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将本官的帖子送齐州宣抚使衙门,请求协助。”
“派人将本官的行程转青州知州。”
“八百里快马送中书省,报备!”
“八百里快马送枢密院,报备!”
“小五,去请三姐夫来。”
……
李逵既然准备要去青州,必然需要一些准备。不同于当初他单枪匹马,最多也就是带着李全和李云去‘发财’,这次是公务出行。属于中书省派人来审核地方,同时还有枢密院的公务。要是他突然出现在青州,必然会引起恐慌。
甚至会引起青州知州的怨恨。
啥意思?
搞我?
大宋不兴搞突然袭击,这不符合官场的制度。被弹劾的话,就不美了。李逵在边塞做事随心所欲,那是因为在西北,根本就不需要报备。党项人打过来了,等到请示回来,人都死光了。而在京东东路,这样做肯定会闹出大乱子的,于是他选择了按规矩做。
余下的几天时间里,李逵只需要等待即可。
京城,都事堂和枢密院,章惇突然被李逵的一份公文给吓住了。
谁也看不顺眼谁的章惇和李清臣不得不碰面,两人都私下里琢磨了一阵,很尴尬的是,他们谁也没有看出李逵的路数。
不是说好了去省亲吗?
为什么刚过完年,就不消停。
不消停也就罢了,兵统局如今的首要任务好像是革新冶铁工艺,铸造熟铁大炮。取代造价昂贵的青铜大炮。
这才是首要之务,可李逵突然要搞京东东路的军备,这让李清臣百思不得其解,他琢磨着章惇的儿子章授跟着李逵混,多半是得到了一些消息。这才匆匆赶来询问“章相,禁军之事,关系大宋根基,为何你要动手,不告知本官?”
章惇也是满脸疑惑,他自从接到快马送来的军情,还以为要打仗了。可看后,有觉得枢密院肯定瞒着自己搞小动作。好绕开自己,反正枢密院很不爽都事堂插手禁军的事。
章惇带着嘲讽地表情,仿佛看一出好戏,还知道了结果似的,轻慢道“李枢密,你可是李逵的座师,他原本好好的回老家省亲,为何突然要搞这一出,别告诉我你也不知道?”
“我该知道什么?你不是不清楚,我和李逵虽有师徒的名分,不过是朝廷恩典而已。他考中进士,是他有才,和我没太大的关系。”
李清臣沉默良久,爆发了。李逵这货出门做事,什么时候给自己说过啊!
别看他们俩是师生关系,这是没办法的事,李清臣是绍圣元年的大宗师,是主考官。名义上,绍圣元年出来的进士,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他的学生。
要是在皇城碰上,李逵自然也得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老师!”
可实际上,李清臣连李逵的一条老腊肉都没吃上过。倒不是说李清臣堂堂枢密使,一品大员,真嘴馋这点吃的东西。而是说明李清臣和李逵的关系很普通。更不要说李逵写信给李清臣了,李逵从来没有想过要维护这份师生情谊。
别说李清臣了,就是苏辙和李逵的关系,也很普通。
京城官员之中,除了太师刘葆晟和李逵,这是翁婿,自然不一样。只有苏颂老爷子和李逵是忘年交,可苏颂养老去了。虽还有个太乙宫使的荣誉官职,可这个官职不过是朝廷给有功之臣告老之后的褒奖而已。
老头如今玩机械玩的火热,根本没心思搭理朝政。
唯独李逵亲近的也就是苏轼了。
原因很简单,李逵啥也不是的时候,苏轼将李逵当成弟子一样教导,这份情谊,李逵说什么也不能忘。
可苏轼辞官之后,李逵给苏轼造了一座桃花坞,就苏轼的秉性,只要李逵写信告诉苏轼用桃花可以酿造桃花酿,苏轼下半辈子就被拴在桃花林里出不来了。
满京城,堂堂军政一把手,能问话的只有是太师刘葆晟。可刘葆晟不好召见,即便来了,估计也打听不出什么来。
章惇心里头有点七上八下的,他发现李逵失控了。
更让他恼火的是,失控的原因,章惇竟然不知道。他迟疑了良久,也没有对亲信询问,反而直接对李清臣求证道“或许枢密院应该将李逵调查禁军战备和军力的权力收回来。”
李清臣哪里肯答应?好家伙,做好人你去,得罪人的事让我来?什么人呐!他想都没想,当即拒绝道“为何你不去说?如今都事堂也知兵事,禁军的事,你也能管。”
章惇眉头紧促,一张脸挤弄成了皱巴巴的老茄子,最后还是下不了决心。但是心里头已经开始后悔了,早知道这货如此不好管,他当初吃猪油蒙了心,心心念念想要去招揽李逵。
不得已,长叹道“算了,让赵挺之去头痛吧!”
“这样也好。”
似乎说到赵挺之,章惇和李清臣面面相觑之后,突然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他们似乎觉察到了那股淡淡的阴谋味道。
赵挺之,苏轼的仇人。
其实他们俩人结仇很突兀,主要是当年王安石变法,赵挺之迎合上意,在他的治下推行兵法。当时黄庭坚也在和他一个地方做官,然后黄庭坚坚决抵制赵挺之强烈推行的市易法,闹得不可开交,官司打到了京城。原本两人一个是从六品的地方推官,一个是七品的监官,他们的官司根本就不会引起大宋朝堂的注意。
但是苏轼忍不了,黄庭坚可是他的首席大弟子,被人欺负了,这是欺负他老了?
至于讲道理,苏轼这辈子讲道理的时候就不多,有道是帮亲不帮理,苏轼当即赋文一篇。按照他老人家的地位,举国传唱那算是小意思。于是,赵挺之就有烂大街的危机了。当然,王安石也不爽苏轼,但是之后赵挺之参加召试馆职,被苏轼给搅黄了,苏轼赋文将赵挺之说成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然后给搅黄了。耽搁了赵挺之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
虽然后来他成功通过了召试馆职的考试,但个中经历,只有他自己知道。
召试馆职是大宋文官最重要的考试。制科大部分都不考不上,但是召试馆职机会还很大。考试合格的官员可以去秘书省任职,从而平步青云。
赵挺之的名声,差点被苏轼给毁了。连带着考试的机会也没了。
可惜,当时苏轼如日中天,他根本就对付不了。终于等到了元祐六年,苏轼担任翰林学士写的一份敕诰出现了问题,让他找到了机会。当时是御史的赵挺之当即弹劾苏轼,说苏轼抹黑大宋。
这是苏轼离开京城,去颍州做知州之前。
当时,赵挺之的弹劾太牵强附会了,想要告倒苏轼根本就不可能。主要是苏轼在京城不开心,所以干脆就离开了京城。
这一来,两人的仇可算是加深了。
另外还有一个李格非,苏轼欣赏李格非的才学,李格非被无辜说成了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很莫名其妙的成了苏轼的学生。这大概是后来李清照一个女人,却要用文章去诋毁黄庭坚,秦少游等人的原因了。外人认为李格非是苏门子弟,可李家人不认。要不然李清照就是欺师灭祖的大罪了。
当然,赵挺之有个儿子,比他更出名,赵明诚。
就是娶了李清照的赵明诚,如今应该还是小屁孩而已。
齐州,宣抚使衙门。
赵明诚看到了李逵名人送来的公文,左等右等没等到李逵来拜访。
随后,赵明诚觉察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可他没在意,反而很轻视李逵,觉得李逵年轻,虽然官职做到了天章阁待制,品级上和他差不多。但李逵才当官几年?
这官场的事根本就不是他这等小年轻能左右逢源的事。
反倒是李逵,将行动制定之后,立刻准备动身。刘清芫有些不舍,同时还有点担心,建议道“要不让史大哥跟着你吧?”
“就几个小毛贼,用得着他出马?”
李逵根本就没有打算动手,更不会动用自己的实力。他就想看看驻扎在青州的禁军实力如何?让史文恭去试矮脚虎王英的实力,这不是打史文恭的脸吗?
同时,他也不介意在此期间,找几个不开眼的立威。
两天之后,韩大虎带着三百兵马来汇合。
不过听说要攻打山寨,他也是一脸苦涩,对李逵叫屈道“人杰,我这些人可是农家子,我不过是团练使,训练的是农兵。”
“三姐夫,你多虑了。不用你动手,拿我的帖子去济州库房要三白套甲胄武器,甭管能不能打,先装扮的光鲜些才好。”然后李逵带着韩大虎,还有穿上了新甲胄的农兵,从济州出发打,直扑青州。
等到青州知州命人将情况报告给赵挺之的时候,他这才发现,李逵这厮根本就不安官场套路来。
想要治李逵一个僭越之罪,可是枢密院和都事堂的公文都在他的书案上放着呢?
不得已,天寒地冻的时节,赵挺之不得不舍弃在齐州舒适温暖的官舍,带着人马赶去了青州。
整个京东东路,从淮阳军,到厢军,然后到各地的团练,都被惊动了。甚至大部分官员都不明白,对付一群不开眼的山贼而已,至于吗?
赵挺之在路上紧赶慢走,好不容易到了青州治所,找到了青州知州,茶都没赶得上喝一口,就问“李待制人呢?”
“他五天前就已经抵达了清风寨,然后召集了各地的团练,堵住了清风寨的所有退路。让驻扎在青州的禁军准备攻山。”
赵挺之怒火中烧,怒吃道“李逵,他到底要干什么?”
“肯定不是来给你拜年的吧!”青州知州转身嘟哝了两句,还好没让赵挺之听到。
。
<scrpt>();</scrpt>