    刘云听完,惊得下巴都掉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