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绝世神驹,照夜玉麒麟!
    “你听说了没,咱们大唐这位新晋上卿,料事如神,在蝗灾之前,就让户部收购了大量的粮草,这才没给那些奸商坐地起价的机会!”

    “是啊,而且不仅如此,上卿刚在朝堂上完以工代赈等赈灾条陈,后脚陇右告急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吐谷浑入侵,陇右缺兵少粮,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接下这差事!

    唯有上卿李长歌,临危之际,一人请战,前往陇右!

    这是何等的风采啊!”

    “那可不,当初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上卿是个纨绔,是靠着陇西李氏的恩荫才登上高位的。

    谁能料想到我大唐的这场大灾,竟是靠着这位小上卿的未雨绸缪,才没有沦落到易子而食,卖田卖地的可怕境地!

    这位上卿,堪称是我大唐千万百姓的万家生佛啊!”

    长安的市井之上,关于李上卿未雨绸缪救蝗灾,让黎民免遭苦难的事迹,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流传开来。

    并且随着各部赈灾官员的脚步,向着大唐各地扩散。

    一时之间,李上卿的威名,受到了无数百姓的感佩和爱戴。

    如果说之前李长歌是靠着拳打尚书,脚踢侍郎的新闻,才名满长安的话。

    那么这一次,李长歌可谓是获得了大唐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民心如水,自然知道谁冷谁暖!

    更有甚者,一些家底殷实的长安百姓,受到了李长歌一人请战的事迹感召,竟然呼朋唤友,自备粮食马匹,要追随李长歌的脚步,前往陇右为大唐而战!

    “李上卿正午时分,已经轻车简从,策马出了长安,前往陇右。

    上卿身世清贵,又功成名就,尚且为了大唐孤身犯险,我等又有何惧哉!”

    “长安西门集合,若是快马加鞭,或许还能在半路上追上李上卿!”

    “同去同去!”

    一时之间,长安的豪勇之士和游侠们,都争相备马备粮,开始向西门聚集。

    而此时,李长歌已经离开长安两千余里,距离陇右前线不远了!

    任凭那些游侠骑着再好的千里马,也绝不可能在半路上追上李长歌了。

    因为李长歌的坐骑,乃是系统奖励的绝世神驹,照夜玉麒麟!

    李长歌未雨绸缪,预备赈灾立下大功,以及单骑赴陇右的事迹,让他的声望值和成就点迅速攀升,一度冲破十万点大关。

    十万点可以进行黄金级抽奖一次,李长歌便抽中了这匹绝世神驹,照夜玉麒麟。

    相传三国赵云的坐骑,是名为照夜玉狮子的宝马,此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曾载着赵云长坂坡前救阿斗,在百万曹军之中,杀得七进七出。

    而李长歌抽中的这匹坐骑,是系统在照夜玉狮子的基础上强化过的,融入了部分麒麟血脉,其各项属性,是照夜玉狮子的十倍!

    也就是说,这匹马可日行万里,夜行八千!

    无论是灵性、耐力、速度,都十倍于三国赵云的坐骑!

    这样的神驹,举世仅此一匹,即便是大唐皇帝李二的飒露紫等六骏,也比不上李长歌的照夜玉麒麟!

    所以,别说后出发的那些长安游侠们追不上李长歌,就连与李长歌同时出发的那些随从死士们,也追不上李长歌的速度。

    有着吕布之勇和霸王之力的李长歌,无需随从们的保护,所以他先行骑乘照夜玉麒麟赶往陇右,让他的随从们按计划行事。

    “吁!”

    翻过了一道山岭的李长歌放慢了马速,他的视线之中,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在河流的西面,有一座城池。

    在河流的东面,有一片绵延百余里的军营。

    那条大河,名为洮河,是流经陇右和陇西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大唐的著名河流。

    那座城池,名为洮州,是陇右道的军事重镇之一。

    也是陇右节度使的帅帐所在。

    至于洮河对面的军营,自然便是吐谷浑大军的军营了。

    “来者何人!”

    李长歌还未接近洮州城,远远的便有数道斥候游骑迎了上来,纷纷张弓搭箭,一脸警惕的盯着李长歌。

    一副稍有异动,便立刻放箭的样子。

    这些人鞍上悬着马槊,腰间挂着横刀,身着明光铠,标准的大唐精兵的装备。

    面对那些斥候的弓箭,李长歌并未动怒。

    如今正是战时,敌我未分的情况下,警惕是战士的本能。

    “我乃大唐上卿李长歌,奉陛下之命,前来陇右增援!

    侯大将军何在!”

    李长歌勒住了缰绳,看着斥候道。

    一听李长歌这话,几名斥候虽然还有些警惕,但是明显激动了许多。

    虽然他们远在陇右,并未听过上卿李长歌的名字,但是依旧不妨碍他们对增援二字本能的喜悦。

    “上卿稍等,我这便去禀报大将军!”

    这队斥候的伍长略一思索,便向着身后的城池而去。

    同时,还有几名斥候看似松散的将李长歌保护在其中,实则精神紧绷,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毕竟李长歌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不像是能当大任的样子,他们需要防止李长歌是吐谷浑的探子。

    对此,李长歌心知肚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颇为赞赏。

    侯君集毕竟也是开国名将,治军有方,带出来的士兵,还算不错。

    他这次来陇右,没有带一兵一卒的援军。

    陇右士兵如此训练有方,正好堪供李长歌驱策!

    片刻之后,那名斥候伍长去而复返,与之一同的,还有一支百余人的精锐骑队。

    居中一人,身穿金光闪闪的明光铠,人还未到,声音便远远传来:“陇右节度使侯君集,恭迎李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